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豪门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寒门”到“豪门”

已经有太多的文字和报道记录了深职足球的辉煌,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战神的传说是从2009年开始的——从1995年建队到2009年初露锋芒,有将近15年的空白。
没人知道在这15年的空白里,都有哪些人,为了守住了哪些人的梦想,放弃了哪些自己本应享受的东西,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称道的故事——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存在的意义。
今天的故事,就让我们再次启程,重新踏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足球队当年走过的荆棘之路吧!
一.学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深圳市人民政府1993年创建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2009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深职院可谓高职院校里的“清华”,在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中,荣居榜首。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档)、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全球联系中心、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圳市首批创新创业基地,是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的高职院校和首个获批面向港澳台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
二、球队简介
1995年,是这支球队最初建立的时间,迄今已逾25年。
以今天的目光看,“深职”已然是一个在全国高校足球界如雷贯耳的名字,甚至是一个在许多人眼中金碧辉煌的不败神话——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十冠王”,到2016-2017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高职组总决赛以全满贯成绩问鼎全国总冠军,再到2019年的载入史册的广东省大运会足球项目三连冠……
深职足球,无疑创造了广东高校在全国大足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建队之初,同样也是建校之初,学校里设施还很不完善,一切都是一副“正在施工,油漆未干”的样子——没有像样的道路,甚至连校门都没有,只有简易的集装宿舍和两块篮球场。
这也是后来的足球队主教练,当时刚从上海体院毕业的新手老师——廖培,所面临的状况。
虽然场地简陋,但是深职男孩儿们热爱足球的心却始终火热。于是在廖老师的从中组织与协调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男子足球队成立了,一些相关的校内训练与联赛也一步步落实了。
但是,校队成立以后,面对的第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没有什么正式比赛可踢。因为当时深圳的高校还很少,在深圳市内不可能有官方联赛,并且广东当时没有设置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平台,所以他们也没有机会参加对应的比赛,只能找深圳市的一些业余联赛打。几年时间,他们从最低级的丙级联赛一直打到了甲级。
直到2001年,他们才迎来了第一个像样的大学生联赛。
“我已经忘了当时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比赛了,只记得当时一共有四个队伍:深圳大学、嘉应学院和汕头大学。”廖指导回想过去时如此说道。
“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大学生联赛,但是他们都有高水平运动队或是体育系,而我们只是普通生校队。所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我们的水平肯定相对较弱。但是没有关系,起码我们第一次走出去了!”
学生之间足球水平层次的差距也让廖指导增长了不少见识。
时间跨度再次拉大——2006年,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这支从95年一路披荆斩棘而来的球队,终于获得了第一个在大学生联赛中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第三名。然而就在以为要扬帆起航时,刚刮起来的风又戛然而止了——大运会四年一届,在这之后又没有比赛可以打了。球队再一次陷入了有“上顿不接下顿”的尴尬处境。
终于熬到2009年,广东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开始了。“十冠王”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三、冠军之路
201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足联赛(高职组)的深职,其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他们一举拿下了高职组全国亚军——离全国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而这样的遗憾也很快在下一年被横扫一空:16-17赛季,可以说是深职最强势也是最辉煌的一年——从省赛到大区赛再到全国总决赛,三个系列赛都是以全胜(大区赛和全国赛,全部比赛都是常规时间内获胜)的战绩获得冠军,成为高职组第二支赛季大满贯球队。
这对于球队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座意义非凡的荣誉——它意味着一代又一代深职足球人花了22年编织的足球梦,终于成为了现实;它意味着深职足球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意味着所有人的付出与坚守,都有了意义……
然而紧接的一年,2018年,球队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那一年,有十名主力队员毕业离队了,对球队的影响很大。要知道,高职类院校只有三年的在校时间,所以球队的新老交替十分频繁,这对球队、对教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那一年是深职的一个调整期。“那年我们的成绩有所回落:南区第五,全国第九,我知道我们的实力绝不止于此。但是足球具有偶然性,队员们没有把握住,只能当作一次历练了。”
话虽如此,但是失败的滋味从来都不是好受的,更何况是从高处摔下。
意外地输球并没有让深职灰心丧气或是互相埋怨,更多的反而是内疚和对自己的反省:“为什么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却一次次白白地浪费了机会。”
挫败让他们放慢前进的脚步,一起低下头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的落败并不是因为实力不够,在场上我们也占据着绝大的优势。但是面对这种结果,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平静地去接受。只有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才能有针对性的变化或者突破。”
好在廖指导和全体队员都有一个一致的理念:足球是一个需要长期运营的项目,它不是“短平快”,更不是个人项目——它需要多年的积累与传承。
经历了一年时间的调整与韬光养晦,深职重振旗鼓,在2019年重回王座:在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联赛中,他们以12战全胜的不败神话,问鼎男子丙组冠军,实现广东省大运会12年来的三连冠、广东省各级比赛“十冠王”。
这是深职足球卧薪尝胆之后的王者归来,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在深职体育馆的荣誉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十多座奖杯。在外人看来,它们也许只是记录胜利或是炫耀战绩般的存在,但是在每个“当事者”眼里,它们不仅仅只是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战利品那么简单——万物有灵,它们早就在一代代深职人血与泪的轮番浇灌中,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生命意义。
四、坚守与传承
说到这里,那么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深职足球队的主教练——廖培,深职足球风雨兼程25年的见证者。
25年,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也许不过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却是一段无法快进的人生。这一切荣誉的背后所发生的故事,他都是最忠实的见证者——25年来一路的艰辛与坚守,一路的传承与热爱,25年来的每一个日月年岁,他都从未缺席。
和其他的冠军豪门相比,深职足球最困难的地方是生源问题。由于广东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体育特长生没有任何对招生倾向性政策,再加上深职的分数线又是在高职院校中“清北”一般的存在,许多体育特长生便很难进入深职的校园。
也正因为如此,深职校队的大部分队员都只是热爱踢球的普通孩子,大多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用廖指导的话来说,就是“白手起家”。
曾有很多人问廖指导:深职足球的成绩那么好,队员都是哪里招的?
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只能说是一届带一届地练吧——是坚持,也是传承。”
事实也是如此。
深职足球的力量,绝非来自生源优势或是政策优惠等的外部因素,而是来自它25年来始终如一日坚守的精神内核。
用通俗的话来讲,深职足球正在被逐渐打造成一个品牌——并非说它即将转向商业化,而是说它正在完成一个其他大部分球队无法完成或是容易忽视的任务——球队内部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大学生跟中学生踢球不一样,大学生已经到了人生中走向社会的最关键的阶段。能继续保持优秀的竞技状态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几年后他们会毕业,终究还是要走上社会,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吧。”
毕业即从业,因此廖指导认为,培养球员们适应社会,走向社会也是大学足球很重要的一环。
于是,除了培养学生们的足球水平,廖指导更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他们有足球特长,等他们走向社会以后,除了本专业可以选择就业,还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我从足球裁判员、教练员和竞赛管理员等方面培养他们。他们毕业以后,各个岗位上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今年刚刚晋升中超助理裁判员,现任职于深圳市足球协会的罗政(08级),有留校协助四年后去足球俱乐部管理培训教练员巫春荣(08级),也有就职于足球发展公司的青训总监许德峰(12级)……他们都是从深职足球队走出去的大男孩,他们性格、年龄各不相同,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都保持着对足球、对梦想从一而终的勇敢与热情。
而这样的感情,正是推着深职足球不断螺旋上升的强大源动力。
深职足球,说是一个品牌也好,或者是一个足球文化也好,它的内涵不仅仅只是男足校队的30个队员而已。还有包括院队在内的等更多喜欢足球的深职学子,以及在去年十月刚刚组建的女队……所有的滴滴点点,都汇聚成了深职足球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托着一代又一代的深职足球人走向远方。
这世界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王者?有的不过是捧着初心,磕磕绊绊向前赶路的苦心人罢了。
-END-
下期预告教父系列| 守护最好的深职足球:廖培教练的25年敬请期待
文案:李悦心
图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足球队
责编:李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