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雨中的转圜:图赫尔21/22赛季开局战术演变全解析。
这,本该是一篇切尔西vs南安普顿的比赛复盘。结果一趟旅游让假期提早结束,迎我而来的则是最能消磨人工作意志的东西。
大雨。
听着妈妈“家里今天三十多度”的顺嘴吐槽,把昨天刚干透的袜子洗完挂好,钻进被子里,反正天色与我都是铅灰。
复盘时效性是赶不上了,那就送给大家一个大一些的工程吧。
季前赛——3-0水晶宫:边翼卫进攻投入增加,出球线路成为考验重点。
在通过循序渐进的季前赛对球队人选进行筛选之后,图赫尔完成了最早期的体系构建。通过维尔纳拉开的空间让身后的前腰破门。另一位前腰则收入中场让边翼卫上前承担组织或进攻的职责。无论是奥多伊左翼给人带来的惊艳,还是阿隆索向中路进攻的成熟,都是以此作为开始的。
然而在每次演练中,球队都有一些问题。季前赛,齐耶赫居左时,球路贡献和组织能力都不足。科瓦契奇频繁补边,奇克的低覆盖会让中场趋弱。齐耶赫居右的三人组能够保证射门火力、球员空间和回撤质量,但是前场拿球会极弱,甚至需要过于依赖坎特。相同的问题是,当维尔纳需要进行最后一传时,他很多时候都传不到位置,对传球时机的选择也非常粗糙。
所以,在欧洲超级杯上,切尔西抢开局成功后被成功捉住了软肋。卡普埃对线路的死守让坎特出球选择急剧减少,在边路连出两个进攻强点则让阿隆索被限制在了边路,于是露怯频出。
战水晶宫,由于芒特顺足侧处理球思路不足,普利西奇的肌肉伤势则限制了他像彼时脱臼的齐耶赫一样抢点,因此,随着新援的加入,这一套打法完成了使命,将优点融入了图赫尔在本段赛程中的常规打法。
2-0阿森纳——0:1尤文:以技术对抗速度,妥协与僵化迎来败局。
作为本赛季的常规打法,这套打法展示得也较为清晰。阿隆索通过轮转向前成为进攻强点,哈弗茨回撤中场组织,科瓦契奇拉边兜底。另一侧芒特在十号位承受压力,做第一个接做球的点,辅以带来冲击的詹姆斯。而做到整合这一切的,正是卢卡库。
无论是直接的怼人做球,冲击防线,射门,还是联系队友,承担压力,卢卡库在切尔西用了很强的精神去适应。中场解压可以将卢卡库定为出球终点,同时对利物浦几次思路正确但最后的配合失准的镜头,也证明了卢卡库可以适应欧冠决赛所用的提速体系。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威慑点,利物浦在多一人防守的时候后场依然不敢压上造出人数优势,可见一斑。
(图)对热刺一场,卢卡库多次为芒特和哈弗茨承担身体压力并组织进攻。
但是精挑细选达到自洽的阵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招有多少?或者说如果要在一些环节进行改动,战术是否能包容?曾经有机会。比如阿隆索在对阵利物浦时完全的蹲坑反而成了限制利物浦强侧进攻的奇招,但在那以后,问题还是接踵而至了。
齐耶赫在压力下处处受限,以至于处理球开始乱踢。芒特和阿隆索在边中配合上交代不清,对全局的理解也不足。奇尔维尔在阿隆索作为轴心不能动的情况下成了牺牲品,更别说完全没办法适应比赛的萨乌尔。而能够容纳入变化的坎特和能配合好战术的普利西奇,则在伤病与新冠的阻挠下反复。那么,当球队的人选越发固定,也就意味着被重点分析的时间更多,被看破的几率也更大。
道格拉斯路易斯对抗哈弗茨,卡什限制阿隆索切中;巴里奥斯限制芒特的线路和拿球;赫伊别尔对双前腰疯狂撞击......而卢卡库被更多使用其“全能性”让他很难完全成为球门的威慑。只需要限制切尔西地面传球,逼迫卢卡库争高球,那前场的线路将会无从梳理,何况后来还失去了压力下拿球的芒特。阿隆索的弱点被轻易利用之后,其实能很好说明他作为战术轴心能给球队带来的上限。最后对尤文就十分直观。当哈弗茨被给予前面两个人盯线路,后面两个人上身体的豪华盯防的时候,阿隆索和齐耶赫在弱侧所能做的,只有传中而已。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套体系的失败。若日尼奥在体系中的提速,阿隆索接球的体格优势,以及能随时放入坎特的设计,让这一套体系依然有绽放光彩的前提,毕竟赢下六场,憾平一场,输掉一场,面对那种对手,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只是,如何提升这体系的兼容性。没来得及做这一切的图赫尔,还有时间。
1-1点胜维拉:萨乌尔,得救之道尽在其中?
这是图赫尔唯一改变后场发起思路的比赛。
在组织进攻中,奇尔维尔和詹姆斯的前提幅度都不小,萨乌尔将会拉边处理整个左中路的进攻。以萨乌尔的移动,整体阵型将会呈现出442的模样——或者在萨乌尔进入锋线后变成433.而防守中,萨乌尔和詹姆斯收回中路,变回一个352,这也是图赫尔第一次将352作为基础阵型。
萨乌尔,之前曾提过他自身节奏和身体素质大幅度下滑。这也就造成他的传球节奏偏慢且球路容易被预判,跑动有但并不能够形成屏障。在尝试逆足中前卫发现硬伤之后,图赫尔拿出了最友好的萨乌尔用法。通过使用坎特或芒特,让萨乌尔能专注一侧的处理球。而对萨乌尔唯一剩下的优势,他站桩对抗的强度,让他在左侧充分发挥自由度,甚至可以有机会顶头球。
于是,在两个中前卫都要上前的情况下,单后腰如果不能自己做一些摆脱,极其容易被完全盯死。换言之这样的352将会放大若鸟的劣势,正如图赫尔的安排,选择了带一点摆脱能力和对抗的奇克,并在90分钟内逐步解禁他的向前。虽然有对手实力和自身期望之限,还是有了一些效果。
这套阵容很遗憾,在萨乌尔踢出一局好的比赛之前,也许会继续封存。即使科娃也许可以试着踢奇克的位置,即使前端拿球孱弱,处理球变化单一的维尔纳+齐耶赫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来改变,这个战术还有巨大的完善空间,萨乌尔能否紧紧握住下一个机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0-1负曼城:战术针对+抱残守缺,魔鬼赛程反噬图赫尔
与对热刺完全站在十号位的坎特完全不同,这是第一个真正的352。但阿隆索插上+科瓦契奇拉边的原战术被保留,也显示了图赫尔的设计不足+时间紧迫。面对同样采取紧逼切尔西后场出球,且能拿出两个边路强点限制边中卫前顶的曼城,切尔西在失去控制高球能力出色的双前腰后,交出的答卷令人失望。不论是左路强侧失去回撤点后的一团乱麻,还是右路卢卡库面对长传的望洋兴叹。詹姆斯下场后,曼城的冲击点变成了坎塞洛和B席两个,这加速了切尔西的败局。一场能够让瓜迪奥拉为自己欧冠决赛的极端思路正名的比赛,正是由图赫尔的极端写就的。更遗憾的是,这并没让图赫尔对原有战术的几个结构细致思考,而直到常规阵型输给尤文,才让图赫尔有了真正审视自己的理由。
3-1胜维拉:同样的技术提速思路,边路强点增加成亮点。
阿隆索做轴心的轮转体系是提速点缺失的无奈之举,而缺少球路变化人是体系逐渐失去活性的原因。于是,图赫尔这场针对这些缺点入手完成了首发选择。
由于奇尔韦尔的登场,在阿隆索时期需要多次补防边翼卫位置的科瓦契奇可以更多将活动范围回到覆盖双中场之间,除了补足奇克覆盖面不大的情况外,也可以让奇克更多向前场活动,在近乎十号位的位置向两侧分球。这看似早期若科体系,但由于奇克带有身体素质和拿球能力,他不需要通过增加分球点来稀释压力。换言之,这个体系是通过增强向前出球配合的合理性和速率来进行提速的。
针对进攻开展完全站死中路可能带来的的限制(参考阿森纳对布莱顿),图赫尔这场试着在边路增加处理球的强点。左路使用了有内切组织动作,也可以完全拉边的奥多伊。他的横向转移球对保证球队前场活力作用极大。右路使用的是能带来冲击的维尔纳,但对于作为有球强点,他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样的工作。对小沃克的劣势,最后一步处理球的选择,很多时候都耽搁了球队的战机,反而在更靠中路或左路的时候能完成一些接球撞墙或插空位。
而面对圣徒边路冲击力和配合度较强,中场拦截出球体系成熟的进攻方式,球队给出的防守思路也很有意思。左路的奇尔韦尔对沃尔科特+利夫拉门托,采取的是限制二人边路推进速度的防守选择;而在另一侧,azp+查洛巴的组合在单防中一直表现出色。在奇克登场后,切尔西的中场终于有了一个高点,加上“扛一下”的防守习惯,切尔西今天在攻防两端都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坎特的提速作用给球队带来的是前方双前腰切入中路的必要条件,这场更偏重传球过程的提速,更多能带来的就是连续的强弱侧切换,和中路球员更多的配合机会。前者可以通过奇尔韦尔的多次内收进行例证,虽然奇尔韦尔这样踢也不止一次,但无论是对利兹联还是对西汉姆,他在中路进攻中的存在感都难以与本场相比。而后者,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第二个被吹的进球了。
但是,无法扩大领先优势,也让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得比较明显。比如奇克本身覆盖面较小,比如奥多伊的爆发力大减,然而还会在一些时候坚持较边锋的踢法,比如这是奇尔韦尔本赛季第一次联赛首发。奇尔韦尔今天对对方右路降速的贡献不小,这个结局对他或球门终究都有些不完美。也许只有为对方造点的球员是利夫拉门托,能让人“暂凭杯酒长精神”了。
结语:
写这个的时候回看之前的十篇文章,所提最多的两个字是“提速”。
引援为了提速,提速累死若鸟,缺少提速导致xxxxxxx,为什么要提速?很简单。作为一个本质上玩传控的球队,想要在传控遇上密集防守的时候破局,那无论是处理球中还是攻防转换阶段,提高速度造出人数优势,是最经典的解法。2006年的西班牙已经完成了传控根基的打造,而数量众多的提速点就是球队真正脱胎换骨的关键。
所以,对于绝对是任何球队焦点的欧冠冠军来说,球队能够有更多的能从后场发起就改变战局的球员,绝不是坏事。毕竟很多对手其实都为切尔西做过了示范。处在球场后方的巴里奥斯、赫伊别尔、B席,无一不是打乱切尔西节奏并将形势引入本方节奏的关键。在冬天来到之前,如何合理使用坎特,将现有的球员打出最具效率的方法,一定会继续作为主旋律。希望对南安普顿的胜利,能够成为图赫尔减小压力、放宽心态对球员进行考察的理由。
今日放晴,在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