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印:门将进化论②

奶爸阿甘

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守门员在球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活动区域也由门线发展到覆盖整个禁区,甚至出现了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个性门将。尤其是雅辛和班克斯的出现,将扑救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常青树”希尔顿的出现,则让门将第一次成为防线的指挥官和战术家。那么到了70年代中后期,门将位置又涌现出那些优秀代表呢?

(图)请铭记这些为守门员位置发展而作出贡献的“远古门神”

【日耳曼黑燕与潘帕斯雄鸭】

作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满贯门将,马耶尔(Maier)的19年门将生涯可谓堆满了鲜花和掌声。从72年到76年五年间,马耶尔作为球队核心拿到了1次世界杯,1次欧洲杯,1次欧洲杯亚军。而在俱乐部,他也帮助拜仁慕尼黑拿到了3次冠军杯,4次联赛冠军,自己也3次荣获德国足球先生。作为拜仁“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喜欢穿黑色球衣的马耶尔扑救舒展,身轻如燕,因此被媒体称之为“黑燕”。即使在职业生涯晚期,他依旧保持着稳定的状态,是门将历史中少有的稳健派代表。在20世纪的最佳门将评选中,马耶尔高居第4名,仅次于雅辛、班克斯和佐夫。

(图)马耶尔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大满贯的门神,也被认为是欧冠历史最佳门将

而至今还被认为是阿根廷历史上最佳门将的菲洛尔(Fillol),在阿根廷国内认可度远远高过他的前辈,前篇中提到的“革命者”卡里佐。当年,19岁的菲洛尔在加盟阿根廷国内豪门竞技队的第一个赛季就扑出了6个点球,创下联赛记录,随后帮助河床拿到7个冠军,结束了河床队漫长的低谷期。身高180公分的菲洛尔的门线技术极为出色,灵活的横向交叉步移动是其招牌动作,加上他略长的脖子,因此获得了“鸭子”的绰号。

(图)身穿5号球衣的菲洛尔却以门线技术闻名

在1978年世界杯上,身披5号球衣的菲洛尔和帕萨雷拉组成的后防线可谓坚不可摧,进入第二阶段后实现了3场比赛零失球,并时有点球神扑,最终帮助阿根廷获得了世界冠军,他本人也获得当届最佳门将。关于菲洛尔和吉马尔究竟谁是20世纪美洲最佳门将的争论中,菲洛尔也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有诗云:德阿将星漫长空,闯关夺寨多先锋,莫忘生死决战时,门前谁人立奇功。

【亚平宁教父的光辉岁月】

“一块岩石、一名领袖、一个工作狂,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是“烟斗名帅”贝尔阿佐特对于迪诺-佐夫(Zoff)的评价。而布冯则说:“我只做好门将该做的事情,而他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很多事,这就是我们的区别。”如果摘抄一百条对于佐夫的评价,必定都是这般的溢美之词,因为他们评价的不仅仅是一个守门员,更是意大利的足球教父。

(图)意大利足球教父:佐夫

当40岁的佐夫拿到82年世界杯冠军时,他连续4届世界杯的艰苦跋涉终于收获了甘露。但客观说,即使没有这个冠军,从68年到83年的111次国家队出场,国际比赛1145分钟不丢球,世界杯和欧洲杯双料最佳门将,1973年欧洲银球奖(金球奖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克鲁伊夫),以及俱乐部的6次联赛冠军也有足够的说服力。

(图)佐夫是意大利队的精神领袖和场上教练

佐夫对于守门员位置的发展是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指挥后防的特点,并通过合理站位来避免无谓的扑救。可以说,在指挥防守和位置感方面,佐夫是无可争议的历史第一人。在20世纪最佳门神评选中,佐夫高居第三。

正所谓:蓝色岩石重不沉,洞察先机定金身,十年一日南天门,威震八方定乾坤。

【金装五大才子】

当时间的指针走到80年代中后期,足坛涌现出了五位风格各异,但都才华横溢的优秀门神,他们分别是意大利的曾加(Zenga)、苏联的达萨耶夫(Dasayev)、比利时的普法夫(Pfaff)、喀麦隆的恩科诺(N'Kono)和德国的舒马赫(Schumacher)。

曾加作为佐夫的接班人,承袭了前辈90%的功力,是当时世界足坛指挥防线最好的门将,在球门线上的位置感奇佳,冷静的让人绝望。1990年世界杯上他创造的518分钟不失球记录至今还无人打破(2014年,圣卡西在即将打破这一纪录时跌的很惨)。89-91年,曾加还三次被评选为世界最佳门将。当然,曾加如果能在出击技术上提高,他或许成就会更高。

(图)从指挥防线的能力来说,曾加在历史上都是顶级的

达萨耶夫被人们铭记多数因为巴斯滕在1988年欧洲杯决赛上的那脚石破天惊的零度角,但“背景帝”达萨耶夫其实是那一年的欧洲杯最佳门将和世界最佳门将。189公分的达萨耶夫高大却反应迅速,是“神扑”的代名词,属于激情但不失稳健。世界杯上对阵巴西,6次封出必进球,被惊呼为“钢门”,堪称舒梅切尔前综合素质最强的强队型门神,也是至今唯一进入国际足联历史百大巨星名单的俄罗斯人。

(图)达萨耶夫以在世界杯和欧洲杯上持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恩科诺作为非洲历史上最伟大的门神,拿到过两届非洲足球先生,其风格酷似达萨耶夫,是非洲少有的,同时具备激情和稳健的“放心门”。值得一提的是,恩科诺是布冯的偶像,布冯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改成了一样的名字。

(图)非洲历史最佳门将恩科诺甚至是布冯的偶像

至于舒马赫和普法夫,两人都是特立独行的激情门将。前者动作凶狠,霸气自信,双飞腿虎虎生风,扑救舒展而充满力量美,曾多次在比赛中KO对方前锋,因此在国际足坛上有一大批拥护者(比如咱的施连志)。他甚至敢于对抗和挑战“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权威,是那个时代的永恒焦点和话题。而普法夫作为比利时的历史最佳门将,激情和稳重兼备,而且善于在晚上比赛。正是由于他在86-87赛季的神奇表现,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FFHS)才着手开始评选“世界最佳门将”,而比利时人也当之无愧的拿下首届世界最佳门将称号。

(图)德国国门舒马赫和德甲门神普法夫乃是一时瑜亮

正是:金装五才子,百战谱史诗,各怀藏身技,策马同奔驰

【大场面、大心脏】

在著名足球游戏《冠军足球经理》中,球员有一项看不见的隐藏属性:大赛发挥。而有一些门神,或许整体实力不算顶级,但大赛发挥属性都是无一例外的20满分,甚至爆表。平常人在重压下能发挥正常水平都非常困难,而这些门将却似乎专为大场面而生。

老球迷们没有人会忘记90年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美洲门线双子星:戈耶切亚(Goycochea)和科内霍(Conejo)。前者的神奇无需赘述,作为替补来到世界杯,但是却抓住主力受伤的机遇一战成名。那届比赛是属于戈耶切亚的舞台,从小组赛第二轮开始,戈耶切亚就有着稳定而神奇的发挥。尤其是从8强开始,在接连面对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比赛中,戈耶切亚接连扑出了4个点球,而且即便是没有扑出的点球,也绝大多数判断对了方向(比如决赛面对布雷默的点球)。这或许也是因为为什么戈耶切亚如今短暂的巅峰表现却换来了足球百年的永恒回忆。

(图)戈耶切亚的扑点球绝技在90年世界杯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同样是在这届比赛上,哥斯达黎加的科内霍其表现一点不比戈耶切亚差,只不过因为球队名气和淘汰较早而关注度稍低。外号“幸运兔”的科内霍在小组赛三场比赛中,共计扑出了24脚命中射门的22次(仅有的2次没扑住的还都是补射),而且单刀扑救8次全部成功。尤其是在对阵巴西的比赛中,科内霍开挂神扑,将巴西队12次打正球门的射门封出了11次。可惜,小组出线后的哥斯达黎加因为伤病失去了这位神奇门神,最终止步第二轮。但仅用3场比赛就让世界认识自己的科内霍无疑是一个传奇。而这个老传奇,则在20年后,成为另一个新传奇纳瓦斯的授业恩师。

(图)科内霍在90年世界杯的综合表现更胜戈耶切亚

正是:纵使天赋实平平,纵然星路略蹒跚,一世修行赴一战,一夫当关镇三山。

【永不褪色的丹麦童话】

1992年欧洲杯,作为南斯拉夫退赛后替补入围的丹麦队最后一个出席晚会,却在欧陆豪强的盛宴中拿走了所有的蛋糕。那时的丹麦队,本来就明星寥寥,队中甚至还有教师、鞋匠这样的业余球员,而最大牌的米歇尔-劳德鲁普因故缺席了整个比赛。而就是这个“备胎”,一路上闯过了英法荷德四大豪强的围捕,最终童话般的夺得了冠军。因为这届比赛,全世界都认识了丹麦的那个红鼻子门神——彼得-舒梅切尔(Schmeichel)。在他的振臂高呼后,是巴斯滕和克林斯曼的落寞背影。

(图)92年欧洲杯让全世界认识了舒梅切尔

1991年以75万英镑低价加盟曼联的丹麦门神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全面的守门技术和天生的领袖气质征服了老特拉福德,也征服了全世界。虽然他脱手的毛病都被揶揄成了百事可乐广告,但毫不影响他成为曼联和丹麦队史的第一门神。

舒梅切尔的过人之处在于对出击的重心掌控和扑救的覆盖性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在他之前,门将扑救单刀一般是喜欢把身体横着甩出去。而舒梅切尔则擅长极为冷静的以“蹲步”接近对手,然后“敌不动我不动”的和射手们玩起心理战。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这位193公分的高大门神再贴切不过。此外,在指挥防守方面,舒梅切尔和希尔顿、佐夫、曾加一起被《法国足球》誉为“四大门线指挥家”。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舒梅切尔还具有极强的手抛球发动进攻能力,哪怕仅从从这一点看,他也是超越历史传奇们的存在。

(图)撰写童话的红魔门神:舒梅切尔

为冠军而生的舒梅切尔一生荣誉无数,他个人获得了2次世界最佳门将和1次欧洲杯最佳门将,在20世纪门神评比中,舒梅切尔也高居第7。

有诗云:怒雷惊天霹雳火,激情燃烧真红魔,横推八百无对手,横刀立马铸传说。

【门将也疯狂】

守门员本是球队最后一道防线,最需要的是沉稳,但足球历史上却有一些特立独行的门将不甘寂寞的展现个性,坚信“不疯魔不成活”。而这些人也为门将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奇拉维特(Chilavert)或许是足球历史上最被低估的门将,倒不是因为他名气不大,而是因为他卓越的进球能力掩盖了他扎实的门线技术。奇拉维特职业生涯共打进62个进球,其中有38个是直接任意球。尽管另一位巴西门将切尼(Ceni)创造了职业生涯126球(62个任意球)的记录,但他始终无法像巴拉圭狂人一样为国家队贡献7个进球,并在本质工作上做的好像奇拉维特一样出色(尽管切尼同时也是扑点球好手)。

(图)相比切尼(右),曾3次获得世界最佳门将的奇拉维特(左)的本职工作更为出色

在接受国际足联采访时,奇拉维特曾说:“别以为我们只是在守门线上做点挡来挡去的工作。门将的大局观,视野和指挥作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98年世界杯上的巴拉圭队,其防守的效率让人惊讶,而奇拉维特正是那支队伍的精神领袖和场上指挥。如今仅仅是有进球的噱头,奇拉维特无法在20世纪门神排行榜总排名第6,更无法3次夺得世界最佳门将。

反观伊基塔(Higuita),疯狂更胜奇拉维特,稳健却相去甚远。禁区对于伊基塔来说似乎是个炼狱,让他多待一分钟都显得拘谨和难受。于是,“带球过人出禁区,长途奔袭谋妙传”都成了这位哥伦比亚大亨的习惯。尽管他和他的球队也多次为其“销魂球风”付出“销魂代价”,但他的代表作——蝎子摆尾扑救,却足以成为人类足球历史上永恒的明珠。

(图)伊基塔蝎子摆尾的销魂一扑

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有着“花蝴蝶”美誉的墨西哥门神坎波斯(Campos),这位身披绚丽球衣和超大号手套的小个子门神不仅是优秀的门神,而且也是名不错的前锋,半场门将半场前锋的创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其他“进球型门将”不同,坎波斯职业生涯的38个进球里,绝大多数都是运动战进球。身高不到170公分的坎波斯灵活而矫健,其略显夸张的扑救动作,配上色彩斑斓的蝴蝶服,仿佛一道彩虹划过球场上空,这不也是另一种足球享受吗?

(图)坎波斯曾经以半场门将半场前锋的节奏拿到了墨西哥联赛最佳射手

正所谓:都言球门深似海,三头六臂难出彩,却有奇葩神奇客,人生何处不舞台?

总的来看,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门将越来越成为防守体系的核心环节,甚至是后防领袖。越来越多的门将尝试走出门线,以及放弃对“鱼跃扑救”的依赖,追求“防患于未然”的预先判断。这一时期,门将的神奇发挥已经成为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门将得分和门将利用又远又准的手抛球发动进攻也越来越不罕见。一句话,天空才是他们的极限。那么在世纪之交之时还会出现哪些传奇门神呢?

敬请请关注下期:《第七封印:门将进化论③》

传送门:第七封印:门将进化论①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