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战术观察:索帅打造新战术,幕后巨星助推前锋群

刘强专栏 刘强专栏

新赛季的首场Big6内战不出意外地呈一边倒之势,面对流失核心球员、多名主将缺阵的切尔西,猛虎出柙的曼联完全将实力上的优势转化为了胜势。同上赛季的三番战相比,两支球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英超诸强依靠大陆教头和外援推动战术升级的时代,昔日影响争冠走势的红蓝大战却充满了反潮流的元素,这场"英伦范"十足的对决或将成为索式曼联重建之路上的里程碑式战役。

【1.大陆流对飙,红蓝大战切入新频道】

在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最初几场比赛中,曼联使用的是割裂感十足的433/4222阵型,他们依靠高位压迫和快攻来打击对手,这套体系帮助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八连胜。从足总杯对阵切尔西的比赛开始,索尔斯克亚逐渐改变了以我为主的作战思路,"休克疗法"的效应逐渐消散,少帅在布阵阶段愈发重视如何针对性限制对手,4312和三中卫体系就是这种理念的载体。

经过本季夏窗的调整,两支球队的战术风格和人员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失去阿扎尔和大卫-路易斯的切尔西已经沦为Big6集团中的弱势群体,曼联在丹尼尔-詹姆斯、马奎尔和万比萨卡加盟后显得生机勃勃,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曼联重新具备了以我为主的资本。在收获了两名防线强援后,曼联后场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索尔斯克亚得以重启4222的阵型试验,用减少一名中场、增加一名前锋的方式加强进攻。

(图)双方此役的首发阵容。

此役,索尔斯克亚延续了季前赛时的布阵思路,拉什福德、马夏尔和博格巴等进攻好手悉数出列,曼联的4231阵型在实际运转中接近于424。兰帕德在排兵布阵时则显得谨慎了许多,轻伤在身的坎特被留作后手,普利西奇也没有获得首发机会,由巴克利主打左翼的思路固然强化了中场的接应与串联,但也削弱了边路进攻的锐度,这为蓝军在控场阶段的低效埋下了伏笔。

【2.压迫式互搏,曼联如鱼得水】

双方在开场后都采取了高位压迫的防守策略,曼联一改上赛季末在无球状态下畏缩不前的状态,积极地向蓝军的后防施压。曼联在向前施压过程中表现地很有侵略性,球队在丢球后能够迅速围剿对手的持球人,麦克托米奈的几次上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曼联的阵型并没有因为过分前压出现脱节的情况。为了防止出现萨里时代的那种拉开空间后遭到各个击破的局面,兰帕德要求科瓦契奇和巴克利彼此靠近来接应若日尼奥,阿兹皮利奎塔和埃莫森也要前移中场来增加出球点,分解进攻推进阶段的压力。

(图)开场后,双方都在进行高位逼抢,比赛的节奏很快。

随着比赛的深入,曼联的边锋与边卫之间出现了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曼联在反击中追求速度,快速通过中场打身后的进攻支援方式导致边锋很难的得到后排支援,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卢克-肖和万比萨卡感受到了来自对手边卫的压制。阿兹皮利奎塔和埃莫森不断去限制曼联边后卫的接球,压缩对手利用转移分边带来的推进空间。

(图)博格巴在中圈弧附近的过渡很精彩,拉什福德突入禁区造点球。

除了破坏曼联的后轮驱动系统,切尔西还依靠多名球员的合力来干扰博格巴的拿球,不让他轻易地在后场完成转身向前,试图借此切断拉什福德和马夏尔的补给线,限制曼联的进攻提速。博格巴为了获得处理球空间而不得不频繁跨区域作战,这让他看起来了有“擅离职守”之嫌。博格巴的移动让他得以成功摆脱防守,成为红魔中场运输线上的关键一环。除了完成两次直接助攻,博格巴在拉什福德造点破僵局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出现了很多传球失误和不合时宜的即兴发挥,但博格巴的摆脱、转移和过渡还是在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前锋群背后的操盘手,博格巴不可或缺】

作为红魔进攻体系的核心人物,博格巴的核心价值就是他在前场的全能属性:既能依靠体格完成护球、引领进攻,也能在局部推动配合、单打破局,还可以利用转移球将强弱侧连接起来,必要的时候还能够作为“二前锋”配合中锋冲击禁区。上赛季,博格巴能够成为唯一非曼城和利物浦球员入选PFA年度最佳阵容,主要就是得益于他在索帅上任后8连胜阶段的优异表现,足总杯击败切尔西的比赛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不过,索尔斯克亚在使用博格巴的时候有贪大求全之嫌,博格巴作为影锋冲击禁区的效率并不高,频繁的上下穿梭导致其经常在场上处于游离状态。在目前的4231体系中,法国人更多地是在完成一些后腰的工作,索尔斯克亚为博格巴减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切尔西的麻烦在于他们的中场球员无法与博格巴形成对位,科瓦契奇和若日尼奥在体格上都存在较大劣势,这在普利西奇替换巴克利出场后(进攻时更加强调拉开空间)体现地更为明显,奇克和坎特的缺阵对蓝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图)卢卡库离队,"1号公路"关闭,博格巴在推进阶段就显得更加重要。

随着埃雷拉离队、马蒂奇式微,如何围绕博格巴打造中场再次成为了考验曼联主帅的难题。此役,全新的中前场组合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兼容性,马夏尔和拉什福德可以在左翼和中锋之间换位,麦克托米奈的防守和拦截,林加德的连接与分球,佩雷拉的移动和接应,以及博格巴的持球进攻,这些元素组合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轮转架构。考虑到索尔斯克亚对锋线力量建设的重视,穆里尼奥时代的三中场架构或将降格为B计划,双后腰+四前锋组合或将成为常态。

(图)博格巴既是节拍器,也是机会创造者。

当麦克托米奈(以及弗雷德)能够完成防守补位和延阻上抢的任务,博格巴就能获得较大的战术自由度,不断尝试接应队友,获得更多的拿球发动进攻机会。此役,切尔西在比赛中盘掌控了比赛节奏后,曼联的进攻威胁并没有博格巴位置的后移而下滑,法国人的长传转移和直塞球极具杀伤力,在队友尚未完全跑出路线时,博格巴的那些看起来有些拖沓的盘带就显得很重要。

(图)索尔斯克亚有意放弃巨人阵,马蒂奇或将让位于麦克托米奈,后者更适合在这套体系中搭档博格巴。

在索尔斯克亚上任后,博格巴在联赛中已经参与了18粒进球(10球8助攻),同时期英超只有阿圭罗的数据比博格巴更出色。如果博格巴能够适应后腰位置,曼联球迷就不会经常念叨不久前错失的埃里克森,索尔斯克亚也不用绞尽脑汁试图从桑切斯身上寻找剩余价值。

【4.锋线差距决定比赛走势,双子星助曼联起飞】

蓝军此役的先发球员大多显得能力平庸,克里斯滕森&祖玛原本就是大卫-路易斯&吕迪格的替补,居于阵型顶端的亚伯拉罕和芒特距离豪门首发球员的要求相距甚远。控球率(54%-46%)和射门次数(18-11)均领先于对手,切尔西的失败主要就是因为“两头”坍塌。

(图)较之亚伯拉罕和芒特,拉什福德和马夏尔明显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曼联此役能够零封对手,不仅仅是靠着马奎尔和万比萨卡等明星后卫的个人能力,他们在防守时的整体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对于蓝军核心球员的防守尤其到位。曼联对若日尼奥的防守也比较重视,林加德像上赛季足总杯对决时的马塔一样给予了意大利人足够的照顾。在普利西奇出场后,曼联让寸功未立的美国人享受到了配有保镖的待遇(如当年的埃雷拉&阿扎尔)。在落入半场防守时(4-4-2/4-4-1-1)曼联中前场球员很注意保持与卫线之间的距离,避免因上抢而丢掉防守位置。在成功取得近11场英超的首次零封后,曼联在进攻端也打开了局面。

(图)马夏尔的进球体现了索尔斯克亚的智慧。

前锋出身的索尔斯克亚擅长给年轻射手开小灶,包括马夏尔、拉什福德和卢卡库在内的多名前锋,都在其任内改变了打法和位置,他们的改变也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已经离队的卢卡库曾连续多场比赛用不擅长的右脚破门,马夏尔从边锋逐渐向内线迁移打前锋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少进球,拉什福德在快速行进中的触球精度有了明显提升(停球调整后在射门也有了准星),这些都是在索尔斯克亚的教导下取得的进步。在这个赛季中,身披10号的拉什福德将被委以重任,丹尼尔-詹姆斯和格林伍德将追寻前辈的足迹去创造新星传奇,索尔斯克亚有能力成为他们成长之路上的伯乐。

(图)前锋出身的索尔斯克亚让晚辈后生们相继顿悟,下一个轮到格林伍德?

【总结】

上赛季后期,为了争取续约机会,索尔斯克亚选择了优先保证成绩,他将打造稳定的阵容、减少冒险的试错视为胜利的基础。由于缺少足够的体能储备,这班人马很快就被伤病拆解地七七八八,索尔斯克亚为追求短期利益付出了代价。作为救火教练想要在各方面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是很难的,凭借在八连胜期间展现出的执教能力,索尔斯克亚最终赢得了俱乐部高层和球迷的支持,获得了用一个完整的赛季去证明自己执教能力的机会。

利用夏训机会重点强化体能,根君球员技术特点来打造战术,索尔斯克亚近期的工作皆是建立在上赛季的基础之上,他的学习和自我调整能力可见一斑。兰帕德应该从索尔斯克亚的执教经历中吸取经验,现阶段的切尔西虽然缺少巨星但却有不错的阵容深度,这正是推动阵型试验并尝试压迫式打法的良机。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