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打之年的皇萨球星缘何背井离乡?

白宁

1956年,西班牙,毕尔巴鄂。

这是欧洲冠军杯诞生的第二年,坐镇主场的毕尔巴鄂竞技迎战来访的匈牙利捍卫者俱乐部。对于客队而言,2-3的最终结果并不会很难接受,毕竟差距不大,回到主场翻盘的希望很大。

1956年的捍卫者俱乐部

正当球队上下准备班师回朝进行休整时,一个突然的消息从国内传来,他们立即决定暂不回国,选择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作为临时主场踢第二回合。终场比分3-3,捍卫者以5-6被苦涩地淘汰出局。

这场比赛结束后不久,球队由于遭到FIFA和本国足协禁赛开始了世界巡回表演,队内的三名大牌球星不久后也分别加盟皇马与巴萨,离开了自己的老东家,此时的他们依然无法回到祖国。

图片左右分别为柯奇士和齐博尔,中间是巴萨名宿库巴拉

前往巴萨的两位球员名叫齐博尔与柯奇士,前往皇马的是后来名扬天下的普斯卡什,而那件让球队所有人放弃了主场优势滞留异乡的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作“匈牙利革命”。

皇马传奇普斯卡什

这场革命爆发于1956年的10月23号,但众所周知的是,一件事情的发生绝对不会毫无预兆,还是让我们先把时钟拨回到二战快要结束的那段日子。

1944年12月,此时的轴心国步步败退,即将要到达灭亡的边缘。苏联红军气势如虹,一路向西前进,就在此时他们已经占领了曾是轴心国的匈牙利,或许是出于对苏联的惧怕,匈牙利的临时国民议会接受了匈牙利共产党的政府建设方针,此时的匈共还只是一个小党派,后来规模逐渐扩大,与社民党合并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1949年,该党在选举中获胜,同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国徽

此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名叫拉克西·马加什,在国家建设方面,与大多数东欧国家一样遵循的是苏联模式,不过这位老哥不满足于此,他本人的行事风格也照搬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无数的知识分子和国家精英被大批的投进集中营,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和酷刑。

拉克西·马加什

同时由于战争赔款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下滑,为了提振经济,他决定也像苏联一样开展五年计划,遗憾的是他们的五年计划不仅未达成目标,反而还破坏了匈牙利原有的产业结构,造成食品、日用品短缺,民众的不满与日俱增,冲突的种子也悄悄地埋下了。

1953年5月,斯大林去世,被苏联的阴影压得喘不过气的中东欧各国终于能稍微歇一会了。这段时间各国的自由化风潮盛行,许多国家都决定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匈牙利也不例外。国内出现了以纳吉·伊姆雷为首的改革派,他们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消除冤假错案,降低物价等有助于恢复发展的措施,很得人心,恰好苏联新上台的领导人也对此前拉克西的措施感到震惊,于是纳吉顺理成章地代替拉克西成为了总理。

纳吉·伊姆雷

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可惜好景不长,新上任的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权势逐渐增大,他对于匈牙利实行的“新路线”有些不满,意欲终结它,再加上保留了党内总书记职务的拉克西一直在暗中对纳吉的改革措施进行破坏,这条“新路线”在实施了22个月后就被迫停止,回归旧政策。国内形势重新恶化,尽管纳吉努力地阐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声音还是很快地被拉克西等人压了下去,他们甚至不惜以暴力手段掩盖改革的呼声,危机开始离得越来越近。

赫鲁晓夫拿着玉米的经典图片

1955年秋天,一个专注于讨论文学以及政治的社团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成立。社团成员以青年为主,他们以匈牙利启蒙运动时期诗人白塞涅伊给社团命名为白塞涅伊俱乐部。后来为了更加切合时政,社团改名为裴多菲俱乐部,裴多菲是匈牙利1848年革命时期的诗人,这时的社团讨论的话题更为广泛,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吸纳了不少包括历史学家、作家、经济学家等一票著名学者,他们在日后的事件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一份《秘密报告》,整篇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这一报告很快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裴多菲俱乐部也组织了一场题目为“苏联党第二十次大会与匈牙利政治经济问题”的公开讨论会,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拉克西政府各项措施的声讨。

同年6月27日,裴多菲俱乐部又另举行了一场题为《新闻与报纸问题》的讨论会,此时这一团体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大,成员人数激增至6000人,他们在公开场合呼吁新闻自由,要求纳吉回归,拉克西下台。匈牙利官方很快下令禁止该团体活动,苏联也开始听说匈牙利出现了动乱,派遣米高扬前往该国希望快速解决问题。在他的建议下,拉克西以“身体欠佳”为由辞职并前往莫斯科“调养”,此后再也没有回国。

格洛·艾诺

接替拉克西的是他的下属格洛·艾诺,他竭尽全力地安抚国人,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示威活动,虽然全都以和平收场,不过这警示着人们危机仍未解除,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还是在6月,波兰爆发了反抗苏联,追求民主独立的“波兹南事件”,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匈牙利人民,他们认为自己也能像波兰人一样获得成功。

受到鼓舞的匈牙利各界人士很快开始行动起来,裴多菲俱乐部在匈各大城市都有了分设组织,人们越来越关注时事,媒体也乐于报道类似的新闻,与此同时匈牙利官方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访问,对于国内热烈得宛如将开的水一般的氛围感受甚少。

波兹南游行

水终究还是沸腾了。10月22日,5000名学生挤进了布达佩斯科技大学的礼堂,发表了一个后来被称为“十六点”的声明,声明内容包括要求苏联军队撤出匈牙利,由纳吉领导政府,实行经济改革等。10月23日,至少有25000人来到匈牙利贝姆广场,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拉倒了斯大林的铜像,这时刚刚返回匈牙利的格洛等人方才得知青年们的游行计划。

开始的时候,匈牙利领导人对此十分生气,他们发布了游行禁令,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冲突,在强大的压力之下,领导人们不得不进行妥协,对人事方面进行改组,纳吉重新出任部长会议主席,通过电台发表《告匈牙利人民书》稍微安抚了愤怒的群众,而在另一方面,格洛悄悄地向苏联请求了军事援助,很快苏联的坦克就开进了布达佩斯。

苏军的坦克进入匈牙利

这一次的冲突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由于苏联的干预,本来服务于官方的匈牙利军队倒戈向起义者,同时由于苏军开动的十分匆忙,不熟悉地形,在布达佩斯的大街小巷里晕头转向,而活跃的起义者们曾熟读过不少苏联的文学著作,便用里面苏联人自己的方法来对付苏军。

再到后来,一些会俄语的青年甚至开始同坦克里的苏军交谈,质问他们为什么要侵略匈牙利,经过不断地劝说后,坦克的舱盖打开,里面稚嫩的坦克兵畏缩地探出头来,人们开始欢呼,与苏联人拥抱,有人回忆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次人们能和外国军队如此亲密的接触。”在又经历了一些冲突后,10月28日,双方谈判,初步停火。

当时纳吉政府散发的传单

故事到这里似乎该圆满的结束了,可惜历史不是童话故事。10月31日,在匈牙利的共和国广场上,由于有谣言说该地党总部大楼还关押着不少此前被捕的人,愤怒的起义者开始攻击党总部大楼,布达佩斯市委书记决定亲自出马与起义者谈判,却遭流弹攻击,中弹身亡。听闻此事后,原本还在犹豫该不该再次出兵的苏联下定决心出兵,这一次的氛围再不像之前那么友好,很快地匈牙利全境被占领,苏联扶持的新政府上台,事件以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收场。

共和国广场受损的大楼

这一事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很恶劣的负面影响,东欧各国民心动摇,苏联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为数十年后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虽然球星们因此得到机会前往更高的平台,但面对国内生灵涂炭、一地鸡毛的状况,相信他们也是唯有一声叹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