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报》别了,辽足(2)
回到刚出发的模样
最是人间伤心处,美人白头,英雄迟暮。正因为辽足有着辉煌的历史积淀,以至于看着它走到如今的不归路上时,周遭情景才更显伤情。如果一切回到刚出发的模样,是否一支球队命运的沉浮还有更多值得人们去深思之处。
把辽宁足球的历史追溯到原点,甚至可以从百年前说起。据史料记载,辽宁地区有足球活动,始于20世纪初。1918年前后,在奉天(今沈阳)、大连等地先后出现现代足球运动并逐渐普及。1929年春,奉天东北大学足球队出访日本,先后与明治大学、东京高等师范、神户御影师范、应庆大学等4队比赛,取得2胜1平1负的成绩。同年,大连的“隆华”队以7∶0大胜来访的日本全国大学冠军拓殖大学队。东北大地光复后,辽宁地区的足球界极思复兴。1946年秋,由沈阳、大连两地的足球宿将夏树福、王政文、王寿先、郭鸿宾等人组成“东北风”足球队,自费赴北平、天津访问,在13场比赛中取得12胜1负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沈阳市以原“东北风”队员为主组成的足球联队,在东北区首届足球比赛中夺得冠军。在1951年5月举行的东北区首届职工体育检阅大会上,沈阳队和旅大队分别获得工人组和职工组足球比赛第一名。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中,以辽宁队员为主的东北区代表队以7战6胜1平的成绩荣登榜首。这支队伍中有11人被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国家足球队队员,7人在1952年被选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当时,王政文、王礼宾、王寿先和郭鸿宾等人组成的“三王一郭”名号已经响彻大江南北。
正是在浓厚的足球底蕴下,今天辽足这支球队的雏形——东北体训班队(东北体育学院竞技科)于1953年11月在沈阳成立,教练由郭鸿宾、马治华担任。翌年10月,这支以辽宁地区选手队伍首次参加全国足球联赛以,8∶0胜中南队,2∶1胜华东队,1∶0胜全国铁路队,4∶2胜西南队的不败战绩荣膺冠军。1954后,随着东北行政区划的变动,东北体训班队也在先后改称东北体育学院队、沈阳体育学院队后正式将名称确定为“辽宁队”。 此后,孙连章、曲光新、于清成、张洪伦、李旭川、金智荣、曹玉海、盖增圣、王立维、慕厚仁等陆续调入成为辽宁足球队的首批足球运动员。
1956年在参加当年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中,辽宁队先后战胜北京、重庆、武汉、西安等队夺得冠军。赛后,国家体委将该队定为全国重点培训足球队,并派在华匈牙利足球专家驻队指导训练。1957年8月辽宁足球队在沈阳迎战来访的阿尔巴尼亚地拉那足球队,以2∶1取胜,成为辽宁足球队建队后首次赢得国际比赛的胜利。同年10月又迎战来访的日本国家队,以3∶2再次获胜。1959年4、5月辽宁足球队首次出访到波兰和德国。1959年9月辽宁足球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获得第四名。
60年代,辽宁队涌现出盖增圣、徐来贤、齐鹏、程广智、吴廷瑞、由东、倪继德、朱天才、那希君、张引、孔观龙、李应发、赵国家、蒋立升等一批优秀球员,并于1966年取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然而,随着“文革”开始,足球运动也遭到了破坏。诸多辽足球员被列为“专政对象”下放到农村劳动,各市的代表队也先后解散,训练、比赛全部停止。
直到70年代初,全国足球运动开始恢复。在1972年9月举行的“文革”以来第一次全国足球分区赛中,辽宁一、二队皆以不败的成绩分别获得青岛赛区成年组、青年组冠军。当年,辽宁队以中国队名义出访巴基斯坦、叙利亚和也门,取得11战10胜1平的好成绩。1973年在全国青年足球比赛中,辽宁二队以10战9胜荣登榜首。
1975年9月的三运会上,国脚李应发、戚务生、王积连、迟尚斌归队助阵,与盖增臣、林乐丰、李树斌、郭新源等新人联袂作战,一路闯关进入决赛,与广东并列冠军。又经过3年的磨炼,这支辽宁队在1978年终于问鼎联赛。这是辽宁足球时隔24年后再次夺取全国联赛冠军,也是辽宁队单独组队以来首次在联赛中夺冠。此后两年,辽宁队继续保持优势,均位居联赛次席。1982年,辽宁青年队获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冠军。1983年11月,匈牙利足球专家绍尔沃什·拉斯洛受聘来辽宁足球二队执教,其带来的具有鲜明足球专项特点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影响谷明昌、张引等一批辽足青年教练未来的执教理念,属于辽宁足球的希望曾是如此清晰的孕育在南湖边上这块运动学院的土地上。
1983年冬季的海埂,辽足一线队里多了十几个虎头虎脑的年轻人,也许当时没人想到,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会将“辽足”打磨成中国足坛里最闪亮的一块招牌。
(未完)
详情内幕揭秘请关注,辽宁足球队是怎么来的?辽宁宏运足球队是怎么没的?珍藏版
本次活动购买珍藏版球报
将会得到4月11日《球报》直播间邀请,辽小虎教父(张引)及辽小虎主力队员现场签名
邮寄给你,请大家踊跃购买
购买热线:微信157983685
本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