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出局这件事,其实一点都不可惜

youTHsport zzlcy

两负一胜的尴尬战绩之后,卫冕冠军德国队黯然离开了俄罗斯的舞台。德国队的总身价达到8亿,并且坐拥克罗斯、厄齐尔、胡梅尔斯等各欧洲豪门俱乐部的大腿,甚至在世界杯开赛前,FIFA官方国家排名,德国也是第一名。但在开赛前德国也已经显露大厦将倾的痕迹,包括瓦格纳没能入选后的多次抱怨、热身赛一胜一负、京多安和厄齐尔和土耳其总统合影事件,这都对德国球队更衣室有不利影响。


大名单埋下隐患

与2016欧洲杯比较,拿掉施魏因施泰格、许尔勒、格策,迎来格雷茨卡、维尔纳等。德国这两年处新老接替期,拉姆、小猪、克洛泽离开,新人如维尔纳等来到这个团体,但就德国的中场配置而言,克罗斯—厄齐尔的双大脑配置没有受影响,德国阵中也仍有大批14年夺冠球员,所以“没大赛经验”是不可能的。

德国队23人大名单,萨内瓦格纳落选

今年落选的队员中最受议论的是曼城边路球员萨内和拜仁高塔瓦格纳。我将在后文谈到这两人。


传控不适合德国,德国不适合传控?

理想情况下德国的战术是传控,即攻守一体,强调整体进攻和防守协调性,追求对球的掌控。在将球控制在对方半场后,通过后卫插上或是弱侧转移、突破、渗透,找到传中、倒三角、空位机会,进而形成射门威胁。Tikitaka,这类战术的典范,是瓜迪奥拉所打造的巴萨,哈维、伊涅斯塔等所统治的中场是当时所有球队的噩梦。Tikitaka的战术,建立于一群适合这个战术的球员,拥有突破和强大的出球能力(咋着都能把球传出去),极好的体力和前场逼抢能力,以及整体的战术素养、意识。显然2018的德国不是人人完全具备这些素养的,并不是指他们技术糙,只是说tikitaka未必是适宜他们的最佳战术(可以想想10西班牙),每个球员都有最适战术,且俱乐部对球员的影响是大于国家队的。

传控战术的软肋也有。一在于传控战术会使队伍的整体站位靠前,中后卫有时也会压到中圈,一旦队伍被断球,防守反击+打后卫身后是传控球队的噩梦,所以面对传控队伍,让出球权,只打反击,坚持防守,会使传控队伍很头大;第二在于传控队伍破大巴能力较弱,如果没有积极的无球跑动和区域小配合,或者优质的头球、远射手,打传控很难进球,而且还有可能被打反击(利物浦3:0曼城,阿森纳2:1巴萨);第三传控球队的球员偏技术型,在面对对抗时很吃亏,遇到高点或者肌肉哥会很难受。

今年德国三场控球率分别为66.4%,75.5%,74%,传球数分别为631,736,734次;三场比赛总共射门次数分别为26,18和28次;而结果分别是0-1,2-1和0-2。数据上三场比赛德国一直有力地控制着球权,但结果很差。是否我们可以说,传控不适合德国,德国不适合传控?


复盘:德国vs墨西哥

德国vs墨西哥赛后评分图

重点数据

1.德国控球率66.4%,德国右路进攻达到51%;

2.射门数德国26脚,其中54%尝试在大禁区外,墨西哥13脚进一球;

3.抢断次数德国:墨西哥12:21;

4.非过人状态被断德国:墨西哥17:4;

5.解围次数德国:墨西哥5:29;

6.德国共有28次传中,下半场占19脚。

热点图中德国集中在右路,墨西哥集中在中后场

墨西哥对阵德国,主动放弃球权,摆出4-2-3-1的主流防守反击阵容,只要通过拼抢夺回球权,就可以马上通过传切,利用拉运、洛纳诺等的速度优势打到德国的中后场。在后半段,墨西哥完全摆大巴,拿出5-4-1的防守阵型,守住胜利果实。

克罗斯上半场传球分布图

克罗斯受到了小豌豆等人的逼抢,大部分时间内他没能传出具有威胁的直塞球,传球以横向调度为主,只有两次传递是进入大禁区的(应该是传中和角球)。在墨西哥摆出5-4-1后他的传递威胁性提升。此外,克罗斯还有六次射门,均为大禁区外的远射,而在皇家马德里队,他场均只有0.9次射门尝试。此外他和赫迪拉搭档的后腰组合,无法贡献足够的防守强度和硬度。德国遇到防守反击时不能有效地退防、甚至通过犯规来阻止反击。以7min时的这次反击为例。

比赛第7分钟,德国队被抢断时刻

德国在禁区前沿被抢断,此时画面中德国球员有六个,且没有一个人能重新夺回球权,黄箭头所指22号洛萨诺抢到皮球,塞给前面的进攻球员。从这次进攻转换来看,德国投入了很多兵力,但是没有对球的保护,也没有形成层次(五个球员处于同一直线,拔河呢?)。果然被打反击。

德国被打反击瞬间1&2

从第一张图7分18秒,到最后一张照片是7分24秒,墨西哥人就完成了一次极具威胁的反击。图一箭头所指球员接球后周围完全没有德国队员干扰,他选择转身带球,带到中圈(图二),图片显示他面前有一片巨大的空当,而且他也可以选择传给右边路或者直塞左路。图二我们可以观察到,德国的中场和后场完全割裂,没有任何的照应和层次,也就是说这次防守反击把德国的中场给打穿了。

德国被打反击瞬间3&4

图三继续带球,德国的中场球员仍然没有追上他。图四皮球进入禁区前的危险区,胡梅尔斯选择位置提前的盯防,但是他原本防守的墨西哥队员却处于大空位,没有人帮助胡梅尔斯去补防—德国防守缺少交流;此外箭头所示的左、右侧均有不错的机会,均属于空位。图四形成的局势为四打四,且防守还没有站好位置,而进攻方已然拉开空间了。这次进攻结束于胡梅尔斯对于带球人的犯规,获得了禁区前沿的定位球机会。进攻没有章法,不能拉开,不够兴奋,被抢断无法就地反抢,后腰中—后场连接没有保护,更是直接被打穿。德国队在俄罗斯的征程才开始七分半钟,墨西哥人就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洛萨诺反击破门,德国0-1落后

也是同样,德国人在墨西哥禁区前沿被抢断,一脚直塞打透德国队的中场.小豌豆回敲二过一,形成单刀机会,再次直塞,洛萨诺一扣然后打门进球。这次进攻和前文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这次墨西哥传递不犹豫,很快找到了最好的机会。行云流水的进攻背后仍透露出德国的不兴奋,以及过度的前压导致中—后场割裂。更需注意的是,洛萨诺最后扣球晃的球员是厄齐尔,这个主打右路的中前场球员,而本应在这的球员呢?

进攻方面,德国队的进攻以右路为主,通过右前场的前插、打身后取得过几次不错的机会,但是德国人没有把球传起来,致使没有把得分可能放大。当然奥乔亚的神勇发挥也很关键。此外这种打身后墨西哥人可以很快对此进行了包夹,进而缩小这种进攻的威胁。赛后有德国球迷抱怨“如果我们有个哈利凯恩”,就是这样。

第19分钟,维尔纳贪功浪费良机

如果维尔纳能够更加冷静,把球传给左侧大空位队友,这球机会应该十拿九稳吧。

穆勒这个禁区混战好手现在位置很尴尬。基米希、维尔纳插上,穆勒无法更好地跑位和串联,当然在1718赛季后半段穆勒已经有这种问题的端倪。

就场上表现而言,德国锋线缺少回撤策应能力、穆勒没有存在感、进攻手段单一且拘泥与右路,克罗斯+赫迪拉的后腰硬度不够,后卫线发挥也不够优秀,克罗斯过分前压挤压了更有创造力的厄齐尔的位置。墨西哥显然是更有准备、更想赢、更有机会赢的一方。


复盘:德国vs墨西哥

德国vs瑞典赛后评分图

重点数据:

1.德国控球率75.5%;

2.德国总传球数723;

3.抢断比13:6。

救赎之战,拿下厄齐尔。上半场德国多次传中,效果不好(瑞典身高高,对抗不占优势),且德国仍不能提速,通过快速传递找到好机会。以稳定著称的克罗斯也出现了回传失误,导致丢球。

下半场的扳平进球体现了戈麦斯的重要性

比赛第48分钟,罗伊斯扳平比分。左侧传中,戈麦斯作为支点拼下一点,罗伊斯跟进打进。如果没有戈麦斯,这个球很有可能会被直接解围,不会有后面的机会。这次进攻其实非常简单,传中+抢点,看来足球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啊。

博阿滕两黄下场。不得不说,他下场后德国进攻反而流畅许多,戈麦斯头球、布兰特射门中柱。他带球太多,也容易丢球,下场后球由罗伊斯和克罗斯组织,更加有效,且瑞典反而摆起来大巴,反击冲击力减小。

最终克罗斯救赎了自己,生吞活剥地抢到了三分。

德国这次的战术赌博性更大,阵容机会全盘压上,导致被防守反击会出现更危险的后果(博阿滕两黄),而戈麦斯换德拉克斯勒是最关键的一笔,他使得德国进攻更加明确、简明有效。克罗斯的绝杀体现了强队的内蕴,也提升了德国全队的自信心。


复盘:德国vs韩国

韩国vs德国赛后评分图

重点数据:

1.德国控球率74%,总传球734;

2.抢断 | 德国:韩国=22:14;

3.角球 | 德国:韩国=9:3。

本场比赛只要德国取胜就可以出线。

上半场德国仍然是老毛病,反击过于慢,不上戈麦斯(戈麦斯肯定比韩国后卫们有身体优势),维尔纳和基米希在反击时拖慢速度,上半场韩国射门次数是多于德国的,德国空有控球优势。

胡梅尔斯屡屡错失门前良机

下半场勒夫换上了几乎所有进攻球员,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在VAR的帮助下,韩国抓住了定位球的机会,随后孙兴慜长途奔袭锁定胜局。整场比赛德国进攻亮点不多,最好的机会都是头球,一次来自格雷茨卡,一次来自胡梅尔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德国居然让维尔纳这个中锋拉边传中,而他本应出现在门将周围去争顶。过多的无意义传递、控球,没能消耗韩国人的体力,反而在下半场让韩国打出多次极具威胁的反击。本场比赛厄齐尔送出7次机会,是本届世界杯目前最高的,然而队友们全部没有抓住。克罗斯仍然过于靠前,多次尝试远射,效果不好。

德国出局。


德国人的七宗罪

从场外名宿们对队员的批评、场上表现、队伍的调整能力来看,德国的出局并不可惜。

一. 大名单。萨内在曼城有很亮眼的发挥,他是个有较强突破能力和速度的球员,虽然有时也有懒、独的毛病,但相比于其他德国球员,萨内可以创造“不合理”,即通过个人突破撕开防守,突然提速,这显然是懒散的德国队所缺少的;瓦格纳在拜仁表现也很不错,今年世界杯中许多中锋表现亮眼:卢卡库、凯恩、美颜科斯塔、以及吉鲁等,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或自己进球,或吸引防守、作为支点,盘活全队的进攻,而勒夫似乎仍然在坚持曾经的“无锋”,显然是固步自封了啊。然而足球肯定离门越近越容易进,在德国三场空有控球率和传中次数,却无法通过头球进球,如果锋线瓦格纳和戈麦斯搭配双塔,面对墨西哥和韩国这两个身体优势不大的球队,可能更容易取得进球吧。更何况德国足球历史上就是依靠身体素质的队伍,头球是德国人的一大利器,比如盖德穆勒、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都有很强的头球能力以及身体。

二. 固步自封的战术。前文已经谈到传控与tikitaka对于德国的不适用性,这三场比赛也可以当作大巴+防守反击破传控的教学材料。勒夫的临场调整能力有些欠缺,当看到场上迟迟打不开局面,就应该马上换上戈麦斯去狂轰滥炸,而不是去打很无聊无用的控球。当然队员们场上的调整,交流也很有问题,上了戈麦斯之后,既然迟迟打不开局面,那就玩命传中,量变产生质变才对,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对这种战术执行的坚决。

三. 克罗斯和厄齐尔的位置重叠。克罗斯强在调度、组织和串联,传球成功率奇高,皇马视他为非卖品;厄齐尔强在创造力,他的传球具有致命性,并且视野也很宽阔,可以找到最好的打门机会,且自己的射门欲望不强。厄齐尔需要后腰的支持,因为他的防守拦截能力不强,而且身体较对方后场球员是吃亏的。德国的后腰配置是赫迪拉+克罗斯,这两人的拦截能力是不足的(前文德国vs墨西哥有谈),且在进攻的时候,厄齐尔有时会被克罗斯挤到后腰位置,这显然不是他的强项。也就是说,克罗斯+厄齐尔理论上是个非常不错的组合,然而他们并不完全兼容和互补(14年世界杯厄齐尔是左边锋,所以没有今年的问题)

四. 场上表现缺乏活力,缺少穿插和无球跑动,丢球就地反抢效果不好。今年德国队可以说是又不得势也不得分,这样无法压迫对方后卫、消耗体力。为什么我们觉得今年德国足球很无聊?因为当德国开始打阵地战时缺乏突然提速和穿插。在德国vs韩国时下半场厄齐尔给胡梅尔斯传了一个头球,那次是正常比赛不可多得的好机会,然而这种情况太少了。

五. 边路表现不好。今年几乎没有边路的二过一渗透,基本上都是边卫边锋倒一倒球,然后向前加速,传中,被解围,再重复。想问一下,想念拉姆吗?

六. 遇到快速反击德国防守缺乏“减速器”和层次。前文仔细分析了德国vs墨西哥7min时的一次防守反击。墨西哥踢的越顺畅,就证明德国的后腰越“纸糊”。这几年有个好后腰非常重要,坎特、卡塞米罗、布教授等,除了具有强大的防、逼、抢能力,同样也可以快速出球,提升进攻的速度。然而德国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

七. 场外因素。德国队目前传出小团体的分歧,而且德国名宿们历来喜欢让厄齐尔背锅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开赛前厄齐尔与土耳其总统的合影,现在连球迷也对厄齐尔、京多安有敌意。这些问题对队员们毫无影响,我是不信的。

不破不立,2020德国队欧洲杯加油。

动图来源(www.dongqiudi.com)/ 数据来源(www.whoscored.com)/ 本文原创自‘youTHsport’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