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 | 整体防守(二):中场紧凑

足球译语面面观 雪中抱薪人

来源 | Total Football Analysis

作者 | David Seymour

译者 | 雪中抱薪人(公众号: 足球译语面面观)

一. 序言

上期教学分析提及:防守队员要注意上抢角度,弧线上抢,切断对方向某一侧的传球线路,驱赶、诱导对方向我方希望的特定方向或场区传球。而这一点,引出本次教学分析的主讲要点:中场紧凑(Midfield compactness),具体是指:前场压迫时,中场队员应参与前锋发起的逼抢联动,而非提前退入中低位防守;同时,斜向站位保护上抢的第一防守人,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纵向通道。

(图) 阿贾克斯的高位逼抢:中场队员及时参与边锋发起的逼抢联动

正如笔者上一期序言道:教学分析不是什么神学教条,没必要全盘照搬文中训练计划。但本文若能抛砖引玉,为教练同仁带来构建比赛模型的灵感,笔者和译者都将倍感欣慰。

二. 训练课

(一) 1v1对抗

如下图,每个场地都是设置两个球门:一是将球传进的小球门,二是带球通过的标志筒门。防守方向进攻方传球,即对抗开始。

进攻方有两个选择:向小球门传球,得两分;带球通过标志筒门,得一分。

防守方将球传出,立即压迫进攻方,压缩其持球空间,争取断球。一旦断球成功,带球越过场地边线,就算得分。这样设置,能让队员们以团队身份参与对抗,计算团队积分。一名队员完成进攻后,便换去防守方起点,下一轮充当防守队员,保持攻防角色轮换。

防守方刚开始比较难阻止对方将球传入球门,值此机会,教练员可以提醒球员回顾上一期知识点:防守人弧线上抢,切断对方向一侧的传球线路,驱赶并引诱对方向特定方向或场区传球。不过,现在有些不同的是:切断对方传球线路,并驱赶对方向边路带球(口语表达:“赶边”),从而提升断球几率。如下图,留意防守人上抢的角度。

(二) 3+3v3对抗

接下来的项目,或许教练同仁都很熟悉了。不过,同样的项目形式,可以用于不同主题。第一次练这个项目的队员,可以先让他们充当防守方,在中间区域活动,或许刚开始想断球会费些时间。

防守方一旦断球,便由守转攻,将球传向另一端的队伍,加入控球方。原来丢球的队伍需要迅速由攻转守,进入中间区域,变成新的防守方。

练习目标很简单:两端的控球方争取将球从一侧传向另一侧,不能被中间的防守方拦截。刚开始时,防守方活动范围限制在中间的横向通道,如非必要,不用急于压迫对手,先把防线的整体队形演练好。

当练习逐步深入,要促发防守队员思考:为什么对方传球可以撕开本方防线?自身选位有什么问题?

此时,教练员应给出指导:防线上应有一人上抢,其他队员向有球侧横移,斜后保护第一防守人(即离球最近的防守队员)。很关键的一点,斜后保护的队员,不能完全排成一条平齐的横线。如下图,第二防守人(离球第二个接近的防守人)的站位要比他左边的另外两名队友再靠前一些。斜向站位,和单纯地平直站一排相比,不容易被对方渗透。

如果控球方将球转移,第一防守人的角色已变换,防守方必须要有另外一人上前压迫持球人,其他队友要及时落位并向球侧横移,斜后保护上抢队员。同时,避免平直站一排,保持一定程度的斜向站位。

随着训练深入,如有需要,一至两名防守人可以迈出中间区域,进入对方区域进行压迫,如此便压缩了控球方处理球的时间。然而,这样的防守移动,需要保持纪律性:如果上抢队员被吸引得太靠前,与防线脱节,那么防守队员之间就很难有效地保护彼此,斜向站位也难以维持,无法封堵对方向前直传的线路,防线就容易被打穿。

此处主要教学点在于,保持整体的紧凑站位,即:队友对第一防守人斜后保护,保持斜向站位,整体向有球侧横移,支援前场压迫。

针对教学点,可以在训练中对球员提问,比如:

第一防守人怎样上抢,才能驱赶、引诱对方向特定方向传球?(弧线上抢,切断一侧线路)

当第一防守人上抢时,斜后保护的队友要做些什么?(整体向有球侧横移,保持斜向站位,参与逼抢联动)

此外,防守队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能忽视,不仅是提醒第一防守人要上抢施压,也包含组织防守时身后队友之间的相互提醒。

(三) 8v8压缩场地比赛

8v8压缩场地对抗,取大禁区宽度,双方含门将。不过,取决于球队年龄和参训人数,场地宽度可以适度调整,如有必要,使用整个场地宽度也不为过。

双方皆采取241阵型,中场区域(虚线划分五条纵向通道的区域)形成了4v4态势;在各自的后场,本方后卫与对方前锋形成2v1态势。

双方的进攻目标都是:将球向前场输送,快速通过中场,最后得分。注意:刚开始时,球员基本限制在各自所处区域内活动;一旦球传入前场,允许一名中场进入前场支援攻势,策应前锋。

中场区域被划分为五条纵向通道(模拟中路、两肋部、两边路的场区划分),中场队员在防守时,应"由五入三":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通道,形成紧凑的防守站位("Turn five into three":Position themselves within the three closest vertical channels to the ball),教练员应适时为他们作出准确演示。如果球员领悟力强、对先前所学理解充分,可尝试以概念为线索,鼓励他们将先前所学知识以及教练的即场提示应用于当下情景,引导他们自主摸索出合适办法,达成上述效果。而在他们达到期望效果前,防守方中场往往出现如下图状况:

控球进攻时,往往要利用场地宽度,拉开阵型,占据五条纵向通道。然而,一旦丢失球权,应立即形成紧凑站位,支援实施压迫的队友,参与逼抢联动。因此,防守队员势必要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通道。下图可见,因为防守方中场形成紧凑站位,持球人找不到直接传球通过中场的线路,不得不暂时回传。

为了鼓励防守方通力协作、保持耐心,教练员可设置奖励机制:若防守方中场断球后发动反击,进一球得两分。

理想状况下,球员应该会逐步对自身的防守站位产生信心,并提醒上抢的中锋:要注意驱赶、诱导对方传球。如下图,当对方中卫将球传向另一名中卫,中锋的弧线上抢可以切断对方再次横传的线路,同时,中锋身后的中场队友要及时向有球侧横移,支援中锋发起的前场压迫。

初始阶段,限制球员在特定场区活动,可以让球员了解基本的防守结构,尽管有些脱离比赛实际。当然,如果球员产生位置感,就应当删除限制球员活动范围的规则,但中场五条的纵向通道依旧是防守选位的重要参考。

同时,可以设置越位线,鼓励后卫线合理压上,与中场队友保持整体的阵型紧凑,避免因移动激进而暴露大片空当。

三. 总结

上一期战术分析,主讲通过前场压迫“延缓、阻止、诱导”对手”;而本期在上期的战术基础上,继续搭建球队整体防守架构:引导中场队员参与前场压迫的联动,斜向站位保护上抢的第一防守人,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纵向通道,保持中场紧凑,使得中场防线难以被渗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