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三年终点遇上中国足球起点:我们的梦想、现实和选择
今晚,我正式结束了三年北漂生涯,回到四川家中,即将从一名国内足球编辑变成大学新闻专业老师。明晚,国足将时隔562天再次踏上世预赛的征程,开启4场只能赢必须赢的战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离开专业媒体肯定有遗憾,但学校那边的入职时间并不是我能决定的,而且40强赛之后可能还会有12强赛,还有奥运会、冬奥会、亚洲杯…比赛一直在循环着,媒体工作也永远干不完,以后有空随时都可以在这里写稿发短消息。
为什么选择回家工作?家庭原因确实占了主导,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之后一直跟外公外婆一起住,只有高中三年和父母单独住。现在爷爷、外公马上就要92岁,外婆89岁、奶奶86岁,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活的是一种心态。家里的亲人们要么早已定型,要么才只有几岁,唯有我的一些选择有可能影响老人们的心情。4位老人共同希望我回家工作,当然也希望能看到我结婚,我不应该让他们失望。
我跟爷爷的感情最深,爷爷从我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爷爷也是最“顽固”的,92岁的他在两个月前还和奶奶一起住在没有电梯的6楼上,每一次上下楼至少要休息3-4次,但爷爷仍然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的家。直到今年2月春节,有些力不从心的爷爷在所有人的劝说下终于松口答应过一段时间搬进电梯公寓,而我回家工作算是一个“交换”条件,所以在春节后我99%确定了近期回家的计划。
至于我爸妈,他们口头上说尊重我的选择,但看得出父母内心肯定希望能和孩子在一起,至少在一座城市。而且我回家之后多少对他们也是一种“解放”,爸妈可以时不时出门旅游享受生活,我在家照料一下老人。
我自身也没有长期北漂的打算,毕竟不可能在北京买房,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很艰辛,哪有回家那么舒服。而且在体育传媒行业,我可以凭借一点点积累和努力,在极速变化的领域里确保不被淘汰,但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挣大钱,我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为什么选择当大学老师?一方面我爸爸、舅舅都是大学老师,多少有点遗传基因吧,我自认为自己有点当老师的天赋。另一方面,我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本科期间的绝大多数老师,确实让我体会到了科研和新闻专业教学的一些魅力。虽然这种魅力没有竞技体育的输赢来的直接和刺激,但至少能保证我回去之后还是有一定追求的。
很多同事、朋友得知我要当大学老师,都觉得我的选择没错。首先,大学老师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其次,大学老师有固定的寒暑假,平时可能也不用坐班,有课的时候去讲一下就行,空余时间比较多,很爽。但大学老师的工资确实比我想象中低,其实在北京除了租房以外其他花销也还好,每个月能存一笔钱。
当然,我更看重老师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2016年和2017年,在我读研究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辅导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考研。当他们成功上岸的时候,我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帮助别人成功带来的快乐真的是双倍的。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女生,她爸爸一开始觉得我不靠谱,毕竟我不是什么名校生。后来她爸爸有空的时候就和她一起听我上网课,慢慢觉得我讲的挺好,但就是总穿一件衣服。在她考上研究生之后,她爸爸专门给我买了一件衬衣,粉红色的。后来我毕业答辩、公司活动等需要穿正装的时候,就靠这件衬衣了。
关于我
我从小就比较安静,妈妈就问别人这种孩子适合学点什么兴趣班。“高人”给我指了两条路,一条是弹琴,另一条是下棋,虽然完全不相关,但共同点是能静下心来,能坐的住,这对于小孩儿来说是很高的要求了。我很快迷上了中国象棋,但妈妈觉得下棋容易“自闭”,同时认为弹钢琴能陶冶情操,保不齐以后升学考试还能有点加分,所以执意把我送去学钢琴。
我大概从6-7岁开始学钢琴,每天放学写完作业还得弹一个多小时琴。10来岁的时候,因为喜欢看体育比赛和下棋,我对钢琴已经完全厌倦了,但爸妈为我学钢琴花了不少钱,所以我在小学毕业时还是坚持考完了十级,拿到了最高的证书,然而然并卵……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市里面的象棋个人赛,爸妈上班没时间陪我,爷爷带我去参加的比赛。结果第一轮没找到比赛场地算作弃权,最后我少赛一轮获得第五名,当时的战绩应该是6胜1和2负。如果能获得前三名的话,就能去省里面参加一个集训营,有可能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因为错过了第一轮比赛,我也失去了这个机会。
可能受到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我从喜欢看体育比赛开始,就特别关注中国队,哪怕是工作之后我也很少看欧洲联赛和NBA。作为中国足球迷,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2001年世预赛,刚开始看球的我就经历了国足进军世界杯的狂喜。而从2004年亚洲杯踢完,到2015年亚洲杯前,中国男女足遭遇直线下滑十年时,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基本上只能看看国家队比赛,中超可能平均每轮能看1场,也没有那么痛苦。等我2015年开始逐渐进入体育媒体人行列时,中国男女足的成绩有所回升,至少男足亚洲杯小组赛能出线,女足世界杯小组赛能出线,虽然这与外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寒窗苦读”12载,我成绩一直算中等偏上吧,到了高三更是稳定的可怕。一模、二模、三模和高考的总分基本上一样。高考查分的那天晚上,正好是布拉泽维奇率领国奥踢阿曼的第二回合,国奥的绝杀球被裁判黑掉之后,加时赛那种惨烈的场景,让我完全忘记了还要查分这回事儿。
关于梦想
小时候我的梦想和李铁一样,想当国家队教练。后来知道这不是梦想,是在做梦,然后就想什么专业、什么工作能和中国足球发生点关系?基本上就是医学、外语和新闻……最后我选择了新闻,虽然我从初中开始语文考试就基本上不了100分,满分150,高考好像是99分。
进入大学校园,不少男生都是体育迷,大家共同话题很多,一起看球、一起打PS,当然他们喜欢熬夜看欧洲五大联赛,我看中国足球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常的作息。
2012年春节前,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给网站供稿。当时主要是写排球、网球等综合体育内容,一个月的稿费能够我生活费。2014年巴西世界杯,看到CCTV5招聘世界杯新媒体实习生,我就试着随便投了一份简历,结果还真的成功了。原本实习期就是世界杯那一个来月,后来因为我们大四是完全没课的,所以我就留在央视继续实习,直到2015年9月开始读研。期间经历了男足世界杯、亚运会、男足亚洲杯、女足世界杯、女排世锦赛和世界杯。当时我主要就是运营CCTV5的官方微博,有重要比赛的时候像个文字直播员,没比赛的时候发发日常新闻,没啥太高的技术含量,重点是仔细、仔细、再仔细,别出错。
在央视实习的过程中,我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因为大学前三年专业课成绩不错,加上参加各种活动的加分,我有保研的机会,当然我也有留在央视转正的机会。最后我选择了保研,所以才有了今天回家当大学老师的最低资格。
三年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我除了一开始提到的上网课辅导考研同学以外,还在乐视体育旗下的章鱼TV开了一个直播间,平时解说一下中超、亚冠、国足,也在直播间下下棋。看的人还真不少,有一段时间平均每天能有好几百收入,我一度以为我都不用工作了,干脆在家直播得了。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乐视倒了,章鱼TV里面我有不少钱都无法提现了,也拖欠了一些工资。
关于工作
研究生毕业时,有一个留本校当老师的名额,我笔试第一,但加上试讲后综合成绩第二,只能开启一段北漂的生活,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惨案。很多球迷都很羡慕我们体育媒体人,可以把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但实际上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拿我来说吧,每天9小时的工作,没比赛的时候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大新闻,也有可能一整天也没啥像样的新闻,但坐在办公室刷新闻的节奏不能停。有比赛的时候,这种思维的反拧很难很难,胜平负三个结果带来的不同影响,产生的后续话题都需要提前准备。比如一场比赛21点30结束,同样一篇稿件或者一条视频,21点31分发布和22点31分发布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就要看平台对你有什么要求,你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我大概生产了1万条内容,但实际有意义的屈指可数。我一直认为,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顶多也就制造点话题吸引大家来讨论。而我就天天坐办公室,一次差都没出过,无法直接接触到中国足球的人和事。所以大家在选择内容的时候,还是应该多看看专业记者和复合型采编团队的报道。
这三年里最让我骄傲的一件事情就是,从2019年初加盟西班牙人开始到现在,我看了武磊留洋的每一场比赛,每一分钟都没有错过。不管是晚上20点、22点、23点,还是凌晨1点、3点、4点,无论第二天是早上上班还是下午上班。在武磊留洋之前,我对上港和武磊都没有太多感觉,但当武磊敢于跳出舒适圈时,他就是全村的希望,破巴萨球门也好,连续20多场在西乙踢替补也罢,他都代表现阶段中国男足的最高水平。我要想写点武磊的内容,看比赛是最最基础的一步,虽然我无法保证写的观点都对,但至少不会被别人骗,一会儿队友孤立武磊不给他传球啦,一会儿武磊和对手发生冲突,队友不帮忙啦……谁都想搞个大新闻。
关于中国足球
这三年,中国足球在不停改革,但国字号队伍的成绩还是那样:国足世预赛半程平菲律宾输叙利亚;国奥艰难晋级U23亚洲杯后正赛三连败一球未进垫底;国青1-4惨败韩国无缘亚青赛正赛,现在冲进亚洲都很费劲,根本别提世界舞台。我可以接受国脚们踢菲律宾把握不住机会,但我无法理解踢叙利亚连球都不敢拿,除了后场开大脚还是开大脚。传接球技术不行,把握机会能力不佳,总得想办法靠跑动靠对抗去弥补吧,无论中超还是国字号队伍,看不到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头和向死而生的决心,因为大家过的太安逸了。
40强赛后半程马上开始,理论上武磊留洋归来,加上5名归化球员助阵,吴曦、张稀哲、韦世豪、李昂等主将稳中有升,核心球员里除了蒿俊闵受到年龄和伤病的影响状态存疑以外,国足综合实力对比两年前、四年前应该有所提升。纵观我们的亚洲对手,除了日本近来势头比较猛以外,伊朗、韩国、澳大利亚状态也不是很稳,按理说国足踢40强赛应该手拿把攥,战12强赛也有不小希望。
然而中国足球一直习惯于将自己逼上绝路,最后实在是无路可走。一年多没踢正式比赛,大家心里都没底啊,谁能保证4连胜晋级12强赛?李铁立下的军令状有用吗?都知道晋级12强赛是中国足球今年的头等大事,在豪赌世界杯的背景下,可以破坏联赛的公平,可以放弃年轻球员的征召,因为一旦连12强赛都进不去,这很可能是对中国足球的致命一击。
至于最后40强赛的结果嘛……我当然希望国足能进12强赛,我也估计能晋级,但肯定会非常、非常悬。假设国足真的进了世界杯,那我可能会为现在离开媒体去大学当老师的决定后悔,但从现在开始,关注中国足球正式成为我的副业,我得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又能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