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沃库森领跑德甲积分榜!聊聊球队冠名商拜耳集团的那些事

新赛季伊始,德甲老牌劲旅勒沃库森在主教练哈维-阿隆索的带领下开局凶猛,7轮过后6胜1平排名联赛榜首。说到勒沃库森,永远绕不开拜耳。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制造的代表,业务涵盖医药、农业、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巨头,拜耳是勒沃库森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公司,其十字标志也早已成为城市地标。
拜耳十字是拜耳公司的标志,1904年起开始使用。拜耳十字由横排和竖排的“拜耳”(BAYER)拉丁字母组成,两个词共用一个“Y”字母,最外面为一个圆圈。拜耳总部在勒沃库森有一个大的霓虹灯标志。这个1958年安装的拜耳十字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对于足球迷来说,拜耳始终与勒沃库森俱乐部深度绑定,它是德甲“50+1”政策的例外条款,也是欧洲足坛罕见的出现在球队名称里的企业名字,也让勒沃库森有了“药厂”的外号。
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拜耳集团的发展历程,这家有着16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企业走过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德国巨头的成长史——从小染坊到全球性名企
拜耳成立于1863年8月1日,是商人弗里德里希-拜耳和颜料大师约翰-韦斯科特合伙开办的一个化工作坊,主要生产和销售染料。拜耳最初的名字叫“Friedr. Bayer et comp.”,一开始作坊才三个人。1912年,公司迁往德国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现在,勒沃库森依然是拜耳集团总部所在地。
一百多年后,拜耳在官网上追溯自己的过去时写道:一切都始于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
早期拜耳
当时的欧洲,天然染料昂贵稀缺,合成染料是门好生意。1869年,拜耳成功合成茜素染料,彻底改变了德国合成染料产业。靠着这门生意,拜耳在动荡的十九世纪存活了下来。
1885年,卡尔-杜伊斯贝格成为拜耳的实际控制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制药。他建起了科学实验室,开始研究药物中间体和化合物。阿司匹林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产物。
上世纪20年代,阿司匹林的广告车风靡欧洲街头,今天我们常见的户外流动广告,都是拜耳玩剩下的。而阿司匹林也被誉为“世纪之药”,百余年来一直位居最畅销药品之列。阿司匹林至今是应用最广的镇痛抗炎药物,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三大经典药。
拜耳logo演变
20世纪,德国社会风云激荡,相继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拜耳的命运一样跌宕沉浮。
1925年,拜耳与多家公司合并为世界最大化工企业“法本公司”(I.G. Farben),杜伊斯贝格就是积极的撮合者。法本后沦为纳粹的重要资助者及其战争机器的重要部分,1951年遭到分拆,拜耳重获独立,时称拜耳颜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
二战后,法本公司受审判
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以石油为基础的化学原料价格暴涨,拜耳也受到影响,此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到达顶峰。尽管如此,拜耳仍扩大其国际活动,并拓展制药业务。
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中,拜耳进一步渗透北美市场,于1990年收购了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多晶硅橡胶公司,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行业原材料供应商。
从21世纪之前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以染料产品起家的拜耳,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原料公司,同时在大力提升医药领域的科研能力,并进入了农业科技行业。
但是到21世纪之后,拜耳的发展路径出现了分叉。
在本世纪的前十年,拜耳进行了集团重组,创立了三家新的子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拜耳作物科学及拜耳材料科技,并分拆了朗盛集团和收购了先令集团,大致上形成了当前的主营业务框架。
作为一家同时关注人类、动物和植物健康的公司,拜耳目前拥有三大事业部,分别为处方药事业部、健康消费品事业部及作物科学事业部。
今日,拜耳集团350个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至今,拜耳集团全球员工已经超过十万人。
在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拜耳的业务不断转型,从染料到农化再到生命科学。作为一家发明型企业,拜耳始终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以应对当今世界的一些重大挑战,并不断运用自身的发明成果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这不仅是拜耳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它一贯秉承的使命: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史上最矛盾的科学家
费利克斯-霍夫曼
【天使药物——阿司匹林】
1894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加入了尚未驰名全球的拜耳公司。三年后,在药学部主管亚瑟-艾兴格林的指导下,霍夫曼在水杨酸的基础上合成出了乙酰水杨酸,并确定了相关的制备路径。
阿司匹林的结构式
拜耳公司对乙酰水杨酸进行评估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药物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商机,并参考乙酰基、绣线菊的德文名称将这一物质命名为Aspirin(中文名音译为阿司匹林)。在数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后,阿司匹林以粉装瓶剂的剂型上市,后续则改为方便易用的片剂。
阿司匹林相对于传统解热镇痛药物的优势可谓降维打击。拜耳公司选择直接赠药给医生,让医生分发给患者试用,并在口碑建立起来后采用广告营销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良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使得阿司匹林受到了风湿病等慢性疼痛患者的追捧,大洋的彼岸也留下了这一圆形药片的身影。标志性的BAYER十字,由美丽的阮玲玉轻手撷起,「阿司匹灵药饼,专治风湿、疼痛」。
而在民间,阿司匹林一度被称为“宇宙药丸”,镇痛、退烧、消炎、心绞痛、中风……阿司匹林适应症非常广。除了医生外,众多名人都是阿司匹林的死忠粉,包括文学大师卡夫卡。1969年7月12日,阿波罗号宇航员带着阿司匹林,首次成功登月,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西班牙哲学家加赛特甚至把二十世纪称作阿司匹林的世纪。
霍夫曼也在拜耳的官网上,被作为功勋科学家而铭记,拜耳发明的革命性药物之首,就是阿司匹林。
拜耳中国官网介绍
或许励志故事在这里结尾就非常完美,但科学家的类比思维,总能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在发明阿司匹林11天后,霍夫曼决定继续进行药物改良。这一次,他的目光望向了吗啡。
【魔鬼药物——海洛因】
吗啡是鸦片提取所得的产物,是当时世界上镇痛效果最强的物质,也能为癌痛患者带来用药后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刻,但吗啡的成瘾性一直是药师头疼的问题。
如果能在吗啡的基础上做出改良,保留其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甚至消除成瘾性,那将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经历了一番尝试后,在1897年8月21日,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出了吗啡的改良版本——二乙酰吗啡。
吗啡和二乙酰吗啡结构式
二乙酰吗啡的镇痛效果比吗啡更为显著,且在动物实验中似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成瘾性。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当时的欧洲,药物的上市并不需要严格的人体试验,拜耳公司在没有研究清楚二乙酰吗啡在人体内代谢途径的前提下,便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
似乎是怀着对自己产品的绝对自信,拜耳公司为这一产物赋予英雄的名称——Heroin,音译为海洛因,他们相信这个理想药物的诞生将改变世界,海洛因就这样以止咳药的身份在欧洲各大药房的货架上出现。
它的诞生确实改变了世界,只不过是朝着悲惨的方向坠入深渊。
在刚开始的应用中,拜耳对海洛因的定位是「不上瘾的吗啡」,适用于风湿、疼痛等各种疾病,宣称这是止咳药中最便宜的一种。错误的口号和理想化的宣传误导了大量民众。商业推广下医学界的背书也进一步普及了民众中海洛因的使用。
「神药」出炉,举世震惊。人们逐渐发现海洛因不仅可以用来止咳,还能缓解各种疾病的各种症状。焦虑抑郁在它面前土崩瓦解,发烧咳嗽服用后迅速缓解,甚至能让人身心愉悦。海洛因也被加入了儿童止咳糖浆,广告甚至声称「身体不适来点海洛因立刻见效」。荒诞的群体服用就这样在全球一次次上演。
海洛因的宣传广告
1898年,拜耳公司海洛因的销量为45公斤,10年后竟为784公斤。到1902年,「拜耳牌」海洛因销售利润就已经占到整个欧洲制药行业的一成,部分医疗机构甚至鼓吹海洛因可以用来治疗吗啡成瘾,这一饮鸩止渴的行径带来了更严重的海洛因成瘾的问题。
瘾君子们也不再满足口服,开始使用鼻子吸食、静脉注射来加速药效,进而进入成瘾的恶性循环。吸毒者在败光家产后妻离子散,家庭破裂,为了得到毒品无所不用其极,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风险。长期吸食毒品带来的全身脏器损害,让瘾君子形销骨立,过量的海洛因等毒品更是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注射毒品的瘾君子身上的针眼
随着问题的累积,海洛因的成瘾性逐渐得到了全球的关注。20世纪上半叶,拜耳终于停止生产海洛因,但距离发明这种物质已过去数十年,促成的瘾君子、破坏的社会生产力等恶劣影响早已难以估计。
海洛因也陆续被各国认定为毒品,但潘多拉的盒子早已打开,人类社会抗击毒品的斗争,至今仍阴云密布。
你很难想象,阿司匹林诞生100多年来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与家庭,然而在它的对立面,仅比阿司匹林晚诞生11天的海洛因,100多年来却毁灭了无数的生命与家庭。
而两者都出自霍夫曼一人之手。1946年,霍夫曼孤独死去,一生未婚,无儿无女。阿司匹林带给他巨大的声名,却又被海洛因抹去,造物者冷眼旁观着自己安排的「戏剧性的冲突」。
他亲手创造的这对双生子一正一邪,一个创造了制药史上的神话,一个成为了人类的噩梦。
宣传广告中曾经同台的两兄弟,向人们展示着那段历史的荒诞不经。
阿司匹林、海洛因的广告
勒沃库森的建队——药厂直出的体育俱乐部
1903年11月,拜耳公司的170多名员工要求成立一家体育俱乐部。这个提议得到了拜耳集团高层的同意。
1904年7月1日,一家由拜耳公司发起的体育俱乐部——勒沃库森俱乐部成立。这家体育俱乐部不仅仅包括足球项目,还包括篮球、手球、排球、击剑、柔道等多个项目。拜耳集团成立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带动集团员工投入到运动当中。
随着足球运动热潮的兴起,1913年,足球俱乐部从母体脱离,成立了勒沃库森04足球俱乐部。虽然勒沃库森04俱乐部从母体脱离,但是他们和拜耳集团的关系犹如一朝分娩的胎儿一样,即便是脱离了母公司,也和母公司保持着血肉联系。
俱乐部的青训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由拜耳集团投资兴建。因此,勒沃库森自1978-79赛季升入德甲联赛以来从未降级。1984年,勒沃库森俱乐部与拜耳集团再次联合,球队的名字从此叫做拜耳04勒沃库森(Bayer 04 Leverkusen)。
自拜耳集团和勒沃库森再次合并起,拜耳集团的元素在勒沃库森的各个角落都体现地淋漓尽致。例如,勒沃库森的主场就叫做拜耳竞技体育场,球队的标志也带有拜耳的商标。
众所周知,德甲有保护本土足球文化的“50+1”政策,但针对勒沃库森俱乐部的情况又出了“拜耳条款”,经营勒沃库森俱乐部远远超过20年的拜耳集团得以保留企业名称。
“药厂主义者”是勒沃库森的球迷给自己起的外号,也是俱乐部的象征。这个外号代表着俱乐部所处的城市、公司和球迷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创新、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德国工业文化的传承。
“药厂主义者”不仅是勒沃库森俱乐部的特殊称号,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价值观。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将伴随着勒沃库森、拜耳公司和勒沃库森球迷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