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概述:范加尔神阵——大圈战术

我乃曼联死忠 我乃曼联死忠

2014-2015赛季,是范加尔来曼联的第一个赛季。在赛季上半程,范加尔尝试过442棱形中场、352三后卫体系,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基于曼联较差的中场控制力、出球能力,范加尔研究出一套中场留空,主打两翼的大圈战术。凭借这一战术,曼联连克利物浦、热刺、曼城等强敌,直到穆里尼奥用祖马兑子限制费莱尼,才宣告了这一战术体系的终结。

(所谓概述,就是说大概、简单的讲一讲,很多战术细节并不涉及,欢迎大家来讨论)

【大圈,实属无奈之举】

当时的曼联,人员配置有限,引援不堪,球员特点混杂,很难融入到同一套战术体系之中。

我们先看一下2014-15赛季曼联的常规主力和轮换球员:

门将:德赫亚、林德加德

后卫:拉斐尔、肖、琼斯、罗霍、埃文斯、斯莫林、瓦伦西亚、布林德

中场:马塔、贾努扎伊、卡里克、扬、埃雷拉、弗莱彻、费莱尼

前锋:鲁尼、范佩西、迪马利亚、法尔考

其实问题非常明显。整套阵容中,能打中场中轴线位置的球员,有马塔、卡里克、埃雷拉、弗莱彻、费莱尼,布林德算半个。可是问题在于,马塔的位置更倾向于边路,弗莱彻因为种种原因发挥不佳(冬窗离队),费莱尼又技术粗糙,埃雷拉的脚下技术也算不上多么出色,卡里克还常常在场上不见踪影。这套中场无法提供强大的中场控制力。

不仅如此,曼联的球员配置还有更大的问题,即球员风格的不搭配。以马塔为首的西班牙语帮,更擅长于小范围的三角配合,擅长于从地面组织进攻;而以费莱尼为首的英格兰打法,则擅长于高举高打,在空中解决问题。

范加尔在详细了解了曼联球员的特点后,发明了一套越想越奇葩的大圈战术。他放弃了从进攻二区到进攻三区的几乎全部中场位置,而是让球员按照特点分为两个小分队,分居于球场两侧。卡里克居中调动,充分利用球场宽度,整套阵型就像一个大圈一样,将卡里克环绕在中间。

【对有限人员的最佳利用,范加尔确实是战术大师】

这是大圈战术时期的常规首发。范加尔以卡里克为绝对核心,下沉到两个中后卫之间,负责决定曼联的进攻方向。鲁尼频繁回撤拿球,带开禁区防守,为进球创造空间。

曼联的左路以布林德、扬和费莱尼为三人小组,主打英式高举高打的打法,简单、高效、迅速。右路则以瓦伦西亚、马塔和埃雷拉为三人小组,主打小范围配合,细腻、流畅、华丽。如果一侧进攻受阻,球权就会交回给卡里克,然后卡里克再把球权转移到另一侧。对于两侧,卡里克的分球方式有所不同,向左侧时更倾向于高空球长传给费莱尼,而向右侧时则更倾向于直接把球交给不断换位的马塔或者埃雷拉,由二人负责组织小范围的配合。

曼联充分利用球场宽度,并且频繁的横向转移,以此来撕扯对手的防线。随着撕扯次数的增加,对手的后防线逐渐暴露弊端,于是在两条边路会频繁出现以多打少的现象,并且制造出大量的进球机会。

问题在于,鲁尼从禁区内拉出和对两条边路的过分利用,导致禁区内的人员缺失。对此,范加尔让非进攻侧的球员适当插入禁区,甚至费莱尼在扬持球时也会进入禁区,以此来增加禁区内的进攻人手。除此之外,卡里克作为移动能力较差的球员打单后腰,必然意味着中场防守的薄弱。范加尔安排费莱尼和埃雷拉两个防守能力较强的中场,增加防守强度。

【总结:大圈战术的遐想】

足球教练,如果简单分的话,有三种。依据球员摆阵型,依据阵型挑球员,xjbt。

曼联时期的范加尔,在前两种中反复徘徊犹豫。他挑选合适的球员尝试打3后卫,又在无奈之下研究出4141的大圈战术。范加尔的纠结诠释了那几年曼联在引援方面的低能。大圈战术虽然出于无奈,但也不得不承认是足球战术史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革新。

现代足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强调对中场的控制,许多教练用在中场堆人的方式解放边路,加强进攻。而范加尔则完全逆流而进,直接放弃中路,主打边路进攻,用在边路堆人的方式缓解中路压力。范加尔的战术基于卡里克出色的调度能力、费莱尼在高空球方面的争抢能力,以及两条边路的默契配合。

目前,大圈战术已经遭到破解,但是想要应用和破解这一战术必须配备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球员,比如费莱尼和祖马。那么,如果,整个联赛只有一只队伍拥有这一类球员,大圈战术是否有可能重出江湖呢?

比如,山东鲁能。

我并非鲁能球迷,但是我在找相关资料时,看到几个鲁能球迷在讨论现在鲁能战术和当年大圈战术的相似性。我也在此向鲁能球迷请教,鲁能的战术与曼联的大圈战术是否真的有联系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