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国世界杯记忆:扎营在“洗浴中心“的英格兰

博略足球 博略足球

继续德国世界杯回忆的第二篇。持证采访的另外一大福利就是可以去球队所在的大本营,也就是球队比赛之余训练备战的地方采访。除了观看训练,有时候还可以参加球队的新闻发布会,在混合区采访球员。老实说,去探营的话可写的素材远比赛场要多,毕竟赛场里的很多镜头也许电视机前的观众比记者还看得清楚。作为长期关注英超的小编,每次世界杯和欧洲杯的焦点都离不开英格兰这支球队,第一次探营当然首选英格兰。

洗澡镇探营英格兰

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官网的媒体频道会定时更新球队的训练计划,一旦有公开训练和发布会,就非常适合探营。德国世界杯我和同事都把精力集中在了看球上,但也会偶尔抽空去球队的大本营,英格兰就是我的第一目标,毕竟平时写英超为主,对三狮军团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英格兰队把大本营选在了德国西南部黑森林的巴登巴登,这个地方直译其实叫做“洗澡洗澡”,也有人干脆叫做洗澡镇。顾名思义,就是洗浴的地方,这里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著名度假旅游和休闲之地,说是整个西欧的“洗浴中心”也不为过。早在十九世纪这里就已经成为欧洲的夏都。每年夏天,各国王侯权贵冠盖云集,古罗马人还在此留下了古浴场遗迹,另外还有德国最古老和豪华的赌场,其历史甚至比摩纳哥的蒙地卡罗赌场更为悠久。

记得那时候英格兰媒体一直都在说,巴登巴登因为英格兰的到来而变得不同寻常的热闹。很多狗仔们就守在镇上,专盯英格兰太太团们的夜生活,相关报道至今都能在网上查到。最著名的八卦就是在一家俱乐部里太太团和德国球迷的混战,最后以女人的胜利而告终。

我是在6月8日这一天抽空去的巴登巴登,当然不会像英国小报那样去盯太太团,目标直指英格兰的训练营。从法兰克福坐区间火车过去大概差不多两个小时,找到那地方可不容易,球队的训练场在一座山顶上,原属于当地一家叫做米特伯格的业余俱乐部,距离巴登巴登镇中心还有十几公里。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出租车,花了14欧元才爬到山上,本想这将是一趟艰苦之旅,但没想到这里竟然竟然是媒体人的天堂。

为了方便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稿,英足总出资在训练场旁搭起了一个巨大的临时帐篷作为媒体中心。这里可以容纳上百名记者,内部的装修以象征着英格兰队的红白色为主,四面都是英格兰球员的巨幅照片,英足总制作的媒体手册随处可以领到。这里还随时提供丰富的自助点心、水果和饮料,其丰盛的程度丝毫不比星级酒店差。

训练场上,记者和球员几乎没有什么距离感,我到了不久英格兰全队也刚好抵达,特里、兰帕德、杰拉德、鲁尼等一个个球星就从我身边悠闲地走过。那时候还感慨,电视上看不觉得,真人从旁边走过时,才发现兰帕德这么高,鲁尼一点都不胖……

那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参加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杰拉德和贝克汉姆,当时他们说的什么已经完全忘记了,只记得我准备写稿的时候,新闻中心大屏幕上的BBC节目已经制作好了几分钟前的新闻发布会节目,并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

德国的世界杯球场

2006年世界杯在德国的12座球场举行,熟悉德甲的朋友应该对这些球场都不会感到陌生。在我去过的九座球场中,感觉最惊艳的当然是慕尼黑的安联球场了,特别是入夜后,两千多个气垫组成的外墙体会根据比赛的不同而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很远都能看得到。

德国球迷喜欢把它称作“安全带”或者“橡皮艇”。之前曾以为这座球场是专为世界杯而修建,实际上是慕尼黑市民早在2001年就投票决定兴建一个全新球场。本来是慕尼黑1860和拜仁联合出资建造,后来1860宣布无力支付贷款,拜仁承担了同城对手的那一部分贷款后,从此球场就成了独有的球场。

看球最爽的当属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伦球场。多特的球迷肯定比我更清楚这座球场的故事。这里最早是为了1974年世界杯而修建的,后来才成了多特蒙德的主场。

世界杯前球场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原本独立的四面看台被连接了起来,为了符合国际足联的要求,著名的南看台也增加了有靠背的座椅,另外还安装了最新的音响系统。威斯特法伦球场的记者席位置很低,就在两队教练席后方不远,距离场地非常近,看球效果一流。唯一遗憾的是,国家队毕竟不是俱乐部的比赛,真想体验一下多特蒙德的南看台气氛,还得回到德甲。

相比于威斯特法伦,决赛地柏林奥林匹亚球场的观赛效果就差多了,因为这是所有球场中唯一的一座综合性运动场,草皮外围还有一圈跑道。1936年,美国著名田径选手杰西·欧文斯曾在此一举夺下四枚奥运金牌,1974年也承办过世界杯。更夸张的是,以前看台和跑道之间还有2米7宽的壕沟,在国际足联的出于安全考虑的要求下,最后这条壕沟也被填平了。

对我来说,最特别的还是莱比锡的球场。本身这座城市就是唯一的全境都在前东德的举办地,而中央球场位于市内的一片森林内,曾经是德国最大的体育场,能够容纳10万人,新落成的专用足球场就在原来体育场的正中央,外部已经修建起一圈8层高的建筑物,如果走近这些建筑物的话,根本想不到它们的身后还有一座巨大的球场。

媒体中心所在建筑内部装修颇有德国特色,甚至像一幢政府的办公楼,而有些有意思的是,从媒体中心进入看台的时候,还要穿过一座桥,桥下是原来的看台,现在已经成了一片草坪。而像这样连接新旧看台的桥共有18座,莱比锡的球迷一直把这里当作是城市的一件艺术品。

其实,德国还有很多不错的球场,完全具备举办世界杯的条件,世界杯前的友谊赛去过杜塞尔多夫,还经过不莱梅的维泽球场,为了看看大众汽车的总部和他们的汽车博物馆,我还专门去过沃尔夫斯堡。在世界杯期间,只要有德国队的比赛,大众竞技球场就开放,球迷们聚集到这里通过大屏幕为自己的球队加油。整个城市人口不足20万,没有比赛却能爆满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说到沃尔夫斯堡再多说两句,这里完全因汽车而存在。狼堡市民中的40%都在大众汽车厂上班。2000年,在已有66年历史的大众公司兴建了一座融服务、展览、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大众汽车城。它的中心是被称为“公司论坛”的一座玻璃大厦,通体透明,旁边就是横贯沃尔夫斯堡市的人工运河。

提到大众汽车,就不得不说著名的“甲壳虫”。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经济复兴的时代,“甲壳虫”汽车当年足足生产了2000多万辆才光荣退休。现在,它已经作为新的休闲式汽车再次进入普通的家庭,许多德国人喜欢亲切地称它为宝贝。在大众博物馆,记者就看到各式各样的“甲壳虫”,从1955年的老款到2005年的概念年,足有五六十款,虽然他们少了奔驰的高贵,没有各国名流的尊贵坐骑,但正如这里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甲壳虫可以说是汽车真正惠及普通大众的象征。”

让人羡慕的草根足球

在德国采访世界杯,基本上过着赛场和驻地两点一线的生活,决赛前在国际足联媒体频道上看到了关于记者沙滩足球赛的消息,各国记者都可以报名组队参加,然后在7月2日和3日世界杯休战期间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的外场进行决战,据说还有丰富的奖金。可惜那时候身边难以找到组队的媒体同行,虽然不需要什么装备,但没有队伍就不能报名,想组队踢球的想法只好作罢。

在德国,想要踢球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当时,德国足协是一个拥有着600万注册球员的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协会之一,就连女足注册球员都达到了80万。在人口8000万的一个国家里,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了得。虽然这里不像南美的孩子们可以在街头就摆起球门开踢,但想要找到一块专门的足球场地,然后和聚集而来的人们踢踢野球也是非常方便的事情。当时一个在亚琛留学的朋友就对我说,如果一群人在一起踢野球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组成一支队伍,然后去德国足协注册,这样可以参加各种商家举办的赛事。而更为正式的业余俱乐部还可以参加各个地区的小联赛(比如巴伐利亚州联赛),如果有机会晋级,就可以打上南北两个地区的业余联赛,而再往上可就是德乙和德甲了。为了保护本国足球的发展,南北地区的业余联赛至少要有6名德国的24岁以下球员,2名21岁以下球员。

世界杯期间曾经去过一趟著名的大学城海德堡,去见一位在德国最大软件公司SAP公司工作的中国朋友,他和我分享自己刚刚踢球的经历,让人羡慕不已。SAP当时是世界上第三大软件公司,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有很多知名的体育数据相关的软件都是他们开发的,德国足协也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每年公司都有一天定为“足球日”,美国、英国、法国甚至以色列分部的人都可以在这一天回到德国总部来参加这里的足球盛会(费用全部公司负担)。比赛形式为6对6,自由组队,结果一共有162支队伍报名,据说这里面还有爱尔兰前国青队员。比赛时间从早上8时一直比到晚上10时,每场比赛上下半时只有10分钟时间。而162支队伍被分成26个小组,每组只有第一名直接出线,净胜球最多的6个小组第二名也有机会晋级,接下来就是32强淘汰赛,直到产生最后的冠军。朋友所在的小组最终没有出线,他还连叹自己体力跟不上,到了第五场小组赛时几乎虚脱。

后来我才知道,SAP创始人之一的霍普,就是霍芬海姆的老板。那一年霍村还在德国地区联赛征战,世界杯后霍普请来了朗尼克,霍芬海姆才完成了两级跳。

抽空去了一趟荷兰    

世界杯淘汰赛后终于有了两天休息的时间,我抽空“出国”了一趟,来到距离德国边境不远的荷兰第四大城市格罗宁根,会会已经多年不见的大学老友兼同乡。 说是“出国”,其实就好像咱们去临近的湖南一样,没有任何边境检查,从不来梅往西北一个小时,转上荷兰铁路的列车后,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窗外的奶牛和风车渐渐多了起来,一路上只见平原,不是牧场、油菜地就是麦田。据我的同学介绍,荷兰人没有山的概念,他所在的格罗宁根大学,还是特意选在了一个高出周围几米的“高原”上而建,以显出皇家特色。

说是荷兰第四大城市,其实这里也只有17万人口,在我们看来充其量就是一个小镇。由于拥有荷兰三家皇家大学之一的格罗宁根大学,这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城,现在大约有4万多学生。原想来到了荷兰可以稍微远离足球,但没想到这里也被浓浓的世界杯气氛所包围,城市中心的每个酒吧门口都有直播球赛的广告,而且会在直播球赛时推出“HappyHour(快乐时光)”活动,届时啤酒全部半价,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到酒吧看球。即便是现在荷兰队已经被淘汰出局,年轻人还是乐衷于讨论每场比赛。

我的朋友说,他现在很矛盾去不去酒吧看球。就拿之前荷兰队的比赛来说,他曾经跟当地的朋友一起看了一场,结果被那阵势吓倒了:喝啤酒肯定是必要的,而且你必须选择支持荷兰队,荷兰队进球后还要随时做好被好友扑上来“亲吻”的准备。无论比赛输赢,比赛结束后肯定要换一家酒吧,在这里继续喝酒加填肚子。接下来还有第三波——去可以跳舞的酒吧High一顿,通常下来就已经是凌晨3、4点了,如果你还有劲的话,可以选择到安静的酒吧继续坐坐,直到天亮再回家睡觉。“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能睡这么少,有个荷兰朋友世界杯期间每天通常凌晨4点多才回来,但我早上8点起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在阳台上看报纸了。”我的朋友说。

临回德国的时候,朋友还告诉我,格罗宁根还拥有一家荷甲的俱乐部,最让他们自豪的就是荷兰飞翼罗本。

作为荷兰队在这届世界杯上表现最出色的队员,罗本曾经在格罗宁根效力过一年。罗本的家乡就在小城更北方的贝杜姆,2000年,当时年仅16岁的罗本仅用了一个冬天便从一名训练生升级为格罗宁根队的主力球员,并被评为该俱乐部年度最佳球员。我这位同学还有一个中国朋友,去年就在格罗宁根的一家超市里无意中看到了罗本的身影,要了签名后还兴奋了好一阵子呢!

未完待续……

我的德国世界杯记忆3

听谢亚龙讲他的叉腰肌    

梅罗的第一次世界杯

蓝色的决赛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