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2016-2020之四:意大利风蓝军,三中卫引领时尚

冬天内容 冬天内容

从我们前面的文章中好像给了大家一个片面的观感,在2016-17赛季时期的英超,似乎瓜迪奥拉打造的“新蓝月军团”是唯一的主角,甚至有人提醒我们那个赛季的冠军是切尔西啊,为什么提及的这么少?

其实大家需要明白,切尔西之所以能在那个赛季至少是前半段可以“猥琐发育”,为最后拿下冠军奠定基础,这得益于瓜帅和曼城过于光芒万丈,吸引了过多的流量,让大家对如何克制曼城这种“外星踢法”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而对孔蒂这种看似重视防守实则非常先进的三中卫体系制衡不足,直到蓝军一举拿下13连胜吃足了积分之后,才被波切蒂诺的热刺遏制住了势头,但是偶尔的一次的制衡并不能教会整个英超对付切尔西,没有欧战牵挂的孔蒂带领球队最终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意大利风格浓郁的切尔西,在英格兰掀起了一股“三中卫”风潮。

切尔西选择三中卫体系,是历史的必然

2015-16赛季,切尔西中途换帅,穆里尼奥再次离开斯坦福桥,希丁克再度出山率队取得15轮不败的骄人战绩,最终英超卫冕冠军以12胜14平12负积50分结束赛季,比降级区排位最高的纽卡多出13分,却落后欧战区排在最后的曼联16分。切尔西到了必须改变的关头,老旧的4231体系已经完全被对手研究透彻,蓝军急需做出改变。

俗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三中卫”这股风潮可以追溯到2014年世界杯上范加尔的荷兰队,只是后来他对曼联的改造并不成功。2016年欧洲杯后,在尤文图斯和意大利国家队都取得不俗战绩的孔蒂走马上任,也带领球队走向了新战术的改革。孔蒂一直是意大利式三中卫的代言人,无论在尤文图斯还是意大利队,凭借着意大利传统的链式防守战术和严谨的整体战术纪律,孔蒂的352阵型总是所向披靡。

以孔蒂入住斯坦福桥为标志,2016-17赛季可谓是“三中卫”全面复兴的一个赛季,无论是西甲、德甲还是英超,甚至在遥远的中国,似乎每位教练都对三中卫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大趋势上看,切尔西的三中卫体系势在必行。但是,孔蒂上任之后则表现出了自己的稳健,他并没有急于改造4231体系,而是保留了这套非常适合阿扎尔进攻的体系,并通过引援补强后继续运行,这样不至于引起球员们的不适应。结果这套老旧的体系并没有因为坎特、马科斯-阿隆索、大卫-路易斯等人的加盟而焕发新生,反而继续被对手们从容克制,和瓜迪奥拉的惊艳战术比起来,孔二楞子的亮相非常不成功。直至在第六轮他们被阿森纳3-0击败……

在经历了试错后,球员们都知道之前的体系已经穷途末路,每个人都愿意全身心投入去赢得比赛,当球队落入谷底后,新战术就成为了救命良药,而不是主教练一厢情愿的瞎折腾。此时,他推出了切尔西版三中卫体系,球队可以在343、541之间切换,这次变革成为了蓝军战略上的转折点。这次技战术改革让蓝军顽强坚韧的DNA融入了孔蒂三中卫体系的躯体,公平的讲孔蒂的体系一点都不艺术,甚至可以说非常容易看懂,就是用体能输出去换取到位率,达到防守回的来、进攻上的去这种理想的弹性状态。

当不知道为球队储备什么的时候,那就储备体能吧,毕竟认知的提高需要天赋和时间,孔蒂的这种简单反而让球队实力快速增长。看起来容易懂的战术,反而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防守:重心后置的弹性防守

毫无疑问,孔蒂的三中卫体系首先为切尔西提高了防守能力。相对于此前的四后卫体系,三中卫体系在落位防守时中心更加靠后,加强了对禁区附近的防守兵力,也增加了整个防线的宽度,阵地防守的情况下能应对大多数进攻方式,包括曼城的内锋回撤接球。在中场的中路,切尔西拥有坎特和马蒂奇这对防守能力极强的组合,想要阵地战打破中路无异于痴人说梦。同时两个边锋在防守中的理想状态是落位到边前卫位置协助边路防守,中锋科斯塔又有着出色的前场逼抢能力和非常好的防守习惯(毕竟马竞出品),在体能可以保证到位率的情况下,这一套防守体系从理论上来讲,在从容退防的状态下很难被攻破,意大利钢筋混凝土的防守被孔二楞子成功挪到了伦敦。

在理想状态中,防守的对手反击这套三中卫体系依然强大。边翼卫助攻向前,其身后是可以被对手利用的空挡,而运动能力有保证的阿兹皮利奎塔、大卫-路易斯,中场的坎特都可以帮助队友补位,配合统一的防守心态,防守反击甚至也奈何不得孔蒂的切尔西。

从输给阿森纳后,切尔西连续虐杀零封强队,第八轮3-0莱斯特城、第九轮4-0曼联、第十一轮5-0埃弗顿,这似乎让英超认识到,蓝军的铁血防守又回来了,并且他们的进攻也更为犀利。一只乌龟再巨大也不可怕,防御再好最多是打不死;但是如果这只乌龟修炼成了玄武,龟蛇一体的它,具备了顽强防守和致命反击,这就可怕了。

没错,切尔西的三中卫的体系是兼具进攻属性的,路易斯的回归极大的提升了后场出球能力,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后场出球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赘述,巴西人可以长传也可以带球推进甚至还可以主罚任意球,可以说一个蓬蓬头在后卫位置上干了后腰的活儿,非常的超值。而AZP异常全能,在边中卫的位置上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接应点和备用出球点,此时的坎特还没有被开发出向前出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停的跑动接球也为后场出球贡献了力量。另外,阿隆索前插到中前场接球联手马蒂奇,这两人的身高和头球能力也是一个不错的出球线路。可以这么说,弱队的三中卫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防守,而强队的三中卫体系则还要以提高后场出球能力为重点,切尔西做到了。

这里必须单独拿出一个人来讲,让大家更为清楚这种逻辑。马科斯-阿隆索曾在意甲踢球,更为熟悉三中卫体系下的边翼卫如何踢,而孔蒂买他来可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使用这位非常能进球的西班牙飞翼。阿隆索的进攻能力在后卫中是出类拔萃的,边路冲击、后插上射门、头球、任意球都不错,但是高大威猛的西班牙人也有着明显的弱点,高大球员打边路,一旦上去不容易回来,同时转身慢也是问题,这就需要稳住后防的卡希尔、马蒂奇去补位,展现出弹性防守的特点。

但是足球讲究转危为机,好的教练就是要用球员优点、掩盖缺点。孔蒂每场其实都对阿隆索有小调整,量化他的进攻和防守比重,造成一种战术的不稳定性,由于不断有变化,对手非常难以搞明白阿隆索要怎样进攻,在双方都不适应的情况下,切尔西球员实力更强,原始能力就能获得更大的优势,从漫长的赛季角度来看,这种很有弹性边翼卫设置让在蓝军不同阶段形成压制。

进攻:防守反击中蕴含套路

切尔西的在进攻中展现出的阵型特征是343,阿扎尔是毋庸置疑的核心,不论是反击还是阵地战,扎球王的人球结合能力总能为蓝军撕开对手防线,并且在科斯塔拉边或者回收的状态下比利时人还可以完成致命一击,在极端情况下阿隆索助攻到边锋位置阿扎尔还能和科斯塔形成双前锋给对手带来极大的压力,西班牙中锋的禁区“搅屎棍”属性总能出其不意为自己和同伴带来机会,阿扎尔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致命一击水到渠成。

扎球王和科斯塔是球队的常规火力,球队打不开局面时他俩也是最值得依靠的得分点,但是我们不能无视为他们做前期工作的人——佩德罗。西班牙边锋是孔蒂时期切尔西队毫无疑问,无可争议的“球队副中心”。佩刀虽然身处边锋位置,但是他在队中起到的是中场核心的作用,在巴萨当小弟时虽然佩德罗以打辅助为主,但是为球队所向披靡做出了很多不容易看见的贡献,来到切尔西穆里尼奥、孔蒂等都对他信赖有加,以前巴萨妖刀拉玛西亚出品的技术能力,完成串联、组织、跑位进攻、传威胁球这些任务游刃有余,是当时切尔西毋庸置疑关键棋子。

孔蒂为了将佩德罗的作用最大化,几乎让他打了所有前场位置,就是要培养他对球队的熟悉程度,用切身体会认知每个队友的跑位,以便在组织进攻中更为合理的传球。摩西就曾经表示在佩德罗身边踢球非常简单,西班牙人的锐利程度降低了但成为了一些小战术配合的中心,并且积极回防,佩德罗的灵感、经验、勤勉让整个体系运行的更为流畅。

那个赛季,各项赛事13个进球11次助攻的成绩,不能完全展现佩德罗对于球队的贡献。如果说,阿隆索、坎特、路易斯、摩西这些新援为球队的转型奠定了基础,那么佩德罗的转变则加速了孔蒂改革的完成。

任何球队都不可能保持理想状态

看完我们分析切尔西的攻防,大家一定有种蓝军不可战胜的感觉,但是我们前文中一直在用“理想状态”这个词,令人惋惜的是切尔西的球员们不可能永远保持这种“理想状态”。阿扎尔不可能永远去勤勉的防守,如果一直如此他也将不是扎球王,特别是随着胜利的累加,当初急于赢球的心态必然会发生改变,拼命执行教练思路的勤勉自然会消退,作为球队头牌他确实应该将更多精力投入的进攻中。

但是由于阿扎尔的回防不利,切尔西的落位防守到了后期常常变成532,中场覆盖能力下降的同时,整个左边阿隆索、马蒂奇、卡希尔三个大个子球员灵巧不足的问题也充分暴露,甚至出现过被对手的突破高手一人打穿的情况。当对手集中速度、技术优势猛打左路必然会出现防守不到位、中路因补防而空虚的情况,热刺在第二十轮就是在自己的右路积累了优势,埃里克森空位传球,阿里利用中路空位后插上头球完成破门,为各队打切尔西树立了典型。随后切尔西零封对手的机会大幅度降低。

事物总是处在发展中,人也不是机器不可能总是全身心投入,当年的冠军切尔西就是如此,一个赛季后的第五就很说明问题。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