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案: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项;专业运动员纳入义务教育

一刻足球

概览:

百余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

姚明: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将适龄体校学员、专业运动员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朱婷: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应从学龄前儿童开始,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张常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二是提高招生比例,激发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热情。

今年的两会上,体育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在诸多体育相关提案中,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

百余委员联名提案: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吴志明等委员提出,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 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

吴志明持续关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他说:“ 减负减了20多年,中小学生的书包却越减越重,睡眠时间越减越少。中小学生体能日益下降,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他表示,多年来,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实际上孩子们的负担还是“愈减愈重”。

姚明建议:将专业运动员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交的一份题为《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的提案。围绕体教融合的各类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在促进广大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姚明建议,要建立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专业竞赛的社会化体育教学体系。

具体建议包括:

● 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

● 支持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解决体育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的课时补贴;

● 健全法律保障,设立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基金;

● 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姚明还建议:理顺包括学校、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队、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机制,做到“谁培养,谁受益”;消除行业壁垒,化解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升学壁垒。

此外,姚明还建议,将适龄体校学员、专业运动员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具体建议包括:

● 鼓励中小学校与体校加强合作;

● 体校教师进教师编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纳入教育系统统筹;

● 提高基层教练员、裁判员待遇,鼓励基层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朱婷:体育教育启蒙应从学龄前儿童开始

在接受采访时,朱婷表示她今年的提案是《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她表示,之所以准备这个提案,是过去两三年她在国外职业联赛打球,通过观察、了解和对比,深刻体会到国内外体育文化的不同。朱婷举例说,她发现她的队友和她的成长路径完全不同,“她们中很多都并不是像我,当年因为个子比同龄人高才去打排球。她们从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球,因为喜欢才选择投入专业训练。”

“我觉得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体育教育,正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有序推进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如何真正让体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谓体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究竟从何而来?通过思考和调研,我认为体育教育的‘关口’应该前移到学龄前儿童,重视幼儿体育启蒙,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我们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张常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员张常宁在本次“两会”期间带来的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提案。

张常宁表示,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办运动队对带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到了示范性作用。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为投身体育的青少年提供了升学渠道,为高校营造体育氛围,同时为专业队运动员解决了文化学习难题。因此,她在自己的提案中,对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提出两点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进一步提高体育在学生的综合评定和升学指标中的权重,把政策要求转变成学校学生的重视和加强体育的自觉行动。

提高招生比例

比如把招生范围从上一届本科生的1%提高到10%等,以期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情,让更多青少年投身体育,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