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稀哲穿国足10号的背后,无奈又心酸的现实

波黑队长哲科 波黑队长哲科

自从进入2021年,李铁接手后的国足迎来第一场世预赛公布大名单开始,关于张稀哲是否配得上国足10号的问题就一直在中国足球圈热议不断,不少球迷和媒体直言:张稀哲是国足史上最差10号;还有不少人之言他根本不配这个号码。40强赛末战叙利亚张稀哲收获进球,让质疑声暂时减少了,京媒也在此时发声,直言张稀哲配得上国足10号。

可随着12强赛开始,质疑声又开始出现,且比之前更加猛烈,尤其是对阵沙特一役,张稀哲绝好反击机会选择回传武磊,而非向前传球找三位巴西归化(当时他们已经开始高速前插),最终一次反击机会演变成了回传门将。此战过后,全国球迷开始了对张稀哲的口诛笔伐,此后几乎只要有新闻提到10号的话题,似乎张稀哲成为了那个永远绕不开的对象。

本是无心的标题,谁曾想招致球迷们的严重不满情绪

评论不乏很多言辞激烈的谩骂声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球迷们的感受,因为无论怎么对比,张稀哲似乎都不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10号球员。

先来看看国足的亚洲强敌现在的10号球员都是谁吧(按照FIFA排名)

伊朗10号:安萨里法德(效力于希腊超雅典AEK)

日本10号:南野拓实(效力于英超利物浦)

韩国10号:李在城(效力于德甲美因茨)

澳大利亚10号:赫鲁斯蒂奇(效力于德甲法兰克福)

卡塔尔10号:海多斯(效力于卡塔尔联赛霸主阿尔萨德)

沙特阿拉伯10号:达瓦萨里(效力于亚冠冠军利雅得新月)

阿联酋10号:伊斯梅尔·马塔尔(效力于阿布扎比统一)

这是比中国排名高的7支队伍,再来看看其他世界排名在88名以内的球队的10号

伊拉克10号:阿拉·阿卜杜勒扎赫拉(效力于巴格达警察)

阿曼10号:穆赫辛·哈勒迪(效力于阿曼FC)

乌兹别克斯坦10号:马沙里波夫(效力于利雅得胜利)

叙利亚10号:马哈茂德·马瓦斯(叙利亚巴格达警察)

不难发现,无论是明显强于国足的球队,还是和国足同一档球队的10号,几乎都效力于豪门球队,是球队不可或缺、屡屡发挥重要作用的球员。而和张稀哲在国足地位一样属于可有可无的球员,似乎只有两伊的10号。

甚至比国足要成绩差的越南,球队10号也是球队的绝对主力阮公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10号偏偏要给张稀哲呢?

首先,先明确一个问题,穿国家队10号球衣一般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个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队里的核心球员在为明确的前腰或中场核心球员,那么10号球衣一般就是他的,例如,以前国足的10号,队长郑智,韩国10号李在城,澳大利亚10号赫鲁斯蒂奇,葡萄牙10号B席。

2.队里没有明确的10号位球员,或队里的中场球员在俱乐部都不常穿10号,那么10号球衣一般给队内头牌,即技术上公认最好的锋线球员,如日本国家队的南野拓实,国奥队的堂安律,叙利亚的马瓦斯,沙特的达瓦萨里,阿根廷的梅西,卡塔尔的阿尔·海多斯(队中为数不多的本土球员,也是球队队长)。即:非头牌,即队长,或二者兼之。通俗来说,一般就是公布首发阵容的新闻提到的“领衔”队员。

3.如果队里的核心、主力球员实在都有自己喜欢或常穿的号码,如伊朗国家队,阿兹蒙和塔雷米以及贾汉巴赫什三人,在俱乐部喜欢穿的都是7、9、11、18这种类型的号码,那么10号只好给在俱乐部也习惯穿10号的安萨里法德,而中国队,其实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因为现在的国家队成员,即没有绝对的前腰队员,除张稀哲外也真没有几个人穿过10号球衣

中国90后球员都有谁在正式比赛穿过10号球衣?
90梯队,2005年:马龙 2006年:王云龙
91梯队, 2009、2010年:金敬道 2012年:张稀哲
92梯队,2007年:江晓辰 2008年:江晓辰
93梯队,2011年:吴兴涵 2012年:谢鹏飞 
2015:陈灏 2016:廖力生
94梯队,2009、2010年:郑达伦
95梯队,2014、2017年:张修维 2018年:唐诗
96梯队,2011年:高志杰 2012年:陈科睿
97梯队,2015、2016:张源 2019、2020:胡靖航
98梯队,2013、2014年:刘若钒
99梯队,2017、2018:刘若钒

不难发现,90后穿过10号球衣的球员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马龙、王云龙、江晓辰等人:别说国家队了,几乎已经快被球迷们遗忘了;

2.现在还混迹于中国职业联赛大众视野的:陈灏、郑达伦、唐诗、陈科睿、高志杰,这些人已经完全没有再进入国家队的可能了

3.廖力生、张修维、张源、胡靖航、刘若钒,联赛发挥的尚可,但几乎没有过最近国家队比赛经验。

4.金敬道、吴兴涵、谢鹏飞,联赛发挥的尚佳,也能获得国家队的征召,但早已经不穿10号球衣了。

如此一来,10号球衣在郑智隐退之后,能给的人好像也只有张稀哲了。

不妨再把这个讨论范围扩大一下,从穿过10号球衣的球员,扩展到其他国字号担任过中场核心的队员。

先说几个发展比较好的吧,如85国奥的蒿俊闵,89国奥的吴曦,93国奥的徐新,三人皆是中场核心,也都是国家队主力球员,但他们确确实实都没穿过10号,究其原因,要么就是出道时是由边前卫改打的中场中路,所以习惯于传7、8、11等号码的球衣,要么就是防守型或前插型中场出身,并非核心打法。

而担任过中场核心重任,且有一定脚法的前腰球员,往往在历史的长河中,天赋逐渐被淹没。

远的例子,有当年的邓卓翔,左脚任意球攻破法国球门,近的例子,有王新辉,2014年土伦杯赛事上,一脚任意球帮助中国队战平拥有拉比奥、阿莱、巴卡约科等球星的法国国奥,连土伦杯官网都对他称赞不已。我没打错名字,就是王新辉,大部分甚至关注过93国奥的球迷可能都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吧哈哈。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早在19年,年仅26岁就选择了退役作助教,而知道他退役,他甚至在广州富力都没有过哪怕一次的中超出场纪录,昨天是他29岁的生日,他作助教,也快三年了。你很难想象2014年埃里克森赞不绝口的21岁少年,后来的几年时间哪怕连出场机会都没捞着过一次。类似于他这种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天才少年,被伤病反复折磨,在一次次的封闭针和手术室内,失去了所有的灵气,也磨平了所有的希望。

当年的董方卓,为了国奥队保守治疗带伤上场; 邓卓翔和谭茹殷,受了重伤,还被俱乐部各种釜底抽薪,被庸医误诊、拖了半年多才手术; 陈涛因为转会遭拒就被俱乐部雪藏; 而诸如王楚、马晓旭、黄紫昌等人,则被足协不合理的征招安排,最终造成大伤......多少鲜活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有天赋还被一直呵护的球员,恐怕只有曹赟定了,他从小在根宝基地被认为是最有天赋的球员,到了国青国奥队,所有教练拿他当璞玉,去了申花也是稳坐绝对主力,他基本上稍微有点“腿部肌肉不适”,就可以修整在家,停止训练,基本上有点小伤都不会让他冒险,都是让他好好养着,因为在周军眼中,他是最有天赋的球员,在球迷眼中,他是强于武磊的上海滩本土一哥。至于他有没有珍惜这份天赋,领情这份呵护,那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除了他以外的其他天才球员,没有一个人是被温柔以待的。

还有个球员,如果现在说他已经废了,那么为时过早,但也确实暂且还没有达到当年球迷期待有的高度,那就是姚均晟。21岁那年,他在梅州客家是球队绝对主力,中甲赛场出场26次,完成5例进球6粒进球的数据,直到2017赛季中甲结束,他才迎来22岁的生日。随后在18年初的U23亚洲杯上,面对卡塔尔国奥,开场不久便打破僵局;随后在18赛季的中超,姚均晟作为U23球员也成为了球队的半主力;夏天的亚运会比赛,姚均晟打入了三粒精彩绝伦的世界波

面对卡塔尔U23的进球

面对东帝汶的远射进球

面对阿联酋的中场吊射

面对沙特任意球破门

但随后,19年初,姚均晟莫名其妙的被租借至天津天海,和雷纳尔迪尼奥、阿兰、温家宝成为了队友,也一度获得了里皮的征召,好在,19赛季他的表现还算不错。

随后,2020赛季,回到鲁能的姚均晟前半赛季只出场一次,租借至了浙江绿城,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出场机会,2021年3月,浙江2000万人民币买断姚均晟,在球队成为绝对主力,他和当年的队友程进一道需要通过超甲附加赛来判定2022年所踢的联赛。

似乎,左脚任意球技能,成为了debuff一样,当年的邓卓翔和姚均晟,均在中甲完成了2021赛季。

而右脚任意球的球员相对而言发展稍好,如蒿俊闵,鲁能的10年功勋,如廖力生,最近复赛以后8场比赛全部首发打满全场,有望进入国家队大名单,也许,他可能是最接近也最配得上10号球衣应有能力的那个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技术型球员在国家队不合理征召和俱乐部成绩需要的双重压力下很少后人能撑得住重压,已经是一件无奈、心酸又令人心疼的事实。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