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后,上体育课要不要戴口罩?多地发通知明确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中小学陆续复学开课,小“神兽”们相继“归笼”。由于疫情尚未结束,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在校期间戴口罩,成为各地大中小学生开学复课的标配。
连日来,多地发生数起中学生上体育课猝死事件,不少人猜测这是由于上体育课时戴口罩跑步而引发的。
一位呼吸科医生也提醒家长:
人体激烈运动之后,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这时候戴口罩会影响氧气的摄入,会影响有效的代偿。所以,做剧烈运动的时候,不建议孩子戴口罩。
N95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通气阻力都在300帕左右,虽然防护性能高,却不利于透气。孩子心肺稚嫩,一旦心肺功能受损的话,是不可逆的。
中学生上体育课猝死,具体原因仍有待调查,毕竟过去也曾发生过多起大中学生上体育课猝死事件。但显而易见的是,未成年人、儿童肺部力量相对较弱,儿童佩戴口罩既要阻隔颗粒物、飞沫等,还需要通气舒适,保证呼吸顺畅,如果体育课上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戴口罩特别是戴N95口罩,确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 专家:戴口罩跑步会影响氧气供应可对人体造成损伤
医学专家早已指出,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较平常更多的氧气,戴口罩后氧气的吸入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缺氧,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伤,还会对人体的全身造成伤害,甚至引起缺氧,存在窒息风险。
“运动可能是造成小李发生猝死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能他有一些潜在的心脏方面的疾病没有查出来,这种情况下一旦运动量大了就会发生这种风险,运动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肯定比不运动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戴口罩跑步,确实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对氧气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至于导致孩子发生猝死。”许之民说。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非常多的氧气,戴口罩后氧气的吸入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缺氧,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伤,还会对人体的全身造成损伤。”
▌ 多地明确体育课不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
虽然专家普遍建议,剧烈运动时不要佩戴口罩,尤其是佩戴N95口罩,中小学生上体育课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彼此有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但到目前为止,中小学生上体育课不需要戴口罩基本上还停留在专家建议阶段,并没有成为相关的指引条例。只有极少数城市以戴口罩指南形式提出,中小学生上体育课时可以不用戴口罩。
海南省:海南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组织学生上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时,人员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戴口罩。各学校安排室外体育课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体育课程可调至阴天或凉爽天进行。
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提出,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
长沙:根据《湖南省社会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相关指导意见,户外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操、体育课、体育训练等),在保障安全距离情况下,师生一律不戴口罩。
厦门:厦门市教育局发通知,提了10条意见,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参加体育中考时,在严格按照疫情期间防控方案要求实施的情况下,考生在考试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不戴口罩。
▌ 体育课要不要戴口罩,还需一锤定音,明文规定
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到底要不要戴口罩,上体育课时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不用戴口罩,不能一直停留在专家建议层面,必须形成科学行动,应由卫健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以红头文件形式一锤定音,明文规定。
同时,要把学生科学戴口罩纳入到当前的常识教育之中,家长、老师都不可大意。这需要卫健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士给老师、家长和中小学生补上一堂未成年人科学戴口罩这一课,及时纠错中小学生不科学戴口罩行为,避免错误戴口罩造成“不可逆损害”。
此外,为了避免潜在患者发生意外,运动量的强度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强调成绩,重在参与。
体育老师也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脸色和身体状况,有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停止运动,送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