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 | 整体防守(三):纵向紧凑

足球译语面面观 雪中抱薪人

来源 | Total Football Analysis

作者 | David Seymour 

译者 | 雪中抱薪人(公众号:足球译语面面观)

(图) 欧协联决赛,罗马发门球时,费耶诺德防守站位保持纵向紧凑,为开展高位逼抢作铺垫

本次分析,旨在讲解整体防守的「纵向紧凑(Vertical compactness)」使球队在防守时步调一致、整体如一,队员之间保持紧凑,防止对方利用两线空间(比如前卫线和后卫线之间的空当)以渗透本方防线。

上一期,我们提及:保持横向紧凑(Horizontal compactness)、压缩空间、阵型整体如一地横向移动,本期在此基础上,提出:球员在阵型整体压上和回落时保持步调一致,避免两线空间被对方利用。

作为教练员,思考此主题时,自然会发现,本期训练项目,可分期对不同位置的球员进行差异化指导:比如,中场要支援前锋发起的压迫;同时,后卫要与中场行动一致、避免脱节。此外,还可用于改善球队在无球阶段的阵型站位。

一. 4v4+3传抢

选位对抗(Positional game)的传抢练习,是开展相关主题教学的好办法。如果球队已熟悉类似于4v4+3传抢的选位对抗,教练员就不需要再花时间去解释运作形式了。

如下图,刚开始是蓝队控球进攻,红队防守,灰色是策应进攻方的中立队员(Neutral men),如此便形成7v4的态势。一旦控球方(比如是蓝+灰)被断球,立即由攻转守,红队占据外围,变成新的控球方。控球方丢失球权的瞬间,应立即就地反抢,若短时间内无法夺回球权、且对方已占据优势的外围控球位置,便意味着落入阵地防守。

教练员要给控球方定下目标,比如,连续10脚传球,算作得1分。为了给控球方增加难度,不允许占据同一边线的队员相互间横传,迫使外围队员主动向矩形内传球,因此防守方就不需要在对方压线横传时施压,否则将过分拉扯防守站位、增加防守难度。

此外,还可设置:如果中立队员接一端传球后传向另一端,算作得1分。这相当于:处于两线空间的队员,接后场传球后,再向前传球。借此目标,引出本项目的主要教学点。上述对控球方的奖励机制,能迫使防守方保持紧凑站位、主动限制中立队员接球。下方两图可见,红队防守站位松散,中路的中立队员获得充分的接球空间。

中路的中立队员接球后,迅速将球传向另一端,控球方得1分。

防守方的整体站位之中,第一防守人身后的三名队友,是该项目的焦点所在:

当第一防守人上前压迫持球人,为确保整体的紧凑站位,其身后三名队友能否迅速跟进压上或横移?

第一防守人身后的三名队友能否切断控球方向中路中立队员的传球线路,进而向控球方施压?

如下图,如果防守方整体站位松散,意味着控球方所有的传球线路都是可行的,此刻持球人足足有七条传球线路。

然而,同一情境下,如果防守方站位足够紧凑、对控球方的压迫积极主动,仅仅四名防守队员就足以切断对方的七条传球线路,使得自身防守难以被渗透,断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当然了,该项目即使有更多人数参与,也能达到同样的训练效果。比如,同样的规则设置,该项目可修改为6v6+4,场区尺寸需再扩大。

那么,防守方的阵型就能采取上图或下图的站位。或者说,只要有益于压迫和保持紧凑的防守站位,防守方都可以采用。

二. 5v5小场地四门对抗

在前一项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小场地比赛,将纵向紧凑的原则带入比赛情景:场地设置四个小球门,两端底线各两个;场地横向等分地划为五个长方形。

利用这五等分的横向通道,有效回忆上一期「横向紧凑」的知识点:当时要求防守方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纵向通道,保持横向紧凑。

类似原则也能运用在本项目中:防守方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横向通道,保持整体站位的纵向紧凑。

同时,设置越位规则也有助于防守方保持紧凑站位:当进攻球员位于防守方最后一名防守队员身后的横向通道,判定为越位。如此一来,即使没有助理教练去看越位,也能准确掌控对抗流程的发展。

尽管设置越位规则后,防守方可能逐渐退入低位,逐渐放弃长时间且高强度的前场压迫,但也没有脱离比赛实际。当然,为了防止防守方龟缩“堵门”,可以将球门设置在底线后五码的位置。如此,相比于不切实际的“堵门”,防守方会更倾向于切断对方传球线路,以保护球门。

当防守方退入低位的三条横向通道,进攻方一旦回传、重新组织攻势,防守方前锋应抓住对方回传的时刻,发起压迫,带动阵型压上。

当防守方前锋抓住对方回传的时机,阵型前提,那么要考量以下方面是否落实到位:

防守方前锋,有没有提醒本方队友及时压上,给出向对方施压的明确信号?

前锋身后的队友,能否意识或预判到即将到来的前场压迫,并及时压上?

不得不再唠叨一句:防守方应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横向通道,才能保证纵向紧凑。

三. 7v7压缩场地比赛

对比上期最后的对抗赛,本期压缩场地比赛的场区划分是类似的,不过今天在场地长度拓展的基础上,再划分出5条横向通道。其基本原理,与上期教学要点:“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纵向通道”,是一致的。

上期的对抗赛,球员最初固定在场区不同区域,而本次对抗赛,球员自由移动,但还是要坚持“由五入三(5-into-3)”的原则,具体操作详见下图:红队左中卫持球,蓝队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纵向及横向通道。

对抗赛可以划分上下半场的主要指导球队,比如上半场主要指导蓝队防守,下半场主要指导红队防守。半场受主要指导的防守方一队,设置进攻时限,断球后在时限之内反击形成射门,以确保情景和节奏更接近实战。同时,也要求进攻方一队尽快夺回球权。除了上述要求,其他安排与常规比赛一致,并无二样。无论控球阶段、无球阶段、攻守转换阶段,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一切攻防皆如实战。

上图可见,321或33防守站位,能保持横向及纵向紧凑,对方难以渗透。同时,我方防守阵型能及时横移、压上、回落。

教练员要思考如下问题:队员间能否保持步调一致,跟上队友的压迫节奏?先前训练已要求队员:当发起逼抢的第一防守人开始驱赶、诱导对方向一侧传球时,其身后队友应主动参与逼抢联动,保持步调一致。

队友之间相互交流很有必要:发起压迫的第一防守人,要向队友发出明确信号;而其他队友相互间也需要交流和提醒,这样才能有效组织起紧凑的阵型站位,避免对方轻易渗透我方中路。

该项目的参与人数也是可以增加的,比如上面的7v7(含门将)压缩场地比赛,可以增加至9v9(含门将)。当然,人数增多,场区尺寸要扩大,尤其是场地宽度,取全场宽度也不为过。

随着人数增多,半场接受主要指导的防守方,应形成2312或242防守站位;进攻方控球时则形成2141或2321站位。如下图两队所示:

当比赛出现下图状况:若控球方压过半场,防守方中低位防守时,也应当遵循上期教学的“由五入三”原则,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通道,确保阵型站位紧凑,使对方难以渗透我方防线。

四. 总结

通过训练课,我们希望球队能改善防守站位的纵向紧凑,不断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球员们要确保:移动时整体如一,尤其压上要步调一致。否则,对手将利用我方暴露的两线空间,渗透我方防线。

要想实现整体如一的移动,球员之间要持续且清晰地交流:发起压迫的队员及其身后队友都要相互提醒,这样才能组织起整体结构,保证压上和回落都保持步调一致。

最后,学以致用,引导球员将先前所学的「横向紧凑」和「纵向紧凑」结合起来,理解“由五入三”原则:占据离球最近的三条通道,加深相关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