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U18夺冠——灰暗赛季中的唯一曙光

在今天凌晨进行的英格兰青年足总杯决赛中,曼联U18青年队以3-1的比分战胜了诺丁汉森林U18青年队,在老特拉福德六万八千多名观众的面前捧得了青年足总杯的冠军奖杯!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曼联U18队史第11次夺得青年足总杯的冠军,也是本赛季曼联各级球队所获得的的唯一锦标。
队长后卫进球、门将黄油手、左边锋罚进点球、打进绝杀梅开二度......这场青年决赛真可谓是要素齐全,个人认为,这场比赛的节奏甚至要比中超更胜一筹,双方球员持续的压迫和高强度的紧逼让这场决赛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开场阶段,看台上的曼联球迷打出了带有“Class 22”字样的TIFO,足以证明球迷们对于这支拥有一众青年才俊的青年队充满期待。目前、曼联U18不仅有以队长本内特为代表的英格兰本土潜力人才,也有以胡拉多、加纳乔为代表的豪门青训佼佼者——后者来自于英国“脱欧”前俱乐部高强度、大批次的集中进货,用以投资未来,平衡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进入比赛,曼联排出了一套4-2-3-1的首发阵容,基本沿袭了曼联U18比赛的一贯打法,球员方面也是尽遣主力:锋线上有本赛季在各项赛事出场31次,打入17粒进球(德转数据,一说是24粒)的麦克尼尔;前卫线上,早已成名的加纳乔搭配本土青训优秀边锋山姆·马瑟(出生于曼彻斯特地区的索尔福德市),前腰则是曼联U18大腿,挪威天才汉森;双后腰是灵性十足的马努搭配戈尔;四后卫一字排开分别是:巴萨青训出品边后卫胡拉多、曼联U18队长,从小在离老特拉福德仅仅只有八英里的地方长大的本内特、四号中卫杰克逊、还有哈镇青年队球员山姆·默里、门将方面是捷克U19国脚维泰克。
这几乎就是目前U18能拿得出手的最强阵容,替补席上也不乏像高中锋休吉尔、从利物浦青训投奔而来的恩尼斯等富有实力的青年才俊。
而森林方面,官方给出的首发是一套5-3-2的阵容,但在比赛中依靠右边翼卫鲍威尔的插上、频繁的变阵为4-4-2和3-5-2。诺丁汉森林U18青年队的打法极富有传统的英式风格,重视球员的力量和对抗,这些从球员们的体型中就可窥知一二。
上图是森林的9号中锋球员奥松,这肌肉,这身体,不知道有多少兄弟在看直播时内心中会发出和笔者一样的吐槽:
“这XX是十八岁???”
这是森林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打进青年足总杯的决赛,半决赛扳倒强敌切尔西,正是依靠这位黑又壮前锋的梅开二度,从而3-1击败对手,奥松的锋线搭档是年轻的北爱尔兰国脚戴尔-泰勒,锋线二人一高一快,冲击力十足;队长是8号中场麦克唐奈尔;整支球队最年轻的球员是2号拖后中卫扎克-阿伯特——就是放倒加纳乔,送点的那个球员,年仅十五岁(但愿这次忙中出错不会给这位小球员留下心理阴影)。
注重对抗、讲求效率,这是森林一路走来的立身之本,曼联这些偏技术流的小球员们几乎在对抗中占不到任何便宜,队长本内特在与奥松的个人对话中虽然不落下风,但也有几次险些忙中出错。且森林的3-5-2、5-3-2阵型守中带攻,高位逼抢异常凶狠,这让曼联的中场出球几乎是难题。
(工具有限,战术图均由手机自带编辑器制作完成,略显粗糙,各位见谅)
中场硬度不够,无法提供有效的传控支持,汉森被对方轮番侵犯,加纳乔陷入重兵重围,麦克尼尔独木难支。为了规避风险,曼联U18在本场比赛的战术较为功利化,一改往日的传导控制,变得简单直接,不寻求通过中场,更多的由后卫线直接长传打身后。
但此举收效甚微,曼联前场球员较为瘦弱,麦克尼尔周遭通常伴有三名防守球员,在速度、对抗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前场拿不下球、曼联的进攻陷入了困境。
中场对抗不占优势,阵型随时面临被割裂开的风险,森林占据了中场主动,频频发难,曼联方面应对乏术,只能通过长传或依靠边路突进寻找机会。
(图:曼联取得进球)
虽然上半场依靠着汉森个人能力的突破造成的任意球,打出了精妙的配合,但暴露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丢球基本上也是各种问题累加起来后导致的必然后果:森林中场赢得对抗,边路鲍威尔快速推进后分球插上,接队友回做后起脚打门——虽然这球多多少少有些运气成分(造成了一向稳健的维泰克黄油手失误),但无论如何让对手在禁区前这么肆意的起脚打门终究是技战术方面的严重失误。
在丢球前,曼联的阵型几乎被压缩在了半场,马努的注意力被对方十号泰勒和边路持球队员吸引,防空了禁区前的位置,无人盯防的鲍威尔高速插上迎球就打,附近的汉森和加纳乔意识到后急忙补防,但为时已晚。
这也是目前一线队和青年队的共同之处——阵容中缺少一个纯粹的中场蓝领型球员,中场缺乏硬度,因此遇到强敌往往容易陷入被动。
森林不愧是一个可敬的对手,也许他们的球员个人能力不如曼联球员,但整支球队有着极强的纪律性和战术执行力,这从森林球员坚固的防守站位、不懈的奔跑、极具纪律性的前场逼抢就能够看出。
如图,森林的前场逼抢依靠四到五人的小组,步步紧逼,压缩出球空间,让中场不占优势的曼联中场出球极其吃力。
通过勤勉的奔跑,森林球员的防守到位率极高,经常能够在由攻转守的过程中迅速到位,形成局部逼抢以多打少的人数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曼联在第64分钟率先做出换人调整:用平常主打后卫的奥耶德莱换下了深陷肉搏战中体能耗尽的汉森,依靠奥耶德莱的机动能力和对抗性提供中场硬度;用高中锋休吉尔换下麦克尼尔,提供前场支点,配合曼联在决赛中所采用的简单直接的战术打法。
这些调整取得了一些效果:奥耶德莱的扫荡能力释放了马努,让后者能够尽情的在前场释放自己的天赋,同时,七号马瑟大幅度的回撤,承包了许多脏活累活,这让另一侧的加纳乔回防压力骤减,曼联几乎也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4-4-2阵型,前场休吉尔、加纳乔一高一快;中场戈尔和奥耶德莱稳固防守,马努在左边路伺机插上,右边路马瑟频繁回撤,被动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后场扎根深位防守,前场恢复“一高一快”配置,不需要过多回防的加纳乔将自身的机动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之后的进程就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有人说是运气,也有人说是教练的战术调整,我个人认为教练调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过多的改变曼联略显被动的场面,更多的还是依靠几名球员突出的个人能力在没有机会中制造出的机会。
曼晚的赛后评分中,刚刚获得“吉米·墨菲”奖并梅开二度的加纳乔和打进一球、稳定后防的队长本内特;攻防两端俱有亮眼发挥的马努一同获得了8分的评分,为全场最高;最低分(5)则是出现低级失误的门将维泰克,希望这次失误能够促进他更快成长。
一场有惊无险、跌宕起伏的3-1决战,曼联成功拿下队史第十一座青年足总杯的冠军——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获得青年足总杯最多的俱乐部,排名第二的是切尔西(9次)、阿森纳以7次紧随其后。
曼联最早获得青年足总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批青年队中存在着红魔传奇邓肯·爱德华兹;后来的一批批球员:群星璀璨的92班;星光稍显黯淡的03班;以博格巴、林加德为代表的11班等,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作为英格兰本土球迷非常看重的赛事,这届青训时隔十年将冠军重新带回老特拉福德,而这十年正好是后弗格森时代曼联不断沉沦的十年。
无论如何,这群名为“22班”的孩子们已经创造了历史,并且还将在未来继续书写新的历史!所以,虽然距离一线强队的差距依旧存在,但无论过程如何,请我们记住:在这个十分灰暗的赛季中,这群希望之星们成为了慰藉我们球迷的唯一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