数据分析:中国职业足球球员年龄段分布!全运会或该取消?

这几天,我们做了一个工作,把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超、中甲、中乙)所有国内球员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在输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当然,这一切也都是一家之言,仅做参考。
2019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中国球员年龄分布情况,如下表:
中乙球员一共826人。85以前出生的队员,过几天就要35岁了,现仅剩下19位,70后一共五位,而武汉三镇的姜坤今年退役了。五名球员中,其中有三名同时还是球队的投资人,对足球绝对真爱!但目前,延边北国的金学建现在正在被调查,我个人猜测应该是资金问题,职业球队一年的投入确实太大了!中乙00后53人,最年轻的是云南昆陆的何韶麟他也是中国职业足坛唯一一名03年以后出生的中乙球员。一般球队的话都是三个门将,另外湖南湘涛的老将颇多,而青训队伍里的年轻人较多,如:浙江毅腾、南京沙叶河海、北京理工等。
中甲一共366人,其中93年50人(南通的南云齐、梅州客家的郭毅、长春亚泰的杨超声的数据比较突出),97年44人(新疆的达尼亚尔,数据很好)。
中超一共 380人,其中唯一一个70后,周挺79年。80年也仅剩1人,郑智。
89年58人(数据上,艾克森、吕文君、吴曦、王燊超比较好)
92年的郑恺木数据不错啊,但为什么没人讨论、报道呢?
93年50人,97年50人。(王子铭、张玉宁数据最好,但也不高)
89/93/97这三届都是要打全运会的,各体育局非常重视,出的人也多。
张琳芃属于89那批,09年全运会甲组(U20)冠军。
李圣龙、林创益属于93那批,13年全运会甲组冠军。
黄紫昌属于97那批。
但是目前国内最多的主力队员是89年的,已经30岁了。当下,国足成绩不好,但已然老龄化了,中超也有这个趋势。
双年龄段培养,偶数年吃了大亏!
一般而言,都是奇数年比下一个偶数年的队员多出很多来。其中最明显的是1996年龄段,96年龄段中超、中甲、中乙加起来的队员才55人。而最高的93年龄段各级别一共有224人!是96年龄段的4倍。
中国的前锋少!
目前国内各个级别的前锋人数和门将人数接近!这个我真的不太懂,因为目前国际流行的打法是433,照理说前锋应该是门将的几倍吧。但就是很少!不过,也不用太纳闷,这个现象在中超和国家队的比赛上还是比较明显的,能用的前锋非常少。而中场和后卫的数量接近,明显高于前锋和门将。这其实就说明了,我们的培养方式、理念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通过以上的技术统计,可以说以大型赛事为导向的集中化训练、以全运会为目标的梯队建设、以双年龄段为手段的青训人才培养,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目前国足的这批队员,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全运会的,是按照各省体育局、市体育局省、市队的模式培养的。而按照这个模式培养的人才集中起来组成国家队,到了国外,连菲律宾、叙利亚也拿不下来。那就是事实证明了这个模式已经过时了。当然,1998、2002年的那批队员也是这样的模式下出来的,但一是时代不一样,运动员在同样的体制下发生了变化;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模式发展,肯定是不行的。
简单说说全运会这样的模式,有哪些问题:
1、会极大的伤害民间投入青训的热情,队伍少,足球人口无法上升。
2、不需要培养过多的教练,教练进入编制,不失业,没有充分竞争。
3、对于年份“不好”、月份“不好”、且不改年龄的队员是一种伤害。
4、过于成绩导向,青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非夺冠。
5、改年龄现象普遍。
虽然,目前我国的校园足球也还是存在着问题,目前主要问题就是比赛水平低、比赛量少。但是相比于原有的全运会的模式,两权相害取其轻,我倾向于校园足球。反正都是差,那校园足球至少可以扩大足球人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足球的本质——带给我们单纯的快乐。
但是,我个人最理想的模式,还是以俱乐部为主体,教育部、体育局、学校、各地足协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但目前这个大背景下,可能不太现实,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具体怎么改?我说了也不算,教练、家长、球员、学校、俱乐部、足协说了都不算,那么谁说了算?就是教育部、体育局嘛。等吧!但至少开展校园足球肯定是对的!要乐观!
更多校园足球、青训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眸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