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塞尔维亚——塞族的抗争和外族的侵略

第一手游联盟 马尔奎

最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齐的一番话牵动着中国网友的心——欧盟是不可被信任的,我们唯一能信任的盟友就是中国。中国外交部也曾说“中方永远与塞方站在一起”。这位中国在欧洲的最大盟友,历史上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中塞有了如此深厚的战争友谊?本文就来浅谈一下。

塞族·中世纪到一次世界大战

塞尔维亚占绝大多数的民族是塞族,而塞族在历史上可谓身世浮沉雨打萍。塞族最早是斯拉夫人的一支,在公元八世纪他们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开始相信东正教。时至今日,塞族都有一个大塞尔维亚梦,梦想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塞尔维亚有一本书叫做《我们的创造和努力》,不得不说创造和努力确实是塞尔维亚人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来到巴尔干两百年之后,塞尔维亚彻底脱离保加利亚控制完成独立,卡罗尼米洛维奇这位伟大的君主在公元十世纪第一次建立了以“塞尔维亚”为名字的国家。中世纪的大塞尔维亚之梦序幕缓缓拉开。

“当塞尔维亚人获得一块领土,他们就会进行建设,进行劳作,最终他们会获得塞尔维亚人应得的塞尔维亚”在这句看着像哲理诗一样的句子的引导之下,尼曼雅王朝到来了——刚才的那句话被证实是尼曼雅王朝时期塞族常说的一句话。1190年,斯特凡·尼曼雅依靠自身实力迫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拜占庭承认塞尔维亚独立,又过了几年尼曼雅王朝称王。还记得那个九世纪中叶侵吞塞尔维亚全境的保加利亚帝国吗?1330年塞族领袖斯特凡·乌罗什二世亲率大军击败保加利亚帝国的继承者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并且依靠武力威慑使得保二帝国成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1331年上台的斯特凡·杜尚沙皇更是将大塞尔维亚推向了极点——时至今日全世界历史系的学生都在学习杜尚法典。

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三个世纪的塞尔维亚人很快遇到了胸怀“大奥斯曼梦想”的疯狂伊斯兰教徒——奥斯曼土耳其,这是塞尔维亚历史课本中“塞族国家二次灭国(一次是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开端。从1389年科索沃战役开始。这场战争是奥斯曼帝国立威之战,而塞族的拉扎尔沙皇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当然,在战争的最后一名诈降的塞族贵族杀掉了奥斯曼土耳其主帅穆拉德一世,这也是塞族神话“决死的刺杀”的由来。而塞族悍不畏死的精神更在日后引发了一战。

奥斯曼土耳其对塞尔维亚进行了历经五个世纪的统治,而在后期依靠着沙皇俄国的帮助塞尔维亚逐渐地恢复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元气。事实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塞族从来没有真正被奥斯曼人消解,与之相反的是塞族文化反噬了奥斯曼人。到1882年塞尔维亚王国成立时,已经有奥斯曼兵团为塞尔维亚而战。在1910年的一次、二次巴尔干大战之中,塞尔维亚军队完全的压倒性的收复了科索沃,并且没有多征服半分土地。

“我们只要我们的完整的塞尔维亚,我们不要别人的国土和别人的国家”

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不会忘记,当年塞族伟大的领土伏伊伏丁那,现在还在奥匈帝国手中,被奥匈帝国压迫。

正如塞尔维亚国歌写的一样,塞尔维亚的土地和人民,将永远紧紧团结在一起。任何一个塞族公民,都不能看着伏伊伏丁那就这样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手持勃朗宁自动手枪,连开七枪杀掉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在他的心里,他只是为了伏伊伏丁那,为了塞族而报仇。但他想不到的是,奥匈帝国上层的那帮杀人魔早已磨刀霍霍等待一个借口来等待他们的血腥欲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联盟·从牢不可破到一碰就碎

1914年一整年,奥匈帝国没有再塞尔维亚身上占到一点便宜。弗朗茨王朝调兵遣将,但是却在塞尔维亚接连吃到三场动摇国本的大败。正所谓“打不过就叫人”,于是乎德国和保加利亚也毫不要脸的在1915年加入了战争。1915年,同盟军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族三次灭国。

当然,正所谓正义必胜人民必胜。1918年,同盟国最终战败,巴尔干多个国家组成联盟,日后形成了南斯拉夫王国。这是第一次斯拉夫国家大整合。塞族当然乐见其成,塞族政治家还尽心竭力促成了联盟。但是他们却万万想不到,这个联盟……

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此王国包含原先独立的塞尔维亚与黑山两个王国,以及原属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包括原属奥地利帝国的卡尼奥拉 、施蒂利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大部分,奥匈帝国外莱塔尼亚(匈牙利王国)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以及奥匈帝国直辖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南斯拉夫王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也颇有些分裂多党制的味道。在联盟之初,多国政府与皇帝之间就因为首相人选发生了大规模冲突,这也被称为“首次政府危机”。而随后这种类分裂多党制的弊端再次显现——首相普罗蒂奇是激进党领导人,而柳博米尔·达维多维奇 领导民主党,推行高度集权政策,令一些克罗地亚代表转向反对派。不过,激进党只有三人担任部长,相对于民主党的十一人,结果普罗蒂奇在1919年8月16日辞职。达维多维奇于是与社会民主党组成执政联盟。新政府没有取得大多数,但临时代表制规定的最少人数是一半代表附加一票,反对派就抵制议会。政府未能肯定支持者会全数出席会议,结果会议失败。达维多维奇马上辞职,但无人能组织政府,故此他再度成为首相。反对派持续抵制政府,政府惟有以紧急法令治国。反对派谴责政府,并成立议会共同体,表示坚决支持议会制。达维多维奇难以支持大局,向国王请求马上选出立宪会议未遂,惟有辞职。

(普罗蒂奇)

塞尔维亚此前一个版本的历史教材是这样形容这段历史的——提名,上任,辞职,无限循环。颇有些英国滑稽戏的味道。就这样一个联盟,不像联邦,不像邦联。团结的时候甚过一党优势制,但分裂的时候比邦联制美国还要分散。

正是从之前我们提到的党争开始,克塞政治矛盾开始迅速激化。塞尔维亚有句俗语,叫“不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不会撞碎”。一个篮子里的克罗地亚民主党和塞尔维亚激进党至此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斗争。第二次斗争是因为立宪——塞族政治家认为应当向皇帝效忠,但是克族政治家却害怕向皇帝效忠之后南斯拉夫变成下一个德意志帝国。最终还是当时还听话的科索沃投下了赞成票,南斯拉夫王国才“一票通过忠于皇帝”。这一法案的百转千回可比法三共法案来得复杂多了。

(帕希奇)

塞尔维亚的政治家认为,塞尔维亚应当为统一南斯拉夫诸邦,正如统一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和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在当时大塞尔维亚仍然掌控着整个南斯拉夫的话事权,政令可以退行下去。但是这就导致了在王国成立后几年,克罗地亚愈来愈抗拒塞尔维亚中心的政策。克罗地亚农民党领袖斯特耶潘·拉迪奇就因为政治原因被监禁,在1925才获释并重返议会。

1930年代末,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计划建立按种族区分的联邦行政区,内部局势更紧张。前者希望马其顿、伏伊伏丁那、黑山与塞尔维亚合并,克罗地亚则想与达尔玛提亚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并。至于拥有多数波斯尼亚穆斯林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双方都宣称拥有其主权。当时,纳粹德国迅速扩张领土,令形势有变。1939年,保罗亲王任命德拉吉沙·茨韦特科维奇为首相,希望能与克罗地亚达成协议。接着,在8月26日,玛切克成为副首相。同日,克罗地亚省成立,更拥有独立议会,领土包括今克罗地亚与波黑西北部。于是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变成少数民族,这个时候乌斯塔沙也跳出来了——乌斯塔沙也不满领土分配,认为克罗地亚应该拥有波黑全境。

矛盾正在激化。

联盟·现在是铁托时代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次战争从欧洲大战彻底变成了世界大战,战争也不再是无限制潜艇战这类洒洒水的小玩意儿,而是彻底出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巴顿将军千里突进这样的纵横捭阖的超大规模战争。当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南王国统治阶级终究没能保持住自己的气节。1941年,保罗亲王代表南王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三国公约”,宣布绥靖。这引发了塞族公民近乎疯狂的愤怒,这代表着大塞尔维亚梦想的破碎。就在当月塞族学生掀起了贝尔格莱德十万人示威,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十八岁的彼得二世推翻了保罗亲王。他的上台一度被视作“公民的胜利”“斯拉夫人的胜利”,但最终大家才发现这不过是大帝国的胜利,和南斯拉夫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位彼得二世,几乎啥都没干,当外国军队杀进南斯拉夫,他跑的比谁都快。

不久之后,米兰·雷迪奇将军建立了塞尔维亚傀儡政府,尊彼得二世为皇帝。此时的雷迪奇还在兴奋异常——自己终于成为了政府首脑,但他不知道,此时的民心早已被另外一个人抢去。

1919年,南斯拉夫的几个社会民主党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统一代表大会,成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新党决定加入共产国际。1920年,在武科瓦尔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更名为南斯拉夫共产党。1921年,该党被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宣布为非法,转入地下活动。1937年铁托被共产国际任命为南共临时总书记。二战爆发后,一开始南斯拉夫共产党由于受到苏德协定的影响,并没有实际参与对德作战,1940年以前,甚至还一度加入反战活动。

转折点出现在1937年南共五大,斯大林选择了一个克族来开组南共,他就是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在巴尔干的土地上,铁托积极引领游击队击杀侵略者。他身先士卒,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身先士卒的敢死队”“斯拉夫人的形象象征”。二战后南联盟成立之后,铁托则用铁托主义治国:主张采用较温和的分权模式治理国家,美国人认为铁托主义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政治理论体系相比,是一种较稳健和自由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铁托认为,在各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必须基于这个国家本身所特有的条件而有别于其他国家。在铁托时代,这就意味追求共产主义的目标应该独立于(而且经常是对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政策。这一目标导致铁托支持以色列的存在和以色列国的建立,而和苏联不同。

这不社会主义。

也正因此,所谓的铁托主义只能在“大铁托时代”才能适用,因为这完全依靠铁托强大的个人号召力,所有人信服铁托。而当1980年这样一个万世一系的天下共主离开人世去见马克思,也就没什么现世的政客相信当年铁托留下的理论了。当然,这和美国一直以来所推崇的“和平演变”当然也是有关系的,再加上铁托主义并不喜欢钳制文化批判……

于是南斯拉夫后期比地图头的SSSR还惨。戈地图,叶窃国,铁威权,三大图腾。

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往民主化推进,东德的昂纳克、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胡萨克在大规模改革呼声中被迫下台,其中罗马尼亚更是将大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直接处决,南斯拉夫也废止共产党一党专政决定实行自由选举,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国已经开始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如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等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身为南斯拉夫中心国家塞尔维亚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行将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的自治权力取消,引发了科索沃在1990年7月宣布独立,从此南斯拉夫国内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内战。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同时宣布了独立,鉴于斯克两国已展开独立,于是波黑政府也走上了脱离联邦之路。1991年9月8日,马其顿共和国举行了独立公投,其中有95%的投票人赞成马其顿脱离南联邦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告独立。马其顿独立是美国直接下场指导南联盟各国脱离南联盟的第一次——在欧盟和美国的帮助下,马其顿和平独立。而此前的独立都是美国的NGO指导完成。

12月1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意大利、波兰五国于威尼斯宣布了“南斯拉夫联邦已不复存在”,这一日被塞尔维亚历史课本记录为“耻辱的一天”,南联盟被五个没有加入南联盟的国家宣布了解体。对于这个结果,塞族人显然不认账。他们和黑山组成了二元制国家塞黑,成为南联盟正统继承。不过某国主导的联合国并不希望铁托遗梦继续在巴尔干半岛阴魂不散,在1992年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南联盟被联合国逐出。

没过几年,波黑宣布独立。但是按照奥巴马的话,“这次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仍然保留了一个塞族共和国实体,并且波黑不能奈他何。很快,科索沃寻求独立。这次,美国人、西欧人、北约人、西方人、资本主义人决心不让塞族共和国的事情再次发生,他们必须彻底的拆散塞尔维亚,彻底的让塞族一分为N,尽管从公元后六世纪科索沃就是塞尔维亚的固有领土。

美国人权理事会一位不具名官员曾在统俄报采访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塞族在人权眼里一文不值”

战争·人权高于主权

1990年,科索沃在美国和北约,俄罗斯史学界和塞族历史学界普遍这么认为,但是这件事没有定论的支持下开始了所谓的“为了人权的独立斗争”(语出纽约时报)。他们在当地屠杀塞族人来获取西方大国的好感,并且广泛制造“我们被塞族迫害”的舆论。事实上,连大塞尔维亚主义者米洛舍维奇都曾亲切的说“科索沃是我们的兄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家人”。

在1999年3月23日,美国巴尔干特使理查德·霍布鲁克宣布所谓的朗布依莱协议和平谈判失败,克林顿政府宣布不再进行任何外交努力,对南斯拉夫进行无差别空袭。七十八天噩梦就此开始,塞族从来没有想到的一场噩梦开始了。数千年前他们曾经用刀枪赶走了保加利亚侵略者建立了塞族的国家,但是这次面对天上来的威胁他们却无能为力。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轰炸。当时俄罗斯电视台有评论指出,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就是,不打不服,亡国为止,灭族为止。截至目前,美国仍不承认他们对塞族进行了“种族灭绝打击”(语出尼克里奇政府),而美国人反而控告米洛舍维奇“对科索沃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

北约向990个目标发射2300枚导弹、投掷14000枚包括贫铀弹和集束炸弹在内的炸弹。超过2000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88名儿童,数千人受伤。超过2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撤离;南斯拉夫官员称北约的空袭摧毁了300多所学校、图书馆及超过20家医院。至少40000间房屋被夷平或损坏,约90处历史和建筑遗迹被损坏。

联合国认定,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进行了种族灭绝。

指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当地时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5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当场炸死3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名其他人。北约和克林顿政府始终声称是误炸,而国际特赦组织支持北约的解释。这一次的事故极大地削弱了南联盟以及后来塞黑的外交形象。而这次事件也彻底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站在了一起。

这次事件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北大学生打出标语不考托(托福),不考寄(GRE),一心一意打美帝。香港公民围困美国驻港办事处长达三十六小时,连台湾省公民都要求李登辉当局“驱逐在台美国人,恢复中国主权,打击帝国主义”。

最终,米洛舍维奇,代表南联盟投降。塞族人认为这又是一次灭国。

尾声·未曾设想的道路

从五八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到五月就是二十一年。在这二十多年,塞族经历了风风雨雨,岁月变换。先是南联盟最终变成了塞黑,2006年又出现了被“中国勇夺世界杯”短片调侃的塞黑分家,克塞争端一直未曾解决,而科索沃代表甚至在前几年公开出现在联大会场并借用美国人的个人特权问题时间发表讲话。若不是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站在塞方这一边,科索沃早已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

塞尔维亚歌曲“如果我们像中国一样强大”之中曾说,如果我们向中国一样强大,塞尔维亚将是一个大国。大塞尔维亚,是他们一直的梦想。当然,他们的梦想还要写下一个注脚——哪怕是他们统治巴尔干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向外辐射文化,却并不做任何的武力镇压。他们只想要圣经中“上天赋予塞族的土地”,并不愿侵占“别国神圣的领土”。

这就是塞尔维亚,中国在欧洲最铁的哥们儿;这就是塞族,中华民族在欧洲最铁的兄弟。

本文或许并不客观,因为是中国大陆非专业史学家写的。本人自认为是普通球迷,偶尔在模联会议里喊喊“足球治国”,仅此而已。

————————————

主要参考资料(因本文作者能力精力有限,不在文内加详细参考资料标记):

首先声明:本文参考了从尼曼雅王朝到塞尔维亚共79个维基百科条目以及相关百度百科条目,另外感谢bilibili的up史图馆,并感谢淄博市模拟联合国协会多位好友的支持和赐教,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很长,看到这儿各位就可以滑进评论区了。本着良心,把参考资料都列一下。

Georg Wildmann, 2004.11, “Der AVNOJ-Beschluss vom 21. November 1944 - Besiegelung des Schicksals der Deutschen Jugoslawiens”

江秉彝,2007,〈南斯拉夫疆界与民族冲突(1991-2006)〉,硕士论文,东海大学政治系

The events Surrounding the Battle of Kosovo 1389 and its cultural effect on the Serbian people by Mark Gottfried

The Battle of Kosovo: Early Reports of Victory and Defeat by Thomas Emmert

The Kosovo Legacy by Thomas Emmert

The Battle of Kosovo Serbian Epic Poems edited by Charles Simic

吴贞正, 南斯拉夫民主化进程之研究,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 1992

李浩维, 族群冲突的理论与实证:以前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为例,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 2006

马细谱. 南斯拉夫兴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097-1140-8.

足球周刊, 欧洲杯50年, 体坛周报社: 64, 2008

歌曲“如果塞尔维亚像中国一样强大”——bilibili.com

 1999:反美游行 民族主义新浪潮.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2008-07-18 [2009-12-03]

BBC: Nato's bombing blunders 战争遇难者详细名单

1999年5月12日《新闻联播》

新闻特写:朱颖父亲痛悼女儿女婿.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99-05-10

新华社短评: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 新华社. 1999-05-02

强烈抗议北约暴行. 人民网

Byman, Daniel. L and Waxman, Mathew C. "Kosovo and the Great Air Power Debat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Krieger, Heike. The Kosovo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 Analytical Documentation 1974–199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521-80071-6

千田善 (2002年11月21日).なぜ戦争は终わらないか ユーゴ问题で民族・纷争・国际政治を考える.日本:みすず书房. ISBN 978-4-622-07014-6

Audio clips: Traditional music of Serbia and Montenegro. Musée d'Ethnographie de Genève. Retrieved 25 November 2010

张志涵,2005.1,〈后冷战时期族群冲突与血缘国干涉〉,硕士论文,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

赵乃斌、汪丽敏编,2002.7,《南斯拉夫的变迁》

许绶南译,Mihailo Crnobrnja著,1999,《南斯拉夫分裂大戏》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09-23]

潘志平, 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民族和当代民族分离主义, 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79, 1999

最后

本文编者认为维基百科的看法以及引述的资料“更多来自台湾省”,因此本文力争不使用维基百科所使用的观点,不使用维基百科所提供的说法。更多时候在评论和战争结果等我们引用了统一俄罗斯报、今日俄罗斯报、塞尔维亚本国媒体等,包括大陆媒体和大陆著作。品种驳杂,不再一一列举。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