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武汉人的足球往事,见证“汉军”七十年风雨路!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的日子,武汉迎来了大日子——军运会。武汉足球场也借着这次军运会的“东风”迎来了“换新”的契机。
以前老武汉人像我爷爷辈的说起那都是往着新华路体育场,可就像人一样,球场也会老去,2015年新华路体育场因为大雨成为“泳池”,成了全国球迷的笑点,尽管第二天新华路体育场得到各方支持成功排水并完好无损的进行了中甲的比赛,但在很多年轻的球迷心里,塔子湖体育场、武汉体育中心等才是武汉足球如今的荣光。
(图)新华路体育场依然是武汉足球人心中的“圣殿”
那么从爷爷辈的新华路体育场到如今的五环体育中心或者塔子湖体育场,武汉足球到底有多少故事呢,作为正宗的武汉伢今天就由我来讲述我们三代人的武汉足球故事。
|爷爷辈的武汉足球印象
其实就像我爷爷一样,武汉足球的历史比新华路体育场更早一些。
和上海一样,武汉是中国开埠较早一批城市,至今在汉口江边老租界的布局,几乎和上海江滩一样。于是武汉大部分租界地段也有一段“租界足球史”。有据可查的是早在1898年汉口博学书院(现市四中)开辟正式标准足球场,武汉开始有了正式的足球活动。而在此前,尽管武汉没有正规的足球场,但武汉不少西商和华商所建的跑马场,也在部分时间里承担了“足球场”的功能。
(图)汉口博学书院足球队
在此后以租界里的商界为代表和教会学校为代表,两股势力都为武汉足球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武汉专门从事足球活动的体育团体达20多个。
最让爷爷辈的老武汉骄傲的是1933年春,汉口博学中学学生足球队同租界商人联队在汉口西商跑马场的比赛中,博学中学以4:2击败商界联队,这大概是白纸黑字有文献记载的武汉足球对国外足球的首场胜利。
同样整个三十年代也是武汉足球发展的高光,但比起更加发达的上海足球,武汉足球还是得说一声“向老大哥学习”。1948年顾以撒所在的上海虹翔队来汉访问,让很多武汉爷爷辈的老球迷当年就看到了什么叫“球技”。到了建国初期,上海不少球队都来汉打过友谊赛,当然武汉这种野蛮生长的足球比起已经正规化不少的上海足球还是多遭败绩。
转机出现在中南队的成立和新华路体育场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分为六大行政区域,武汉被分到了中南区(中南区又细分在了华中区),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汉的很多知名大学里都有中南或者华中的字样。1951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足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百废待兴后哪里去组织专门从事足球工作的人呢?于是领导们便想出让各个行政大区出一支球队来参赛,这样也能调动各方的热情。
中南区进行了严格的选拔赛,包括之前上海籍,把武汉球队曾经打得落花流水的顾以撒,在没有进入上海市队的情况下转头来到中南区参加选拔,并最终和一些老武汉球员们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足球锦标赛。
第一届足球锦标赛结束之后,中南区提议把球队留在武汉,成立专业队,而球员在武汉安家,不过由于像顾以撒这样的球员在上海是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工作,这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图)武汉足球在解放初期高光的时候,武汉长江大桥还没落成
不过在第二届全国足球锦标赛的选拔时,中南体育训练工作大队的成立,使得武汉有了专业的“体育班子”,1953年在中南区的支持下参加第二届全国足球锦标赛的中南队内的23人,最终有18人落户在了武汉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新武汉人”,也成为武汉足球开疆拓土的人。当1957年,中南行政区撤销,这批曾经中南队的球员就直接改名成为湖北队。
而刚刚成立中南队的那年武汉长江大桥还没有开始动工,新华路体育场也还在图纸上。
值得一说的是我的爷爷作为湖北电机厂的高级技工,在后来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和新华路体育场时,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武汉足球的发展,为武汉城市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两座武汉地标性建筑建成之时我的爷爷都亲自参加了落成仪式。
(图)1959年湖北队全运会第十名
从无到有,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尽管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爷爷辈的他们在建设的时候遇到多少空难,就像我们很难想象土生土长的武汉足球名宿在建国初期怎样带领连人头都很难凑齐的湖北队(中南队为前身)在1959年全运会上率先爆冷1-0击败冠军热门北京队。但这些爷爷辈的纯粹的理想与奋斗精神,还有总是一腔热血的态度是我们如今各行各业都值得学习的。
|爸爸辈的武汉足球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我爸并不是球迷,只是一个喜欢看热闹的“伪球迷”。
可是最近我在收拾家里的书时发现,我爸其实很早并不是我印象中的伪球迷,也就是建国5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爸还写过小文章在那时的武汉本地纸媒报纸上发表,内容大致是希望中国足球能更多发扬那年女足在世界杯上的,在未来的日韩世界杯上给全国人民一个惊喜。
不仅如此,我还找到老爸当时用业余时间给报纸投稿的不少“小文章”,都是与足球有关。
那我爸这样一个“准球迷”怎么就变成“伪球迷”了呢?
这还得从老爸的少年时代说起。
1972年中国足球刚刚有一点复苏的起色,那时候我爸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不过因为很多原因,原本有60多人的湖北队,已经被现实生活拆分得七零八落,勉强能凑上11人的首发,替补也只有两个人。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轻易低头,不信邪、敢搞,这就是湖北武汉人,这就是可以说有“九条命”的武汉足球。
也就是那一年湖北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武汉老球迷所熟悉的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这是湖北武汉足球史上的大日子,肯定会有人质疑比赛的含金量,这里就要说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中的足球比赛了,当时共有33支队伍参赛,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均采用分组单循环制,每场均决出胜负,每个赛区第一名到北京决出1—6名,赛区第二争7至12名,依此类推。
湖北队在预赛里以全胜战绩直接进入北京争夺冠军,而在决赛阶段又出乎意料的以四胜一负的成绩真的捧回了冠军。且不说湖北队当时连人都凑不齐,就是单单20天里打一场比赛只休息一天的魔鬼赛程,都是相当难以应付的。而湖北队却能克服重重困难,勇夺冠军。
(图)1972年湖北队夺冠
我爸说,“那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其实都不在这个杯赛上,也没有人看好湖北队真的能拿冠军,但当湖北队夺冠的消息从报纸和广播上传来时,还是足够让我们这些小孩兴奋。”
多年之后热爱收藏旧物的老爸,不知道从哪里收集来一枚当时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的纪念章,也算是对他的青春留下纪念吧。
(图)一枚老旧的纪念章有太多武汉足球的故事
到了八十年代,武汉足球同样充满活力,1980年全国青年足球比赛亚军,1986年的全国甲级联赛亚军,1987年全运会的第四名……前国脚王峰、林强、胡一俊、周传喜,曾在八一队效力的陈方平这些名字都是那个时代湖北武汉足球的偶像。
有意思的是尽管那时候中国足球还没有走向职业化,但足球队与企业赞助的联姻早已开始,最让像我爸这样的老球迷朋友熟悉的恐怕要数当时沙市日化以那年堪称天价的10万元冠名湖北队,于是这支名为“湖北活力28队”的球队在全国也渐渐叫响。
新华路体育场、湖北活力28队成了当时武汉球迷的骄傲。
但这份骄傲并没有维持多久,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浪潮袭来,看似机遇里却蕴含着重重危机从雅琪、红金龙到红桃K,从甲B、中乙又到甲A,和大多数城市的足球一样,武汉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这些年摸爬滚打,赞助商更是换了又换,有笑有泪,但那确实是新华路体育场最热闹的一段时光。
(图)这大概是早年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足球之前就冠名球衣的队伍了“湖北活力28队”
不过那时候我爸已经不做球迷了,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是要顾家呢,还是要去记武汉足球的升降级记录呢?”一句话也是道出了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中年人的父辈作为武汉球迷的无奈。
中年人的生活总是不易的,我们都很敬佩那些每场比赛必看,跟着球队每场比赛笑在一起,哭在一起的常年季票拥有者,但更现实的是当一座城市的足球不在顶级水平的舞台上,关注者越来越少也是正常的。毕竟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我们这一代武汉足球印象
这么算来,我的足球启蒙者还是我爸。尽管当我接过我爸“球迷”的接力棒,继续代表我们家成为武汉的一个球迷时,武汉队还在为注资的问题各路人马争吵不休。
直白地说,当一个孩子爱上一支球队,要么是因为这支球队有自己喜欢的人,要么就是这支球队能给孩子们带来骄傲感,这才符合儿童的心理。如果连一支球队在六年内除了武汉两个字,每年的队名都不一样,这实在是对小球迷或者新球迷不太友好。
直到2004年,武汉队终于靠着威尔和维森特两位“双枪”外援在中甲一举夺冠,升入第二年的中超这着实让沉寂已久的武汉足球再次发出“汉军威武”的呐喊声。
(图)维森特真的是中国职业联赛的“活化石”了,与武汉颇有渊源的他退役前的跟腱手术也是在武汉做的
作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活化石”的维森特至今对武汉还有深厚的感情,2017年跟腱断裂就此退役的他,还是在武汉协和医院做的手术。而回到十多年前的2005年,在武汉正是维森特与另一名巴西外援吉奥森组成的“双森”组合威震四方,帮助武汉队作为升班马获得了中超“七连胜”的壮举。而维森特在当年中超杯决赛中打入的制胜一球,帮助球队夺得中超杯冠军,完全不亚于1972年湖北队夺冠给汉军的父老乡亲带来的快乐。
(图)2005年武汉勇夺“绝版”中超杯
然而这段快乐的时光并没有延续多久。
其实从裴恩才在2005年七连胜后紧急调入女足开始,武汉足球就被埋下了悲剧的阴影。2005年9月的那次恶性斗殴事件、三天后王小诗被砍事件,在那一年的中超其实已经预示着风暴将要来临。
哪怕是之后11月武汉队中超杯夺冠,当我们翻开老照片看到武汉队当年的对手欠债累累的深圳健力宝队,看到给武汉队颁发奖杯的谢亚龙和南勇,看到场上的郑斌,包括深圳队中与武汉渊源颇深的李玮峰都还是风华正茂,看到现在的国门曾诚那时候还是一个脸都没长开的模样,那种感慨是每个热爱中国足球至深的中国球迷都会有的。
(图)七连胜后就把裴恩才抽调进了女足国家队,万般不舍的球迷打出了标语
再后来武汉足球给全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那场著名的“退赛事件”,这是武汉足球的黑历史,也是中国足球那时候黑色阴影笼罩下最浓重的一笔。我现在作为武汉人也没办法评价其中的谁是谁非,因为很多信息不对称,导致我们都没有办法接近当年的真相。但不得不说,这次退赛给武汉足球带来的打击是极大的。
(图)队伍李玮峰武汉球迷的感情很复杂,至少我是如此
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球员曾诚去了河南建业,邓卓翔、荣昊、姚翰林等人随恩师裴恩才加盟江苏舜天,比起更早离开武汉的蒿俊闵和张稀哲,这一批武汉足球的新苗子的“被迫出走”更令武汉球迷心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次的倒退很大程度上导致武汉足球的人才出现了一个“大断裂”,尽管时隔一年武汉队改头换面,在梅方、李行、王文华、蔡曦等武汉籍球员的全力支持下,武汉足球很快从中乙回到了中甲,甚至在2013年武汉卓尔再次冲超成功,给了无数武汉球迷新的惊喜,但惊喜过后依然是一地鸡毛,阎志的微博风波、朱挺的暴怒停赛八场……给本来保级就艰难的武汉队一次又一次重击。
(图)2013年武汉冲超成功,但那一年伴随武汉足球更多的是矛盾冲突和争议
那一年武汉地铁尚不如今日这般发达,我也刚刚工作不久,每次有朋友问我去不去看卓尔的比赛,我都只能以抱歉而告终,武汉足球球迷的故事眼看着就像当年我爸直接放弃做球迷一样的故事方向发展。
更可怕的是在2016年一支名为武汉宏兴的球队在那场可怕的足协杯后更是沦为了全国球迷的笑柄,从2008年退赛风波到2016年的斗殴事件,武汉足球仿佛在这十年里一直被作为中国足球“反面典型”的代表,以至于人们早已忘了武汉一直以来也是国脚输出的大户……
(图)2016年这一脚更是把武汉足球的形象踹向深渊
好在一年前的今天,阔别5年的武汉卓尔再次登上中超舞台,武汉足球这一年来在中国顶级职业联赛上的进步,尤其是对阵强队时的韧劲,终于让人感叹到,汉军又杀回来了!
(图)一年前武汉冲超成功
现在在队里的老武汉姚翰林、李行、王凯这些兜兜转转又回到武汉的球员或许比球迷们有更多感慨,比起老一辈的武汉国脚,他们没有经历武汉足球更光辉的时刻,比起新一代武汉足球的青少年,他们又多了很多千回百转的沧桑感。十年的大好年华就这样跟着武汉足球起起落落,也有的人就这样在起伏中走丢了自己。说他们是我们一代武汉足球黑暗中的光亮一点都不为过。
(图)那些走丢在武汉足球沉浮十年的年轻人啊
|写在最后
武汉冲超的那场比赛我和我爸没有去中南财大的体育场,但都很默契的端坐在电视机前,看武汉卓尔冲超成功。
今年我又带着老爸去了一趟五环中心体育场,现场看武汉卓尔的比赛,两代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足球的感情可能完全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两代武汉人坐下来再次成为武汉队的球迷。
(图)他们是新时代武汉足球的守望者
如今武汉的球市随着武汉卓尔的好成绩也是越来越火爆,武汉妹子王霜的经历更是让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成为武汉足球的“新球迷”,今年夏天武汉卓尔梯队试训首日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
口号不用喊,大话不必说,好好留在中超,继续培养新一代汉军国脚,让更多武汉人为这座城市有这样的足球氛围感到骄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