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克家族与阿森纳(一):一次误打误撞的投资

编者按:一直以来,克伦克家族对于阿森纳所有权的介入令一部分球迷感到失望。随着球队整体战绩的下滑,外界普遍认为这个来自美国的家族根本不在乎阿森纳的成绩表现,似乎只是对俱乐部背后的商业潜力感兴趣。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难了解到克伦克家族作为俱乐部老板的真实想法和相关操作。前段时间,The Athletic发布了关于克伦克家族的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揭开了这个美国家族的一部分面纱。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将这篇文章的翻译分为三个部分发表,本文为第一部分。
时间来到转会截止日前的最后一天。在NFL赛场上,洛杉矶公羊在半场结束后正以10-6的比分领先纽约巨人,而这个时候,斯坦-克伦克和约什-克伦克匆忙结束了观看比赛的计划,转而参加了一场电话会议。在电话的另一端,则是深受克伦克父子信赖的合伙人、同时也是阿森纳董事会成员蒂姆-刘易斯。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阿森纳老板是否授权俱乐部来触发当时还在马竞效力的托马斯-帕尔特伊合同上价值5000万欧元的解约金条款。
当你在横跨2大洲的5个联赛拥有价值数十亿资产的体育帝国时,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而公羊和阿森纳就是克伦克体育和娱乐公司(KSE)王冠上的两颗明珠。
看到这里,相信令一部分阿森纳球迷感到欣慰的是,俱乐部老板可以放弃观看公羊的比赛来处理阿森纳的紧急转会事务;而对于其他的兵工厂球迷们而言,克伦克与这家俱乐部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依旧感到不悦。
2007年,在克洛克最初购得阿森纳部分股权的时候,他就遭受了球迷们冷冰冰的敌意。而即便他持有的股份越来越多,他与一些球迷之间的关系也未能解冻。在克伦克正式走向台前,成为兵工厂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之前,与其说阿森纳这家俱乐部所谓的老板或是所有者,倒不如说股权持有人们更像是“托管人”。在很多球迷看来,正是克伦克家族令阿森纳这家俱乐部的传统与文化发生了变化,他们深爱的俱乐部逐渐走向并成为一家公司——不过是克伦克家族的KSE庞大投资中的另一支运动队罢了。
人们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克伦克在入主后对于俱乐部的重视不足,从而导致了阿森纳的成绩下滑。在克伦克第一次开始干预阿森纳内部事务的十年前,枪手们赢得了3个英超冠军奖杯。然而此后球队就再未染指,并在2014年前仅仅赢得了1个冠军——足总杯。俱乐部从昔日的欧冠全勤球队渐渐衰落为欧联杯的常客。有时候,这家俱乐部看上去似乎找不到发展、前进的方向。你在掌管、监督一整个舰队的时候,还能牢牢地握紧其中一艘船的舵柄吗?
我们总能看到阿森纳球迷们各式各样的抗议方式,比如说球场内外的横幅,网络世界上的抨击等等。枪迷们一直以来都在高声呼吁克伦克离开属于他们的俱乐部。
不过,已经有一部分球迷开始渐渐认为对这位阿森纳老板的消极看法似乎是错误的。一位消息人士说:“说克伦克家族对阿森纳的关注不够是不公平的。他们实际上很在乎俱乐部,不过他们的方式是以百分百信任两到三个人来实现的。那么非常重要的就是这几个人要证明自己值得这样的信任,他们要好好地管理俱乐部,就像自己就是老板一样。”
而阿森纳在疫情中的处理方式也引起了外界新的关注。根据《福布斯》的预估,克伦克的身价为100亿美元,然而枪手的球员们还是接受了降薪。阿森纳在2013-14财年及2014-15财年的报告中显示,俱乐部以“战略和咨询服务”的名义向KSE方面支付了300万英镑。对于克伦克的身价而言,这个数字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不用说弥补他因此受到的抨击。
但随后我们便看到了俱乐部老板对于帕尔特伊转会的操作。克伦克父子找到了为阿森纳中场完成必需补强的关键时机。当然,他们找到了资金。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阿森纳面临持续亏损的局面,因此如果没有老板的大力支持,他们不可能拥有买断帕尔特伊合同所需的现金储备。此前,KSE方面就曾帮助俱乐部完成了关于球场的债务重组,而这一次对帕尔特伊的出手就像是另一次表达自身意向的举动。
克伦克家族一直以来都表示,他们准备在彻底将阿森纳私有化后进行注资。不过在完成全资收购的两年以来,俱乐部没有迎来稳定,而是仍处于一个动荡期。只是在2020年,我们就看到了阿森纳在竞技层面上赢得足总杯的优异表现,却也同时关注到俱乐部应对疫情时在财务方面的疲软。在疫情中,阿森纳已经进行了减薪、裁员以及大规模重组。阿森纳自始至终的立场都是,这些变化旨在加强俱乐部一线队的实力,而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过去这个转会窗口表现突出,球队的纸面实力也变得更加强大了。
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很恰当的时间来评估KSE参与阿森纳内部事务的真正情况,探索俱乐部的幕后人物的表现。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The Athletic同多位对克伦克家族了解颇深的人士进行了沟通,试图描绘出阿森纳老板的真实面貌。其中的发现包括:
· 斯坦-克伦克现场观看阿森纳比赛的次数要比报道的更多
· KSE方面有一个人数不多的信任高管名单,他们由此来监管阿森纳内部的事务
· 在温格执教期间,俱乐部老板未曾拒绝过温格直接提出的资金方面的要求
· 签下佩佩的决定是在约什-克伦克位于洛杉矶家中举办的一次烧烤聚会上做出的。克伦克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财务担保来实现这次转会,以防俱乐部无法通过出售球员筹措足够的资金。
· 球员减薪不是俱乐部老板的要求。高管们为此向球员们用了“冬眠的熊”来形象地做了比喻
· 蒂姆-刘易斯如今是克伦克家族在阿森纳的执行者,他曾赴科尔尼训练基地进行考察,也是通知俱乐部前总监桑列伊被解雇的那个人。
· 在夏季转会窗口,阿森纳试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将帕尔特伊、奥亚尔和若日尼奥中的两人带至球队
· 俱乐部老板已经准备好对俱乐部进行进一步的投资
距离转会窗口关闭已经过去了几周时间,阿森纳终于自克伦克首次购入俱乐部股权以来,同时也是13年后首次在老特拉福德球场拿下一场联赛胜利。据称73岁的斯坦-克伦克对帕尔特伊在中场的表现感到尤为高兴。
不难想见,克伦克对这位加纳中场有着怎样的期望。作为引援过程的必要环节之一,技术总监埃杜也曾与老板进行沟通,逐步介绍了帕尔特伊及其他可能的引援将会如何适应主帅阿尔特塔的战术体系中。尽管KSE对于自己的高管团队有着极大的信任,但在需要做出最重大决策的时候,绰号“沉默的斯坦”的克伦克也仍然握有最终决定权。
克伦克的这个绰号是多年前与丹佛当地的一位体育专栏作家发生冲突后获得的。这一绰号的成功流传主要是因为克伦克并非是那种喜欢讨好媒体的老板。一位克伦克的前雇员表示:“他要比大家想象的更好,但是他宁愿以更私密的方式处理事务,哪怕是不被人们所喜爱。”更重要的是,克伦克父子意识到,在俱乐部所有权的问题上,行动比语言更具说服力。而在私有化阿森纳的两年时间里,人们对于克伦克家族的感知也越发强烈。
【从美国到英伦,不同体育文化下的冲突与适应】
故事要从一次在建筑工地上进行的会议说起。
当时还是2004年,杰夫-普拉什刚刚就任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科罗拉多急流的高管,而他上任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与欧洲俱乐部建立合作,最好是英超球队。普拉什接受采访时说:“我立刻就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与足球相关的知识,了解传统,建立联系。而我当时希望与阿森纳沟通,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一名枪迷,也更是因为这是一家自身有着悠久传统的俱乐部。”
普拉什当时与迪克-劳取得了联系,后者当时负责阿森纳在南美地区的转会事宜。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迪克-劳说:“我当时以为普拉什疯了。科罗拉多急流和阿森纳?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太离谱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普拉什最终还是成功敲定在伦敦与两家英超俱乐部进行会面:切尔西和阿森纳。横跨大西洋,普拉什的首个目的地是斯坦福桥,然而后来他却被告知会议被取消了。在解释了自己路途遥远,好不容易来到英国后,他还是得到了一次短暂会面的机会,但很明显的是,蓝军方面并没有真正合作的意愿。的确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在阿森纳,普拉什得到了更热烈的欢迎。他会见了大卫-邓恩,随后又与俱乐部商务总监阿德里安-福特交流,后者还为他提供了周末比赛的球票。在回忆到这里时,普拉什称其为“正派的绅士”。
双方的对话也由此开启。邓恩当时很渴望在美国探索商业合作伙伴。一年后,作为科罗拉多急流老板的克伦克来到阿森纳的新球场工地,与邓恩进行了会面。这一次迪克-劳与普拉什也参与其中。迪克-劳回忆时说:“我们实际上是在新球场的海布里之家三楼进行会议的,当时房间里的家具都还没搬好。当时里面只有一些箱子,我们搬来6把椅子,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就开始了对话。随后邓恩邀请克伦克参观新球场。在路上,他们两人在前面走着,我们剩下几人有意地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图)科罗拉多急流去年也曾与阿森纳进行过热身赛
事后来看,这次对话的成果显著。当时间来到2007年2月时,阿森纳和急流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时年4月,克伦克通过格拉纳达风投购买了俱乐部9.9%的股权。而令克伦克登陆阿森纳的正是大卫-邓恩,他当时深信俱乐部需要一位亿万富翁的支持才能在局势不断变化的英超联赛中与切尔西和曼联这样的俱乐部的角逐中保持竞争力。
而克伦克也在其中看到了机遇。对于一位有着房地产和体育产业背景的投资者来说,酋长球场项目看上去颇具吸引力。迪克-劳说:“克伦克很清楚这种事物的价值。不是说成本、造价这种,是另一面,关于它真正的价值。大卫-邓恩当时对阿森纳有过一种最贴切的形容方式,他说世界足坛做‘海景房地产’的只有那么几家,而阿森纳正是其中之一。克伦克也深知这一点。”
克伦克看中了新球场在伦敦选址的优势与利处,惊讶于这座球场距离这座世界金融之都的市中心居然能这么近。尽管他很喜欢在位于密苏里州的老家或是德克萨斯州的农场生活,但在新冠疫情开始前,他仍时常会横跨大西洋进行长途旅行。在其中一个赛季里,他曾经现场观看了共计14场阿森纳的主客场比赛。而随性的不但有他的儿子约什,他的妻子(沃尔玛继承人)安以及女儿惠特尼也曾同行。惠特尼是一位富有激情的艺术赞助人,据称她曾将一些很有趣的嘉宾邀请至包厢看球。而在克伦克家中,阿森纳也会是平时吃饭时的话题之一。
在2007年完成了阿森纳新球场的参观之旅后,克伦克还与同行者在伦敦的谢珀德市场的Ye Grapes酒吧一同喝了杯啤酒。有时候,这位的亿万富翁也会给旁人留下这种如同普通人一般的印象。
然而克伦克对于阿森纳股权的投资遭到了球迷及其他俱乐部股东的反对。时任阿森纳主席彼得-希尔-伍德当时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你可以说我守旧,但是我们真的不需要克伦克的前,我们也不想要他那种人。尽管球队有很多海外球员,但我们的目标是保持阿森纳的英式血统。我也不确定克伦克会不会向我们的俱乐部发起恶意收购,但我们一定会全力抵制。”
(图)阿森纳也在这场足总杯决赛中笑到了最后
当时的阿森纳以自己的英式血统为傲。2005年足总杯决赛,兵工厂的球迷们用“USA!USA!”的歌声来嘲讽曼联的球迷们。阿森纳的球迷们对自家俱乐部也不含糊,后来俱乐部股东丹尼-菲兹曼在离世前将自己的股权出售给老克伦克,2011年,菲兹曼的离世意味着克伦克成为俱乐部的大股东,正式成为俱乐部的老板,而枪迷们也将敌意对向了这位美国老板。
这样的情绪在俱乐部的股东大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随着反感的加深,一切仿若一场无声的战争。2017年,包括阿森纳球迷信托在内的一部分股东投票反对重新任命约什-克伦克进入董事会的决定。而这也是克伦克家族此前就预料到的,他们也为此做了准备。据悉,有人形容他们的脸上好似有着“犀牛皮”一般,斯坦-克伦克即便面对批评也毫不妥协。他们的信条是,自己不能被球迷们的情绪所动摇,否则就会失去控制。
不过KSE方面也认为他们在接手俱乐部的早期本可以让情况变得更好一些。对于克伦克而言,他不适合股东大会这样的场合,这位美国富豪没有温格那般优秀的演讲能力。由于斯坦-克伦克不愿与球迷群体们面对面沟通,阿森纳球迷信托当时也备受打击。俱乐部高管们认为他们与球迷信托的交流、接触已经足够密切了,但同时表示无法安排克伦克与他们的交流机会。也许当时克伦克选择亲自下场来与球迷们进行交流会令他的“敌人”少上许多。
克伦克第一次购入阿森纳股权是在2007年,从纯竞技层面来讲,俱乐部在随后的7年时间里未曾染指任何的冠军锦标。除此之外,阿森纳也还有其他需要克服的问题。阿森纳的员工们有时候会感觉俱乐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价值:比如说商业部门在12个月的时间里接连拿下彪马和阿联酋航空的赞助合同后,他们对于俱乐部发放的奖金规模感到非常失望。
其中一部分在初期经历的问题可以归因为在管理俱乐部方面的学习曲线之陡峭:对于KSE来说,阿森纳与他们管理的其他运动队是不一样的;此外,英国的环境也与美国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在球票定价的问题上,KSE方面也不得不去适应英美两国存在的文化差异。英国的球迷完全不会接受美国体育那种看似合理的票价上涨。一位前雇员说:“你要知道克伦克在董事会会议上思考的不是什么左后卫、右后卫、前锋之类的问题。他想的都是各种数字,因为他那才是他所擅长的……但这也有好有坏。”
(图)乌斯马诺夫一度希望消除克伦克家族在阿森纳的影响力,对其拥有的股权提出报价,不过最终他在失败后选择售出全部阿森纳股份,转而投资埃弗顿
不过关键的问题也在于当时的克伦克并没有完全拥有俱乐部的全部股权。在富豪乌斯马诺夫的红白控股仍拥有一小部分股权的情况下,克伦克家族在阿森纳就仍然没有绝对的权威。尽管存在这种紧张的联系,但克伦克家族对于乌斯马诺夫并没有明显的反感与抵触。
克伦克家族一直都在赞赏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很多在阿森纳工作的员工都很欣赏俱乐部老板在工作方面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俱乐部老板不寻求干涉员工,仅仅只是监督。
KSE是一家家族企业,克伦克家族也欢迎阿森纳员工们进入到他们的大家庭。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他们在停泊在金丝雀码头上的游艇招待了阿森纳的高管及其他商业合作伙伴。据悉克伦克的游艇是那种低调、有品位的类型,有着魅力的意大利式装饰,而在尺寸和奢华程度上远不及阿布拉莫维奇等人的游艇。克伦克还安排俱乐部的员工观看了这届奥运会的游泳赛事,丹佛出身的著名美国游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她在那届奥运会中拿下了4金1铜的成绩。
尽管克伦克家族当时与球迷们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僵硬,但克伦克家族至少开始逐渐感受到俱乐部的董事会团结了起来。消息人士表示,能够被这样的公司所接受,这对于老克伦克而言意义重大。阿森纳的悠久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令他非常向往。美国没有皇室,也没有贵族制度。老克伦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密苏里州的莫拉扫院子,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能被老一代伊顿人所接受,以被欢迎者的姿态登堂入室,这显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克伦克家族地位的提升,老克伦克在会见全世界的各类名流时,阿森纳的声望也为他在交流时提供了谈资。这也是为什么与他关系密切的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能有这样一句我们从未听过的表述:“斯坦-克伦克深爱着阿森纳。”
原文作者:James McNicholas, David Ornstein, Amy Lawrence
翻译:Equalizer
文章来源:The Athl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