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中超冬训那些事儿

虽然距离2017赛季中超联赛尘埃落定已经几个月,但是各支中超球队都没有闲着:从2017年12月下旬到1月初,各支中超球队纷纷集结开始冬训,为新赛季做准备。在冬训中,很多中超甚至中甲的球队都不惜重金,将队伍拉到国外进行训练;但是在冬训期间,也经常有“XX俱乐部惨败”的消息传来。冬训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在冬训的安排与设计上,又有什么奥秘呢?
(中超各俱乐部纷纷开启冬训)
【“一年之计在于冬”】
根据运动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是运动员的黄金时期,在冬天人的肌肉密度大,心肺功能比其他季节都要低,可以更好地激发肌肉的潜能,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由于中超以及其他亚洲联赛基本都属于非跨年联赛,冬歇期比夏季休赛期长很多,因此高质量的冬训,与球队第二年的成绩密不可分。为了观察球员状态,主教练往往还会让一线队、替补球员以及优秀的青年队小将进行混编。虽然会出现一些并不理想的赛果,但是这种比赛的主要目的是练习,而不是争胜负。
(冬训关乎整个赛季的成败)
2000年,“御林军”北京国安开启了中超球队海外拉练的先河,不过当时出境冬训还是少数豪门球队的奢侈品。从2009年开始,海外冬训的中超球队逐渐增加了起来。到了2017年,中超进入了“80亿时代”,各支球队的腰包也鼓了起来,16支球队都在冬歇期选择前往国外冬训。而在备战2018赛季之前,除了陷入“托管风波”的大连一方蜗居国内之外,其余的球队也都前往国外进行冬训。甚至连刚刚降级的延边等中甲俱乐部如今也不落人后,开始在海外进行赛季准备。
(吸取上赛季教训,申花今年早早开始冬训)
不过从中超各队的冬训安排上,还是能看出各家球队的“家底”。中超球队的冬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能储备,第二段才是进行拉练与热身。一些球队会将体能储备阶段放在国内进行,其中热门的选择就是球迷们熟悉的海埂基地与红塔基地,在完成基本的体能储备之后,才进行海外拉练。不过一些“不差钱”的球队为了获得更好的冬训条件,会在一开始就将球队拉到海外。
(由于韩国主帅纷纷离开中超,今年冬训也没有球队选择韩国)
而吸引中超球队前往海外进行冬训的主要“外因”,则是海外基地优良的硬件设施与环境。过去中超球队基本都在海埂、红塔等国内训练基地进行训练,但是这些基地的软硬件设施都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中超球队的要求。在一家国内基地的食堂中,竟然还出现过猪蹄这种明显不适合运动员食用的食物。相比之下,国外冬训基地的条件明显更加优越。除了配套的健身设备、医疗设备等,甚至还有专门的体检服务,很多新引进的球员可以直接前往集训地报到,直接在集训地就可以完成签约。
(相对于国外基地,国内冬训基地已经有些落后)
不过在冬训地的选择上,一些俱乐部也有特殊的考量。长春亚泰在2016年初曾经前往台湾进行冬训,因为队中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球员,亚泰俱乐部同台湾地区足球管理机构也有密切的联系。广州富力则是一直有前往澳大利亚进行冬训的传统,在2018年,中超球队扎堆西亚与西班牙时,富力依旧选择了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亚泰在台湾冬训)
【冬训也是一门生意】
一支中超球队在国内进行冬训的话,花费基本在20万左右。但是前往国外冬训的花费则要高得多,基本都在百万以上。因此,每家中超球队都会对冬训地进行认真的评估,保证投资人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而很多冬训基地也使出了全身解数来让远道而来的球队感到满意,将接待各国球队冬训做成了一门生意。其中以西班牙的马贝拉中心最为有名,按照该中心官网的宣传语,“这里是为满足任何职业足球队的最高要求和需要而设立的,欧洲排名靠前的体育中心”。
(马贝拉的迷人风光)
“马贝拉足球中心”的官方介绍称,这里的天然球场面积高达5.6万平方米,向来这里集训的球队提供4块11人制和4块7人制的灯光球场。这里的草坪由高素质的维护团队负责打理,他们听从于资深园艺师的建议,随时确保球场处于最完美的状态。一名中超俱乐部的官员表示,“所有的训练场的草坪都让人叹为观止,很多中超球队的比赛场地都比不上这里。”在其他方面,马贝拉中心也尽可能提供专业的服务。这里全年要进行160场热身赛,全部由中心聘请西班牙足协的裁判进行执法,并且为热身赛提供录像、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服务。
(马贝拉基地条件优越)
高水平的集训条件使得马贝拉成为了欧洲知名的集训中心,很多强队都被吸引到了这里,而其他球队为了寻找高水平的对手进行热身,也会来到马贝拉进行集训,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去年华夏幸福到马贝拉集训期间,就与乌克兰名门基辅迪纳摩进行了交手,鲁能去年在马贝拉也对阵过基辅迪纳摩。今年华夏幸福到马贝拉集训,也安排了与俄罗斯劲旅莫斯科火车头较量。西亚的迪拜、多哈等地成为中超各队的冬训热门去处,也与大量欧洲豪门选择在此度假有关。
(马贝拉基地标牌)
除了这些训练基地之外,接待冬训也是一些小球队重要的生财之道。由于队员们刚刚结束假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因此各个俱乐部在安排冬训热身赛时都会循序渐进,先从实力一般的中小球队练起。这些“陪练”的小球队为了获得不菲的收入,往往都会派出主力球员认真对待。去年的鲁能就曾经与两支西乙B队伍交手,两支球队都按照合同,派出了主力球员。
(鲁能与西班牙球队进行热身)
随着足协调控政策的逐渐收紧,买大牌、请球星式的“粗放经营”在中超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未来的中超不仅仅是比拼各家俱乐部的财力,同时也要比拼各家俱乐部的经营水平,看哪一家俱乐部在青训造血、球迷文化、战备训练上做的更好。虽然新赛季的中超还没有开赛,但是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在冬训时期就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