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辽足”大旗将立,根除顽疾方能重获新生

上大夫散宜生

濒临解散的辽足终于有了着落,据权威媒体报道,前辽足名宿、沈阳城市俱乐部投资人庄毅承诺,一旦辽宁宏运失去中甲联赛资格,沈阳城市将接收辽宁宏运所有球员和梯队,这意味着,虽然俱乐部解散,但辽足的血脉也算是保留下来。去年年底,辽宁体育局局长宋凯等人喊出了“新辽足”口号,两支球队整合完毕后,还要向俱乐部授予“新辽足”大旗。这“新辽足”的口号一喊出,便也同时宣告拥有67年光荣历史的辽足俱乐部就此终结,难免令人唏嘘。想要获得新生,“新辽足”必须审视过往,根除顽疾,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图)庄毅

当年在CBA的赛场上,有“无辽不成军”的说法,足以看出辽宁篮球人才的雄厚实力。其实这句话在足球界甚至整个中国体育界也成立。辽足于1953年建队,从孙连章、盖增圣等第一批元老,到后来的郑智、冯潇霆,辽宁足球的人才很少出现断档。在成就伟业的大连万达(实德)、山东鲁能、广州恒大阵中,辽宁籍球员均立下赫赫战功。现如今,辽宁籍球员占到国内球员总数的1/4。

(图)张引与李金羽

然而职业化联赛开启后,辽足却没有发挥出雄厚的人才优势,在联赛中几起几落,最后落得俱乐部解散的结局。分析原因,辽足的衰落是因为跟不上职业化的脚步,俱乐部管理低效、落后所致。其实在职业联赛开启之前,辽宁队算是职业化的领路人,早在1984年,辽宁队便与沈阳东北制药厂实行联办,沈阳东药出资赞助,辽足以“辽宁东药”队的名称参加国内各项比赛。

1988年辽足再次获得联赛冠军后,球队正式改组为东药企业集团足球俱乐部,实行半职业化管理,还引入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体制,球员士气更加高涨,为1990年夺得亚俱杯冠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职业化改革时,辽足没能把职业化“弄潮儿”的角色继续扮演下去,反而被时代的潮流冲翻。红山口会议后,各支球队纷纷寻找金主,作为国内霸主,辽足吸引了多位投资者的目光,可俱乐部却没能处理好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风波。

(图)1990年4月29日,辽宁东药两回合3-2击败日本尼桑夺得亚俱杯冠军,在五里河体育场捧起冠军奖杯。这也是亚冠改制前国内俱乐部唯一一次夺得该项赛事冠军

作为原合作人,东药集团自然不会放弃辽足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开出了当时的天价300万,打算与辽宁省体委一起组建新的职业俱乐部,可远东集团也盯上了辽足,集团老总赵俊华是球迷,之前也曾多次赞助球队。在93年的七运会中,“远东”二字印在了辽足球衣上,这引发了东药集团的不满,双方因此而出现巨大的裂痕。随后,远东集团喊出了380万的收购价,直接促使辽足结束了与东药集团长达10年的合作。

不过,就在远东集团即将完成收购时,海南新世界集团又加入竞争,他们开出了400万的价格,准备与辽足签一份长达40年的合约,又把远东集团赶出了谈判桌。然而新世界集团的目的,是要把辽足建设成真正的职业俱乐部,用现代企业的模式来管理球队,在具体操作中,遭到了球员们的抵制。

在广州备战亚俱杯决赛时,球员们用刀片刮掉了印在球衣上的“新世界”,并声明拒绝与新世界正式签约,拒绝以“新世界”的名义参加亚俱杯,拒绝以“新世界”的名称在足协注册。辽宁队员也因此得到“牌子大、胃口大、脾气大”的评价。而新世界集团本来给球员们准备了100万的奖金,一气之下,他们把这笔钱全部赞助给沈阳市政府放烟花。

可能新世界集团不知道,在他们之前,万达集团也曾尝试收购辽足却未能成功,否则他们很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投资。万达集团收购辽足的条件和新世界差不多,也是要组建真正的职业俱乐部,球员和教练都要和省体委脱钩,人事关系并入万达集团。也就是说,收购完成后,球员和教练便失去了体制内的身份,在当时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想做出这一决定的确需要一些魄力,而辽足上下便没有这般魄力,反而成就了大连队后来的辉煌。

面对球员们的抵制,新世界只能无奈退出,远东集团如愿完成了收购,但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1994年,职业联赛正式开启前夕,亚足联怀疑辽足在亚俱杯和泰王杯中打假球,遭遇亚足联调查;第九轮,辽宁主场迎战八一,从日本大冢制药回国驰援球队的唐尧东因为不满裁判判罚,直接向裁判动手,被足协处以禁赛一年的严惩;第十九轮,姜峰又因为故意踩踏吴承瑛成为众矢之的,足协也做出禁止其参加年内所有剩余比赛的处罚。也正是在那一年,大连万达接替辽足,成为了甲A联赛的霸主。

经过一年的折腾,辽足已经成了烂摊子。1995年,首届转会市场开启,更是加速了辽足的没落。黎兵以64万的价格成为首个“标王”,加盟广东宏远;马林、孙伟回到大连万达;被禁赛的唐尧东也在那年宣布退役。多名球员的转会让辽足获得了国内最高的转会费,可球队却没有用这笔钱来补强实力,导致球队的战绩一落千丈。

远东集团此时也是焦头烂额,球员们因为奖金的问题与俱乐部闹翻,他们又把对付新世界集团的大戏重新演了一遍,最终导致了远东集团的撤出,也拉开了此后延绵不绝的薪水问题的序幕。虽然在那个赛季,球队曾以4-2力克大连万达,可0-6惨败于广州太阳神、足协杯被济南泰山4球逆转等让球迷痛心的结果说明,曾经的辉煌已经彻底成了过去时。

1995年11月12日,甲A联赛第二轮,辽宁队坐镇五里河体育场对阵广州太阳神,如果辽宁输球,那么这支曾经的十冠王球队将跌入甲B。时任广州太阳神队主教练是辽足名宿张京天,第85分钟,辽宁队以1-0暂时领先,张京天令旗一挥,用冯峰和吕建军换下了核心胡志军和彭卫国,是何用意,不言自明。不过,可能是张京天拉不下脸来直接说明目的,两个新上场的毛头小子各进一球,让辽宁队提前降级。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作为对手主帅的张京天,对辽足的输球感到十分愤怒:“辽宁足球降级,崔大林要负主要责任!崔大林,你们怎么把辽足搞成这样?”时任辽宁省体委主任的崔大林面对媒体,留下了一句毛主席的词:“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对辽足降级进行了报道,这也是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唯一一次对降级的报道。

痛定思痛,辽足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1995年底,张桐坡和李应发牵头,北京华堂房地产、北方航空公司、大连开发区以及央视国际等6家股东联合出资共3000万,将俱乐部改为股份制,张桐坡担任总经理,并拉到了上海航星集团400万的冠名赞助。这也是国内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俱乐部,辽足再一次成为了改革先锋。

然而这次改革依旧不彻底,在操作层面上,俱乐部很难达到真正的股份制。在6家股东中,出资额最多的是拿出1500万的北京华堂房地产,而辽宁省体委以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名义,将球队以及相关场地等无形资产作价600万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按照规定,投资完成后,用于投资的资产便要归属于新的实体,股东不再有所有权,只按照持有的股本份额来享受分红、承担责任。至于球队的经营战略等等决策,也要按照股东所持有的份额投票表决。

可对于一家俱乐部而言,最核心的资产是教练、球员,在他们眼里,其他那几个股东,只是顶着股东名号的赞助商而已,一旦他们像东药、远东那样撤资,那么自己还得归体委来管,因此自己还是体委的人,队伍也还是体委的队伍。所以,在俱乐部的诸多事务上,教练、球员仍唯体委马首是瞻,体委用来入股的球队,实际上并未“买定离手”。

不出意外,在张桐坡准备推行职业改革的时候,当年在新世界、远东身上发生的事情又一次上演,几名球员提出了“安排住房、保证主力位置、提高工资”的要求,否则就不签约。虽然事情很快就平息下去,但连番的打击、折腾,让球队病入膏肓,心灰意冷的张桐林后来辞去总经理职务,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俱乐部也寿终正寝。1997年,辽足在甲B联赛灰头土脸,直到最后时刻才勉强保级。

体委虽然只是二股东,却仍然掌握着球队的最高的话语权。这种股权与话语权的不对等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今日,是辽足后来管理混乱、难以吸引投资的主要原因。毕竟,谁也不想当白白投钱的冤大头。后来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辽足甚至一度将赵本山拉下水,靠着本山大叔的面子给自己拉赞助。

至于后来的事情,已不需要过于详细地阐述,因为辽足这些年的起起伏伏,与他们在职业化初期经历十分相似,无非就是把当年的故事又重复了一遍。1998年,张引率领的“辽小虎”一路过关斩将让球队杀回甲A,次年差点儿实现凯泽斯劳滕神话,2000年初捧得了职业联赛以来的唯一一座冠军奖杯——超霸杯冠军。

可在此期间,队内的暗流涌动一直没有停止。1999年球队夺得亚军后,抚顺市政府举办庆功会,可张玉宁却和父母当场提出转会;在奔赴海埂体测之前,队员们又因为奖金拖欠问题,私下串联准备搞事情。虽然这两件事最终以和平解决收场,可在超霸杯上一战成名的曲乐恒遭遇车祸并与张玉宁反目成仇,让队内的各种倾轧完全公开化。

之后,曲圣卿、张玉宁、肖占波、李金羽、李铁、王亮等主力先后另谋高就,功勋队长肇俊哲也差一点儿就加盟鲁能与李金羽会合,只是因为足协的奇葩政策,才让已经对着山东记者称“咱们队”的肇俊哲留在了辽足。卖掉这么多优秀球员,球队的日子却一直不好过,甚至一度将主场放在了北京。几年咬牙坚持之后,辽足于2008年再次降级。

虽然辽足于随后又杀回了中超,并夺得联赛季军获得了亚冠资格赛的名额。可与之前一样,出色的成绩只是昙花一现,主力出走、俱乐部欠薪等问题依旧不停上演,球队在2017赛季再次降级,之后不但没有杀回中超的雄心壮志,还一路跌到降级边缘,直至球队解散。

不断重演的历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我国刚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辽足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问题,一直拖到了现在仍未解决。在20多年里,这些问题把辽足折腾得身心俱疲,能够短暂地打出成绩,全靠深厚的青训底子,以及对手外援水平相对一般。当投资力度水涨船高,外援实力不断增强之后,辽足安身立命的底子便不复存在。

能够将辽足的血脉留住,于辽宁足球来说是一件幸事。但球队能否真的换个活法,活成“新辽足”,关键还是在于要尽快大刀阔斧地改革。在职业联赛初期,辽足的职业化改革一直走在国内球队的前列,可一旦改革进入“深水区”,便会遇到各种阻力。那怕中国的职业联赛并不怎么职业,辽足也一直很难跟上节奏,这便是股权、经营权架构混乱的体现。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有关方面摆正自己的位置,该放的放,该让的让,让俱乐部按照正常的模式来经营,否则,“新辽足”又将是一纸空谈。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