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表队队长黄洋专访:做好准备,随波逐流

宇任拓

当2019年底国足在东亚杯赛场上,用一场对阵中国香港队的胜利结束了一年的征程时,并没有很多球迷了解,对面阵中臂带队长袖标的黄洋,其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黄洋(6号)在东亚杯赛场上

出身申花青训的黄洋,曾留洋巴西,也曾在大学生联赛中留下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瞬间;文体双修的他拥有两个学士学位和一个硕士学位,也可以作为防守中场当选香港足球先生。即便已经36岁,但是28岁才开始职业生涯的黄洋其实还是一位“小将”。

路起申花,坚守梦想

90年代是中国足坛职业化的开端,上海申花在这个阶段有着非常好的成绩,上海人黄洋自然也就浸染在浓厚的足球氛围中。他也幸运地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当时职业联赛刚刚起步,做职业球员前景也好,但当时没想太多,就是单纯有兴趣,热爱。”

当时国内实行的还是区市体校机制,原本按部就班的成长计划在黄洋初二的时候突生变故,市体校被取消,这帮孩子面临着毕业后没有出路的情况。

这时候申花和中国足球学校合作,选拔了一批球员去巴西留学三年。黄洋作为其中之一,就此正式成为了申花少年队的一份子,初二就离开了校园,走上了职业足球的培养道路。

少小离家,远赴圣保罗的追梦少年

回忆起那些日子,黄洋很难挑出来某一个印象最深的时刻,对于他来说,那段作为申花球员的经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段无法复制的时光。

“前三年感觉自己离职业球员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很积极向上,留洋是很锻炼人的经历。因为才15岁,思想还不成熟,就要什么困难都自己面对,很无助,这三年时间熬下来,还是有很大帮助。”

三年之后,这帮留洋巴西的孩子一起回到了上海。虽然顶着留洋光环,却要面对杜威和吉祥兄弟领衔的有线02队竞争,国内培养球员向来都以大赛年龄段为重点,比如当时81/82年或85/86年出生的球员,在这种功利主义下,那批青年军得到的机会非常有限,很多人就此离开了。

在申花预备队的日子

作为预备队队长的黄洋还是留下了,代表申花在主场出战一直是他的梦想。但是职业足球的残酷却一次次将他拉回现实当中,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也因为种种因素表现不尽如人意。

“回来后没有像预期中一样接班,反而一直滞留在预备队,这四年就是慢慢离梦想越来越远的过程,上坡和下坡。”

一年又一年的坚守得来的却都是失望,当职业足球的梦想始终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学业给黄洋带来了新的人生道路。

褪去傲骨,热爱不止

03年,申花让预备队大部分球员通过特招进入东华大学,身兼申花预备队和东华校队的球员。当时没有预备队联赛,他们的重心就是每年的大学生联赛。因为那时政策允许职业梯队参加大学生联赛,所以水平非常高。面对“豪门”北理工的挑战,黄洋仍然和队友们在04/05赛季拿下过11人制和五人制全国冠军的大满贯。出色的表现也让黄洋收到了来自大学生国家队的召唤。

对于黄洋来说,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不单单收获了冠军的荣誉,还有更加宽阔的未来人生方向。

“身兼两职,不是纯粹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都不太清晰。东华四年感觉自己离职业足球更远了一步,完成学业这时候成了一棵救命稻草,让我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如果我不是大学生,除了踢球什么都不会,就只能不断地找球队试训。大学生的身份让我能更理性的思考未来,认清现状。这四年把我的傲骨磨去了,很自然的就毕业找工作,对职业球员的追求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

话虽如此,但是初入职场的黄洋还是感到了迷茫,他内心对足球梦的热爱也没有完全熄灭。

“让我放弃十几年的努力,觉得本来积累的一些特长都不见了。每天上班周而复始,会问自己人生就这样了吗?”

尽管当时黄洋与足球的缘分似乎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一年后还是出现了转机。当时黄洋所在公司的球队教练高老师也是东华大学校队教练,黄洋是他的爱将。

公司球队的队友们如今也继续关注和支持黄洋

香港理工大学校队访沪时,高老师召集了包括黄洋在内的校友队参加比赛。赛后,高老师向香港理工校队教练推荐了黄洋,黄洋没有让这个机会溜走。

“东华四年学校还是挺帮助体育生的,学习还是没追上普通学生。去香港可以再提升一下,这是个改变的机会,不一定成功,却至少能让我走出去。”

香港的生活出乎意料的艰难,黄洋承认他刚来了就有一点后悔了。初二就辍学的黄洋,在东华时,如果没有针对特招生的政策肯定很难毕业。但是到了香港,黄洋发现自己只是普普通通一个学生,没有任何照顾,还面临语言不通的难关。幸好黄洋自己非常努力,加上别人的帮助,第一年后情况就好多了。

25岁的黄洋已经非常成熟,学位是他首要的目标,第二个学年成绩稳定下来后才加入了校队征战大学生联赛。对比两地的校园足球,黄洋表示:“两地校园足球在球员本身方面都还是很纯粹的,但是环境,就是学校要求上,内地偏功利一些。从体育特招生的比例来说,当时理工校队20多人,特招生也就四五人。如果是内地大学生联赛超级组的话,可能全部都是特招生。但是实力上,在没有职业球员参赛后还是挺接近的,在理工最好的成绩是11年打进全国八强,八进四输给了北理。”

谈到最近关于“放弃踢职业的机会去清北念书”的新闻,黄洋很支持这帮年轻人的决定:“因为经历接近,能感同身受。22岁毕业,如果还有愿望从事职业足球,并不是很晚的起点,只是要在大学四年找到方法维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球员分两种,年少成名和大器晚成。只有极少数是前者。早早投身职业可能到二十四五岁都没有出场机会,所以如果一个年轻人确信自己不是很抢手的球员,加上他父母的意见,还有他自己对于足球大环境的判断,他做了这样的选择我是完全支持的。”

追梦之路,终成正果

香港理工的四年一晃而过,黄洋的人生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本来他是没打算留在香港的,回上海的工作也安排了,但是因为女朋友要留下来,所以他也开始在香港等待工作机会。

黄洋在校队打出名堂后,一些职业队教练也邀请过他去试训,黄洋的初衷是找个中下游球队试一试,但阴差阳错之下,黄洋和当年港甲的卫冕冠军杰志搭上了关系。当时他的一位大学队友在杰志做青训教练,有一次他问黄洋想不想去杰志试试。黄洋的第一反应是队友在开玩笑,自己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去冠军队伍。

但是这个队友很认真,把黄洋介绍给了现在杰志足球部的总监朱志光先生。聊了半个小时,黄洋拿到了第一份职业合约,他与足球的这段缘分也终于“修成正果”。梦想成真那一刻,黄洋的第一感觉不是终于踢上职业了,或者加入冠军队伍了,而是自己终于找到工作了。

黄洋的职业生涯首战是在英超亚洲杯上对阵切尔西,七年的大学生联赛生涯,黄洋从未见过如此高的关注度,观众爆满,四万多人。

虽然只是一场商业性质的热身赛,但是切尔西新帅博阿斯让核心特里、兰帕德和德罗巴悉数首发登场。这样一场实力差距明显的比赛,切尔西最终4-0轻松取胜,但是黄洋面对英超豪门还是拿出了不错的表现,受到了香港球迷的认可。

黄洋代表杰志出战切尔西,与特里兰帕德同场竞技

半个赛季后,黄洋确定了主力位置,第二年还荣膺香港足球先生,加入了香港代表队,但是黄洋说自己在香港并不算明星,就是个职业是踢球的上班族:“香港球迷真的很少。我也不把自己当成明星,出门也是坐地铁巴士,足球场附近才会有球迷认出你,就是很平常一个人一份工作。除非我自己放一些消息到社交平台,可能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黄洋在香港代表队踢球,我自己除了和父母说,也很少跟朋友讲这些事,自己开心爸妈知道就好了,也不是啥要炫耀的,自己满足就行。”

荣膺香港足球先生

话语中虽然透露着淡薄,但是黄洋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已经36岁的他仍然是杰志和香港代表队的主力,拿过5次香港顶级联赛冠军,3次联赛杯冠军,5次足总杯冠军,1次香港足球先生,1次东亚杯预选赛MVP。

做好准备,随波逐流

时光荏苒,黄洋已经在香港度过了10年时间。当下的他心中更多的是感恩:“从几乎放弃职业足球道路到最后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就像一次重生。这时就不会把一件事看的那么神圣,但是会很珍惜,很乐观,很容易满足。这时候看中的就不是工资和水平。香港给了我平台重生,我要珍惜这个平台,认认真真的踢我喜欢的足球。很平淡,很珍惜当下的状态。”

28岁才成为职业球员,对于黄洋这样热爱足球的人来说,不到十年就要退役是很难想象的。黄洋说:“我觉得退役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的过程,如果还可以踢,我就绝不言退。”

当选东亚杯预选赛MVP

就和黄洋自己人生信条“做好准备,随波逐流”一样,他没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下具体目标,也不会专门给未来做计划,他选择的是不断充实自己,延续球员身份的同时给未来积累多种可能性。黄洋抽空进修了运动医学的硕士课程,学习如何维持自己的身体和竞技状态;此外他还考取了亚足联C级教练证,在场上也可以更清晰的理解教练的战术意图。

随着岁月的沉淀,黄洋的足球梦也更加厚重。曾经他希望成为职业球员,现在他希望自己的足球可以为球迷们带去快乐,吸收些正能量,对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

黄洋的足球生涯似乎总是有着幸运的转机,但是如果不是他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也无法抓住这些机会。

祝愿小将黄洋,能在绿茵场上继续书写属于他和足球的情缘。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