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守体系(参考0607米兰vs拜仁)

快乐小球王 快乐小球王

现代最强中卫是谁?可能是范戴克。他的强项体现在哪里?极少被过,而且每场都有关键的解围。是历史最强吗?不敢妄下定论。换个问题,刚才讲到的“强项”能代表他个人能力强吗?他能代表这只球队的防守体系吗?这好像不太能,但其实历史上有人可以,推荐一场比赛:0607欧冠米兰vs拜仁,两回合都很好看,当时的米兰球员名字个个如雷贯耳,皮尔洛,马尔蒂尼(生涯末期),卡卡,西多夫,因扎吉,舍甫琴科;而拜仁正在低谷期。而两队的体系都是由中后卫决定的,拜仁的卢西奥代表了同时代最强上抢,米兰的内斯塔代表了同时代最强拖后,这场比赛也因此充满看点。

先论卢西奥,他的特点是(身材)高大、(并且)灵活、(上抢)果断、(上抢的同时体现出了极强的)舒展,不夸张的说,他的一次上抢可以把对手的进攻往后压制5~10米,并且控制身边半径5米的球路。比赛中抢断卡卡的画面不少,被过掉的画面也不少,但被过之后的画面就是卡卡被身后的补防队员破坏皮球:补防不难,难的是上抢队员对于时机的把握,而且身体的舒展要恰到好处,能破坏最好,不能,就在不犯规的前提下干扰进攻队员的重心。此外向前推进也是卢西奥的杀手锏之一,上一篇作品讲到后卫也能决定球队的进攻体系,一个出球中卫可以降低对中场大局观的要求,那卢西奥的推进则更好的释放了球队进攻时的压力,同时将压力抛给对方,对当时处在低谷期的拜仁有极大的帮助。

再说内斯塔,他比卢西奥稳得多,对于对手威胁球的判断也有着敏锐的嗅觉,可以及时预判球路并通过横移和补防破坏对手的进攻。在进攻端中,不同于卢西奥的推进,他依靠优秀的处理脏球能力来释放队友的压力。

还有两人的共同点,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前顶、拖后只和防守习惯有关,但也要兼顾彼此的技术特点并且根据场上情况判断是该前顶与否。我时常看到内斯塔前顶来干扰或阻断传球路线的场景,也看到了卢西奥的回追解围,我觉得,这两个人在把自己的职责做到极致的同时,还能兼顾另一个职责,才是决定了他们成为当代世一卫的原因。

图:ac米兰的进球就是内斯塔上抢创造出的机会

我们时常看到卢西奥从后卫线拼杀到中场,但在现代足球体系下看到的并不多。另外11-12赛季的欧冠决赛也颇有看点,双方大打对攻战术,主要的原因也是中卫支起双方的高位压迫体系,因此进攻次数提升显著。之后这种比赛少之又少了。

相比之下,虽然范戴克在拖后方面做到了极致,但是不善于上抢,要论历史排名,可能还需要多考究。

话说回来,既然荷兰人代表不了利物浦的体系,那么是什么给利物浦带来了1819赛季的欧冠和1920赛季的英超?其实从后方的马蒂普,到中场诸多工兵,再到前场的萨拉赫、马内,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球队的防守体系,高位压迫战术,用于打破对手节奏,并在进攻失败后及时投入兵力拼出二次进攻机会,而高位压迫失败后的第一个屏障是身高195cm的马蒂普,用体格堵住对手向前的空间,给范戴克补防的时间。可惜的是,马蒂普的身体素质是平庸的,他舒展身体扩大防守面积实则在燃尽他的身体机能,频繁前顶且无人分担压力,这也是他频繁伤病的原因。

永退中卫思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人种差异,英国本土白人大多爆发强但灵活和柔韧差,能直来直去的防守但不能兼顾左右横移和快速转身;加之原因二的媒体造势,所谓“不被过掉的中卫就是好中卫”,所以英国白人中卫开始了永退模式。其实这无所谓,不同的人种本身就可以决定不同的踢法,但是永退思维开始转变成了其他国家的潮流,让身体天赋实际过关的球员开始了永退模式(比如开篇提到的那位,明明可以展开身体姿态封堵传球路线,但多数情况下选择往后躲),就害人不浅了。更可怕的是,球场的面积是固定的,但防守体系下留出的空当会随着防守队员的移动而改变,敌退我进,我方的带球空间就变大了,容易造成视觉误差,难以看出一个“技术好”的球员到底是因为真的技术好,还是因为空间大。

写这篇文章,没别的意思,我看球看的不多,仅看得懂中卫怎么踢才是有价值,但表述的应该不是特别专业,仅仅为了排雷而已。亦或是抛砖引玉,如有大佬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也会从中学习,感谢大家读到这里。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