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将进化史,从门神到清道夫

一月份的版本更新中,门将的技能点加了不少,其中有一个就是解锁了主动出击这一技能,即可以通过我们的操作,让门将的活动范围变得更大。
关于这一变动,欣赏诺伊尔这种扑救风格的小伙伴一定是非常开心的,毕竟终于可以解锁新位置——门卫了。
话说回来,这一变动倒是和门将发展的过程极为类似——早期门将的活动范围只限于门线,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才逐步扩大,现在,甚至出现了诺伊尔这一类活动范围接近半场的门将。
本期推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门将这个球场上最特殊的位置是怎么发展的吧~
● 门线时代
足球发展的早期,大家对于门将这一位置普遍不会特别在意,虽然1863年(第一份现代足球规则)就已经有了关于门将位置的界定,但是当时的门将并没有被特殊看待,甚至没有区分场上队员的战袍和手套,以至于很多球队的门将都是客串的。
那么专职门将什么时候才登场呢?答案是20世纪中前期,当时大家发现了门将水平不一会很大程度影响比赛结果,于是专职门将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门将的活动范围多在门线附近。
此外,当时的足球规则是不允许换人的,因此如果门将出现了状况,必须下场的话,就必须从场上队员中抓一个去守门。
于是这一时期就有很多球员,前一分钟还大杀四方,后一分钟就乖乖退回门线守门了。贝利也做过这件事,说起来那场比赛的双方名气还不小,分别是桑托斯和格雷米奥。
那场比赛的MVP一定是贝利,除了打进三个球之外,贝利还贡献了多次关键扑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为禁区而生的男人”。
● 增加“解围”技能
这是1963年发生的故事,这一年对于门将来说非比寻常——苏联传奇门将雅辛捧得了金球奖,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金球门将。
能拿到金球奖的男人,从来都是不同寻常的。雅辛亦是如此,打动金球评委的,除了那八爪鱼般的门线技术之外,还有独特的守门方式。
不同于同时代死守门线的门将,雅辛的活动范围很大,有时候甚至会冲出禁区完成解围。
对了,大家在看比赛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门将会通过呼喊和手势指挥队友组织防线,这件事也是从雅辛开始的。
于是雅辛之后,门将不再成为死守门线的代名词,这些用手追逐皮球的人,开始逐步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禁止用手接回传球
时间来到了1992年,国际足联出台新规,禁止守门员直接用手接队友回传球。
迫使国际足联修改规则,或许与两个人的出色发挥有关——1990年世界杯上的戈耶切亚以及1992年欧洲杯上的舒梅切尔。
戈耶切亚是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位以主力身份登场的三号门将——此人凭借着史诗级别的扑点技术,生生让有着马拉多纳的阿根廷摆起了铁桶阵,并且通过点球大战将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斩落马下。
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布雷默在终场前一粒点球成功帮助德国队捧杯。
阿根廷是没能夺冠,不过丹麦倒是依照这一思路完成了欧洲杯的登顶。
大家在踢球的时候应该不难发现,在前场想要完成抢断,真的不容易。于是丹麦人从比赛第一分钟便将回传大法淋淋尽致展现了出来——毕竟一开始就奔着点球大战去的。
当比赛进入点球大战的时候,欧洲诸强就可以最直观感受到来自舒梅切尔的恐惧了。
于是凭借这一思路,丹麦人一路晋级,最终成功捧杯,上演丹麦童话。
● 脚下技术的崛起
1992年,门将规则调整的时候,西班牙门将佩佩·雷纳当时只有十岁,对于这个年纪的雷纳来说,调整训练重点,适应新规则并不算难。
当1992年修改规则后,门将得到了再一次进化——这一代门将的特点是除了拥有极强的门线技术之外,脚下技术也要更为出色才行。
冬窗刚刚加盟维拉的西班牙门将佩佩·雷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新规出台之时,他只有十岁,因此出道于拉玛西亚的他,从青年队时期他就开始了脚下技术的训练。
虽然雷纳的脚下活也不错,不过在最后的竞争中他还是输给了一位跨时代的门将——巴尔德斯。
被很多巴萨球迷成为钢巴的巴尔德斯,虽然更多时候以神经刀著称,但他的确开创了门将的新玩法——在他的足球哲学中,门将除了可以通过扩大活动范围完成解围之外,还可以成为一个后场出球点——瓜迪奥拉正是根据这个来调教门将的。
● 现代门将的代表——诺伊尔
此外,虽然巴尔德斯在后场活动范围比起诸多前辈还要更大,甚至可以远离球门达到三十米,仿佛一位场上球员,但是真正打破门将位置桎梏的人是诺伊尔。虽然这很难让人相信,但是对于诺伊尔来说,一个门将站在中圈弧附近,似乎并不是一件违和的事。
兼具出色的脚下和门线技术,同时拥有极大的活动范围,诺伊尔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门将在比赛中的参与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虽然这有些激进,但是无论在德国国家队还是在拜仁,诺伊尔都用数不尽的荣誉,证明了自己,并影响着包括施特根在内的一大批优秀门将。
门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业余进化到专职、从禁区进化到半场、从被动扑救进化到主动出击,从只会扑救进化到手脚两开花。
小伙伴们,你们最喜欢的门将是谁呢?欢迎评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