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国奥,澳大利亚足球的优势在哪里

宇任拓

在刚刚结束的“大足石刻杯”国际足球邀请赛中,笔者有幸作为澳大利亚U22国家队的随队翻译参与了整届比赛比赛中的大部分备战以及日常活动。

澳大利亚U22“大足石刻杯”首战首发阵容

客观来讲,在当下的世界足坛,国际足联排名第44位的澳大利亚并不能称为“一流强队”,但是在这批“Olyroos(澳大利亚国奥队的简称)”的小伙子们身上,还是不难看出袋鼠军团的雄心壮志。

一.旅欧推动

开赛前澳足协对四名违反球队纪律的球员威尔斯、阿特金森、麦格里以及威尔逊进行了禁赛处罚,他们也都没有随队来到中国,而之前那批参加了U23亚洲杯预选赛的成员大多数也不在阵中,球队这一次以锻炼队伍和考察新人为目的,征召了大量20岁左右的新人。队伍中最大牌的球员当属三年前就在挪威超级联赛豪门罗森博格踢得风生水起,现效力于丹麦超级联赛AGF奥胡斯的艾历克斯-格斯巴赫,以及在本赛季亚冠联赛中代表墨尔本胜利对阵过广州恒大的黑人中后卫托马斯-邓,这两人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成员。

上图为格斯巴赫,下图为托马斯-邓

相比于本次邀请赛的另外两支客队朝鲜队和立陶宛队,澳大利亚队的航班非常的分散,这也让接机工作变得比较复杂。当然,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球队中的大部分球员都在不同联赛中效力,时区差异和俱乐部周末联赛的不同时间也就导致了球队很难集体到达。在接机过程中,笔者向这些球员了解到,他们的旅欧人数非常多,本次的25人大名单中有12名旅欧球员,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德国以及荷兰等足球强国,比如效力于杜塞尔多夫梯队的约什-劳斯,门兴梯队的雅各布-伊塔里亚诺,荷甲威廉二世的迪伦-瑞恩以及英甲伊普斯维奇的本-弗拉米,此外还有在帕纳辛纳科斯踢球的帕诺斯-阿尔曼亚卡斯,在丹麦AGF踢球的扎克-邓肯等等;而他们在本土效力的球员中,也有一部分是被欧洲球队租回来练级的,比如效力于热刺梯队的门将汤姆-格洛弗,现在就是墨尔本城的1号。

热刺时期的格洛弗

相比之下,这次的中国U22国家队在林良铭缺阵的情况下,队中仅有马超(葡乙新皮尼亚尔人俱乐部)一人在欧洲踢球,尽管也有不少人是中超俱乐部的主力,但是如果是在没有U23政策的情况下,是否还是同样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武磊经历西甲磨砺后在国家队比赛中的提升有目共睹,让更多的年轻球员有机会走出去接受锻炼理应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葡乙赛场上的马超

二.教练体系

这一次澳大利亚U22在大足的训练与比赛,让笔者对澳大利亚足球的印象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当年维杜卡在英超大杀四方,离不开他那比英格兰人都要强壮的推土机式身体条件,澳大利亚足球给人的印象也往往是“把足球当橄榄球来踢”,大刀阔斧的长传冲吊是球队的主要打法。

出色的身体条件是维杜卡得以立足英超的最大资本

然而在大足,60到90分钟的一堂训练中,澳大利亚队有关长传冲吊训练内容基本为零,球队非常注重脚下的传递以及跑位接应,当然为了顺应当下世界足坛的发展潮流,球队的三名守门员也一直在参与球队的传控组织训练,并且是场上的总指挥,对队友的喊叫指挥从未停止过。笔者在和球队主教练交流的时候谈到了这一点,球队主教练格拉汉姆-阿诺德表示,澳大利亚队基本上在2006德国世界杯后就放弃了长传冲吊的打法,从基层青训开始强调传控的思路。

阿诺德是经验最丰富的澳大利亚本土主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格拉汉姆-阿诺德同时身兼澳大利亚国家队以及U22国家队的主教练二职,但是因为澳大利亚国家队在11月15日有对阵约旦的40强赛,阿诺德无法到场指挥首场对阵中国U22的比赛,所以本次比赛由执行主帅加里-范-艾格蒙德全程带队,但是阿诺德在后两场比赛还是来到了大足考察年轻球员。

艾格蒙德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主帅

澳大利亚队这一次中国之行的教练组中还包括一名录像分析师和一名数据分析师,这两人也在球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比赛中两人会坐在看台最高层的位置分析比赛进程并通过对讲机及时报告给主教练,再由主教练进行战术调整;而在赛后,两人也都会返场观看分析对手的比赛,即便是在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已经踢完的情况下,两人还是在现场观看了中国对阵朝鲜的比赛,并在球队简单的颁奖仪式后给球员们进行了录像和数据分析会议。

不难看出,即便这是一支以练兵为目的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但是整支球队的职业化程度依然非常完善,而且准备充分,可以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了。

三.成功与坚持

其实澳大利亚的职业联赛建设发展并没有中超完善。他们的顶级联赛澳洲甲(A-League)目前只有11支参赛球队且没有升降级制度,澳大利亚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的最好成绩是西悉尼流浪者队在2014年创造的,当时这支球队夺得了澳大利亚俱乐部在亚冠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冠军。虽然A-League的发展并不如中超,但是却可以为国字号输送充足的人才储备,并且这些年轻球员都可以做到来之即战,很好的兼容到国家队的战术打法中。这对于我们自己的青训人才培养路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启示。一是需要找到真正符合中国足球自己发展道路的理念与风格,统一全国上下的青训路线,如果这个队一种打法,那个队另一种打法,或者说是球员们在不同年龄段受到的战术思路教育不统一,这必然会导致球员很难真正的理解战术意图,队伍也很难捏合成一个真正的整体。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耐心。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澳大利亚从2006德国世界杯后就开始战术打法的转型,而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上我们就已经可以在比赛中看到袋鼠军团在球场上的变化,甚至在与最后的冠军法国队的交锋中球队也大胆的进行传控。虽然最后澳大利亚队无缘小组出线,但是球队的思路并没有改变,年轻的后备力量们还是在遵循传控思路踢球,U22国家队队长托马斯-邓,他在球队中扮演了类似于瓜迪奥拉治下曼城中卫拉波尔特的角色,是队中核心的出球中后卫。

澳大利亚足球在这个战术转型的过程中有经历高光也有低谷,但是球队并没有轻易放弃选择的路线,2015本土亚洲杯夺冠后,澳大利亚足协出台了相应的“Whole of Football Plan”,对澳大利亚足球直到2035年的发展路线做出了系统的规划,内容涉及足球人口搭建、教练培养、足球设施、裁判培养、相关行政部门规划、球迷文化、竞赛统筹、球员培养以及国家队共九大层面。而我们自己的足球,始终都没有一套固定的体系,大概率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不断地换外教换体系,如果成绩实在太差,那么这个周期还会大大缩短。虽然说“换帅如换刀”这句话自有其道理,但是真正的强队应该有自己所坚持不变的足球文化底蕴,譬如阿贾克斯用了九年时间潜心青训终于在上个赛季震惊欧洲,还有法国德国等众多球队重返巅峰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中国足球的顽疾时日已多,光靠着例如U23政策以及限薪令这些“猛药”也许能让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但是如果不能从根基处有耐心的慢慢调理,到时候谁也说不准这些“猛药”会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在目前的40强赛中,澳大利亚队四战全胜暂时位列B组第一,随着这批Olyroos的不断成长,相信澳大利亚足球给球迷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会再只是“格罗索立功了”这句声嘶力竭的怒吼,更希望将来我们自己的足球发展也能给国外同行带去惊喜与深刻感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更多

精彩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