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陈主席言论:赛制变化或致中超悬念迭起,职业联盟再画饼

Minos足球迷 Minos体育迷

六问陈主席:赛制若调整怎样合理分区保障公平?不等外援外教到齐就开赛?国青及中超二队踢中乙“板上钉钉”?降薪挤“泡沫”是否现实?国足目标卡塔尔?再“画饼”的职业联盟足协真能放手?

5月7日晚间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陈主席就国字号备战任务、联赛重启时间和赛制以及球员降薪等话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解释,意犹未尽的陈主席还想多谈一下国少队的情况无奈时间不允许被白岩松打断,不过仅仅前面的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中国足球圈“炸锅”了,下文从陈主席透露的信息里归纳总结一下,分六个部分展开探讨,当然探讨不出结果,因为脑子里全是问号。

Part 1 赛制若调整怎样合理分区保障联赛公平?赛制变化或致中超悬念迭起。

我们知道中国足协原先制定的联赛原则是“不空场、不缩编、不跨年”,现在看来仅仅是坚持了“不跨年”这项,恰恰这一项是最没有必要坚持的,2021年日本东京举办“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么我们在2021年的前几个月踢“2020年中国足球超(甲、乙)级联赛”又能怎样?“不空场”的选择放弃大家都能理解,视疫情逐步恢复观赛人数也能够使俱乐部和球迷接受,毕竟门票收入并非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不缩编”这个原则放弃则成为“重磅炸弹”,马德兴老师直接称其为中国足球的又一次“历史大倒退”,笔者甚为赞同,不要用直接结束联赛的那些例子来比较,人家那是赛季进行中,我们的赛季尚未开始。

倘若中超分区势在必行,如何分区才能保证公平性?按照上赛季的成绩分的确相对公平,却无法有效避免短时间内的舟车劳顿,如果按照地域南北分区,那么球队的确能够缩减联赛间的旅途,却又不可避免的面临强弱不均之难题,比如恒大、上港和苏宁这3家中超4强集中在南区,足协杯冠军申花也在南区,再就是重庆、卓尔、富力和深圳(天海宣布解散深圳递补)北区的国安和鲁能对手是谁?两支升班马黄海和永昌,正在复苏的大连和正在坠落的华夏,中游的泰达和建业,其实无论怎么分都不公平,这是破坏联赛完整性规则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这个保障不了联赛公平性的分区制中超成真,那么今年中超必定悬念迭起,冠军和亚冠资格的争夺不一定依然是前些年我们熟悉的那些球队,保级战役也会添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原本目标就是保级的球队来说倒是平添了几分趁乱突围的机会,依然希望中超能够完整踢完新赛季,哪怕稍微跨年亦无伤大雅,至少赛程再密集就算是一周三赛对所有球队来说都是公平的,现在考虑赛程并不能确定的亚冠以及世预赛有点想得太多,倘若这两项赛事因为国外的疫情延期到明年或改为赛会制(大概率事件),我们却把自己的联赛给平白无故的“牺牲”了,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会再一次缩水。

Part 2 不等外援外教到齐就开赛?再改规则会倒退回专业化时代。

现在中超球队的外援和外教仅有永昌和大连两家俱乐部全部回归,苏宁的外援和主教练甚至一个都没回来,恒大“双核”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没能归队,国安原本回来一个金玟哉,却又回国结婚还捅了一个大娄子,现在跟苏宁一样成了“全华班”,上港只有阿瑙托维奇未归队,鲁能则少了格德斯、佩莱和新援卡达尔,费莱尼感染新冠肺炎已痊愈但尚未结束隔离,卓尔两名新援卡里索和纳索尔未归队,泰达的瓦格纳和巴斯蒂安斯以及主教练施蒂利克滞留国外,建业的功勋外援巴索戈没赶回来,重庆返回的只有主帅张外龙,外援一个没到,华夏仅有马尔康“压哨”归队,富力则只有托西奇没赶上“末班车”,申花的莫雷诺和姆比亚以及黄海的克莱奥、米纳拉和主教练利略未能返回,天海的俩外援倒是都在,不过球队不在了,等待递补的深圳缺少马里和新援哲马伊利。

陈主席说不能等到全部外援到齐才开始比赛可以理解,毕竟我们国内的疫情进入收尾阶段可国外没有,倘若有些外援身处疫情的“风暴中心”可能回来还要好几个月时间,中超联赛不能因为等某几名外援或外教使赛程一拖再拖,不过一个外援都没有的国安与苏宁恐怕意见很大,主帅没能到位的黄海和泰达以及“光杆司令”的重庆也不会太愿意,不等外援到齐开赛的受益者是谁?永昌和大连自不必多说,争冠集团而言仅缺少了阿瑙托维奇的上港是受益最大的,国安和苏宁不必多说,鲁能只有一个健康的莫伊塞斯,恒大缺少巴西“双核”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陈主席这样的“操作”恐怕又会授人以柄。

有声音说调整外援出场政策相对公平,那么调整到几个名额算公平?对于外援齐整的球队来说岂不是另一种不公平?一边降薪一边支付着不能踢比赛的外援薪水,这叫什么规则?更有甚者提出“全华班”比赛,这是迫不及待的想退回专业化时代?职业联赛的衡量标准之一便是外籍球员的加入,甲A时代的第一名外援效力申花的瓦洛嘉、全兴人气极高的“花蝴蝶”马麦罗、万达的捷克国脚内梅切克和直接导致中国足协禁止引进外籍守门员的鲁能门将萨沙,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足球联赛多姿多彩,恒大进入中超后带领中超诸强掀起“金元风暴”,虽说不应提倡这种不健康的投入,但是谁能否认孔卡、奥斯卡、保利尼奥、胡尔克、佩莱、扎哈维和沙拉维等大牌外援给中超联赛带来的“品质”  提升?凡事都有两面性,“休克疗法”会将中超近些年的进步毁于一旦。

Part 3 国青及中超二队踢中乙“板上钉钉”?不尊重既定规则惹众怒。

01年龄段国青由成耀东挂帅征战新赛季中乙联赛以及中超组建U23球员为主的二线队加入“中乙大家庭”传闻已久,笔者前面也曾经写过这样的联赛组织方案面临的挑战与隐患,一是国青踢中乙为的是奥运出线的“政绩工程”,二是中超二队踢中乙面临一些列的准入政策与“默契球”问题,三是对现有中乙俱乐部的投资人不尊重恐会导致中乙投资人大规模撤资,但从陈主席接受采访时表达出来的态度来看,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

01年龄段国青的主教练成耀东自己也表示国青踢中乙为的是快速提高国青队的竞技水平,原本计划参加中冠联赛,但其赛制和竞技水平似乎不符合要求,成指导坦言这不是一个长期行为,长期需求是提高青少年比赛的场次、水平和参赛人数等等,问题是为了一届奥预赛的成绩是否有必要损害正在成长的职业联赛“底座”,虽然中乙还不是很“健康”,可这几年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我不对一支连亚青赛决赛圈都没进去的球队冲击奥运会抱有信心,更觉得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而打破既定规则、破坏联赛结构组成是得不偿失。

陈主席说对中超二队踢中乙做了广泛的调研,大多数中超俱乐部愿意参赛,不过您只考虑到中超俱乐部?对于中乙联赛的参赛俱乐部是否做过调研征询意见?就在陈主席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一些中乙俱乐部联名写公开信给足协想探讨具体方案,“我视之若珍宝,而视之如草芥”这几个字十分扎眼,却充分体现出中乙俱乐部的无奈,“塔基”不牢将使中国足球举步维艰,不尊重既有规则并且在不更改规则的情况下肆意践踏现有规则是知法犯法。

Part 4 降薪挤“泡沫”是否现实?俱乐部现状各异恐难执行。

陈主席信誓旦旦的要求降薪挤“泡沫”,“不挤掉泡沫中国足球没有未来”这话不错,但我想知道陈主席在上港集团时为何大手笔引进胡尔克、奥斯卡、孔卡和艾克森等大牌球员?难道您不是“泡沫”的缔造者之一?何况上港是在拿到了徐指导在崇明岛缔造的“黄金一代”的情况下大肆引援,这与恒大的所作所为不分伯仲,解决降薪不如先解决欠薪,那些至今未拿到工资的已经解散的俱乐部(比如辽足)球员欠薪如何追讨?解散的天海球员能不能拿到未结清的薪水?当然临时降薪是符合现阶段的情况的,只是响应者寥寥,大家都在观望,况且一直参加训练的球员和滞留国外未归的球员也理应区分对待。

中甲的新疆早在4月25日便已经官方宣布实施从10%到50%不同程度的降薪,也被赞誉为中国足坛最职业的俱乐部,但是这份所谓“职业”的背后是投资人“钱包”不富裕,中超的豪门俱乐部不在乎这点工资,只有囊中羞涩的小俱乐部才会关注,以恒大为例,投资足球以来恒大集团付出了多少真金白银人尽皆知,类似国足主帅和归化入籍球员上的资金投入更是为足协买单,在商言商,恒大不需要回报?当然需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回报而已,10年前大家谁知道恒大?但是随着中超的八次夺冠和亚冠的两次登顶恒大已是驰名世界足坛,现在就是非球迷恐怕也没几个不知道恒大的,这难道不算是回报?更深层次的回报这里就无法展开了。

临时降薪的条款看了一下比较细致,包括月收入不过万建议不降薪等条款比较人性化,不过足协给出的仅仅是建议,到现在为止响应的也只有大连一家,这个“皮球”被足协巧妙踢还给俱乐部这边,各个俱乐部其实还在观望,大连这个“出头鸟”做得非常及时,相信那些囊中羞涩的俱乐部应该会积极响应,争冠集团里的几家豪门俱乐部就不确定了,话说他们也不差这点钱。

Part 5 国足目标卡塔尔?归化入籍话题依然敏感不涉及。

国足的世预赛成绩是中国足协最看重的项目,这点陈主席倒是说的没有问题,不能只描绘一个想象中的未来而不要当下,不过对于国足最敏感的话题还是没有涉及,我们都知道陈主席之前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归化入籍球员,在就任中国足协主席之后有一些改变,可这种口头上的改变听起来怎么都有点“言不由衷”的滋味,这期国足集训带上了李可、艾克森和洛国富三名归化入籍球员,将来随着阿兰的回国和高拉特等人手续的齐全还会有更多人入选,那陈主席会不会限定一个入选比例?真如此那便是另一种资源浪费,当然浪费的是恒大的钱。

归化入籍球员为什么加入国足?就是为了当下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但是至今为止中国足协包括陈主席也没有在一个公开场合明确国足的目标,羞于启齿?虽然我们知道希望不大却还是希望至少敢把目标喊出来,中国球迷不是不能接受失败,而是不能接受稀里糊涂的失败,倘若冲进12强赛后面对必须毕其功于一役的比赛时依然还纠结于最多能上几个归化入籍球员这样的问题,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当下中国国字号男足的任务一是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二是冲击2024年巴黎奥运会,陈主席对04年龄段国少冲击2021年秘鲁世少赛颇为关注,原因之一是这个年龄段球员质量有所提高,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迫在眉睫的世预赛40强赛必须先拿出优异的表现进入12强,不然成年国家队失利的负面影响会导致整个足球大环境的坍塌,这时候真的没有必要对已经付诸行动的归化入籍球员问题遮遮掩掩,胸前配的是五星红旗,他们就是中国人。

Part 6 再“画饼”的职业联盟足协真能放手?联赛话语权恐不会轻易旁落。

职业联盟的问题陈主席又一次给出了承诺,两个月的时间希望不再是“镜花水月”,不禁想起15年前的“G7革命”,倘若当时的联盟成功迫使足协做出根本性的改变而不是以阎世铎的“下课”以及一个不职业的“中超联盟”成立作为妥协,或许如今的中国足坛是另一番景象,当年的G7成员如今物是人非,国安算是最好的,中赫集团接手这几年调整得不错,实德与冠城早已烟消云散,辽足也在前不久终结历史使命,深圳在多次更换股东的过程中起伏不定,颐中在中能接手后如今坠落中乙,中远卖给人和后成为“流浪者”,至于那些投资人就不多谈了,容易碰“红线”。

如今的的中超形势比起当年更有“革命成功”的动力,毕竟除鲁能、泰达、申花和上港之外的中超俱乐部都是民企投资, 投资人的利益是必须考虑的,时代在发展和进步,15年前的那一幕应该不会重演,不过对于陈主席所说的放权问题真能做到“应放尽放”吗?职业联盟在赛程赛制的编排、俱乐部的财政收入、球员的出场报名规则和裁判的选拔使用等方面如果不能取得完全的自主权,那么这个职业联盟就又是一个敷衍了事的产物,恰恰上面提到的这几项是不是“应放”的权力恐怕陈主席也不能决定,比如转播收入分成问题,比如疫情影响下的赛程赛制问题,比如U23球员的出场规则问题,比如中乙联赛的组成问题,样样都是难题,话语权不会轻易旁落。

职业联盟主导联赛而足协主导国字号及青训是中国足球人和中国球迷都喜闻乐见的事,希望这次陈主席不是又一次“画饼”,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5月8日晚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接受了白岩松在《新闻1+1》栏目上的采访,姚主席就疫情下CBA联赛以及中国男篮冲击奥运会等问题发表了一些言论,只有一个感觉,零薪酬的姚主席更从容、更专业,使人相信中国篮球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绩将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中国足球并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职业联盟的成立会是一个转折点吗?

个人感觉陈戌源主席在中国足协上任以来的确是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想改革、想让中国足球加速前进,不过“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不是某个人、某个团队能够在朝夕之间“起死回生”的,需要专业的人在专业的岗位上不问回报的付出,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陈主席作为曾经的国企中超俱乐部的投资人不能说是圈外人,但“专业”二字恐怕也担不起,韦迪当年没有做成的事他现在做了,至于后果也要有承受的勇气和担当。

对于所提的几个问题以个人观点提出一些想法:赛程赛制尽量不修改,联赛若能在6月下旬重启,在为亚冠、世预赛让路的同时取消足协杯,赛程延伸至明年2月底;尽量通过上级部门为中超俱乐部的外援外教申请回国签证,若外援无法回国也不应轻易更改规则,可考虑减免缺少外援俱乐部的U23球员出场政策或增加其比赛时的换人次数;中超二队组队参加中冠联赛,并且具备升级到任何一级联赛的资格(不能与一队同级参赛),国青与中乙联赛参赛队踢热身赛不计成绩,但中乙联赛球队同分情况下优先考虑与国青的比赛成绩;帮助球员追讨欠薪,临时限薪交给俱乐部自行定夺;确定李铁挂帅的国足冲击卡塔尔世界杯的目标,把已经归化的入籍球员全部纳入考察范围,提升国足在亚洲赛场的竞争力;尽快成立并充分放权职业联盟,中国足协让出联赛管理权并做好服务工作,专心青训建设和国字号队伍建设,搭配类似于国家铁路局与中国铁路集团公司、国家邮政局与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系,足协监管但无权左右职业联盟运作。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