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佳新人到金童奖,是荣誉更是压力

鲁能青训

随着2019赛季中超联赛接近尾声,各项评选也进入了最后阶段,11月20日,中超联赛官方微博公布了赛季各项最佳候选,在最佳新人的评选中严鼎皓、段刘愚和朱辰杰入围最终候选名单。

职业联赛20多年来,从1999赛季甲A开始,中国足球评选出了近20位最佳新人,他们分别是:张效瑞、曲波、邹捷、徐亮、刘金东、陈涛、蒿俊闵、王大雷、黄博文、邓卓翔、郑铮、宋文杰、张稀哲、金敬道、刘彬彬、李晓明、胡靖航和黄紫昌。现在看来,大部分最佳新人的发展都不错,但也有少数人并不如预期,邓卓翔灿烂如流星,可惜巅峰转瞬即逝;宋文杰在中能降级后辗转多支球队,如今在鲁能也只能算是个替补;而李晓明早已远离中超赛场许久……

除了最佳新人,从2017年开始,中国各大体育媒体发起了“中国金球奖“评选活动,其中也包含中国金童奖选项。首届金童奖,上海申花的刘若钒和鲁能足校的苏毕分别获得U18组和U16组的金童;2018年金童奖,江苏苏宁小将黄紫昌加冕;2019年金童奖,阿布都海米提、陈彬彬、迪力穆拉提、段刘愚、蒋圣龙、麦麦提热伊木、陶强龙、严鼎皓、张宇峰和朱辰杰等10人进入候选名单。单已经评选出的三位金童来说,苏毕还未升入一线队,刘若钒和黄紫昌因为伤病原因,本赛季都还没有什么亮眼表现。

年少成名,春风得意,似乎拿来形容这些20岁出头就拿下最佳新人或者金童奖的小伙子再合适不过了。当他们站在闪光灯下的那一刻,人们想到的肯定不只有对其眼下能力的认可,更多的还是对他未来无限可能的期盼。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期盼,抑或有人太过重视他的价值,荣誉变成了压力,成为这些年轻人不能承受之重。这些潜力新星表现出色,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实力,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初出茅庐的他们并不被对方球员重视,凭着一股锐气表现顺风顺水。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拿到最佳新人的球员在第二赛季表现得十分挣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年的最佳新人评选中,段刘愚呼声颇高,但正如李霄鹏教练之前说的那样,小段能有出色的表现,得益于“三个中场(蒿俊闵、费莱尼、莫伊塞斯)对他的支持很大,防守球员对他也不够重视”。郝伟指导接手国奥队后,段刘愚也被委以了中场核心的重任,虽然大部分场次表现亮眼,也展现了高出同龄人一筹的实力,但在对阵澳大利亚等强队时,面对对方的围抢和高强度对抗,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回到中超赛场,在被防守球员重点照顾后,小段表现得也不像之前那般游刃有余。很显然,枉论段刘愚能否拿下本赛季的最佳新人,要想真正成为核心级球员,小段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除了对手的重视让一些新人在第二个赛季表现挣扎,另外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舆论压力。设置最佳新人和金童奖的初衷虽然是好的,对年轻球员表现出能力的认可和未来发展的期待,但过早将其放在聚光灯下,反而会让一些球员发挥束手束脚、患得患失。表现好就大肆吹捧,表现稍微差一点就恨不得踩上十脚八脚,如此浮躁的舆论环境显然不利于年轻球员成长。

正如2014年中超最佳新人刘彬彬所说的那样:“获奖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我对的鼓励和鞭策,这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我是一个新人,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最佳新人)承载了我的梦想,也承载了大家对我的期盼,我将从这里重新出发。”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