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颤抖的双手,揭示着那些年宇宙巴萨的恐怖

卡卡之佳专栏 卡卡之佳专栏

2011年5月28日,伦敦温布利大球场,巴塞罗那与曼联的欧冠决赛进行到第86分钟,场上比分3-1。

弗格森的曼联素以善于翻盘著称,著名的“弗格森时间”便是明证。对红魔来说,两个球的差距并非遥不可及,他们不止一次上演过最后时刻绝杀逆转的奇迹。但这一次,他们却看不到任何追平比分的希望。

巴萨球员牢牢控制着球权,不断地接球、传球、转移,就像在训练里一样。两队场面上的差距远远不像比分反映得那样接近。

弗格森面无表情地坐在场边,有着“吹风机”之称的他一反常态地平静,但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揭露了老帅此刻的心境。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球队。”赛后,爵爷如是说。

【那支被叫做宇宙队的巴萨】

哈白梅,宇宙队,梦三王朝,地球保卫战……当年的巴萨有多恐怖?只有亲历过这一时代的球迷才能知晓。

从2008到2012,瓜迪奥拉的球队包揽了所有19座奖杯中的14座,2009年六冠,2011年五冠,西甲16连胜,赛季99分,无一不在诉说着他们的强大。

瓜氏巴萨之所以能成为划时代的球队,并不仅仅是因为战绩或冠军数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足球风格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世界足球的史册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这是一支怎样的球队?

动辄70%以上的控球率,每场用超过85%的成功率送出近1000脚传球,将传控演绎到了极致。完全一边倒的比赛场面,把对手按在自家半场来回摩擦。一场比赛下来,对方球员连球的影子都见不着几回,一不小心就是一场大比分惨案。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全世界都在寻找战胜巴萨的方程式,他们每一次输球都是头版头条。连切尔西、阿森纳、米兰双雄这样的豪门碰上他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让出球权,全线退守。强如21世纪最伟大的曼联、银河战舰2.0,在巴萨无孔不入的渗透面前也几无还手之力。

【青训——伟大球队的标志】

所有伟大的球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阵中都有很多自家青训走出的球员。上世纪70年代的阿贾克斯、58场不败的米兰、99年的曼联都是如此。

1988年,克鲁伊夫的到来为巴塞罗那注入了新的灵魂,全攻全守的基因从此流淌在了红蓝军团的血液里。在那个崇尚力量对抗、功利足球大行其道的年代,荷兰人赫然废黜了俱乐部“只有身高达到1米8、体格健壮的孩子才能留下”的规定,转而将脚下技术和比赛智慧作为选拔球员最重要的标准。

“在拉玛西亚,把球弄丢是一种罪过。用脑力代替体力,球永远要比人跑得多。”克鲁伊夫精心培育了拉玛西亚文化,重塑了巴萨的青训理念,并提拔了一批身体素质平平但技术意识出众的青年才俊。

瓜迪奥拉是第一位因此受益、并由拉玛西亚输送上来的伟大球员。在他之后,便是哈维、伊涅斯塔、梅西、布斯克茨……他们从小在同一个体系中学习成长,接受着同一种足球理念的熏陶。

2008年,当瓜迪奥拉接过巴萨教鞭,他所面对的是一支军心涣散、矛盾丛生、连续两年四大皆空的球队。临危受命的瓜帅开始按照自己的理念重建——

送走状态下滑的梦二功勋小罗、德科,清理了球队内部的不安定因素,确立以普约尔为首的本土球员的领袖地位,将10号战袍交到了梅西手中,重用哈维、伊涅斯塔作为中场核心,提拔了包括佩德罗、布斯克茨在内的一批B队小将,规定更衣室必须说西语或加泰语,就连用餐座位也进行了重新编排。

重新起航的巴萨焕然一新,踏上了征服欧洲的光荣之路。史无前例六冠王,执教生涯第一年,瓜迪奥拉就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所谓出道即巅峰,就是如此。

然而,在瓜迪奥拉这个完美主义者看来,奖杯并不意味着一切,他的球队还没有完全踢出他脑海中想要的那种足球。

瓜帅对技战术细节的要求极其严苛,他总是希望选择那些能够理解并且严格执行自己理念的球员——弃用埃托奥、伊布,用布斯克茨取代亚亚-图雷,让马斯切拉诺出任中卫,将梅西推到伪九号的位置上——通过比赛向世界展示他对足球的理解。

【他们凭什么征服世界?】

首发平均身高不到1米75,头球、力量、对抗毫无优势可言,这样一支特点与短板同样鲜明的球队,凭什么统治欧洲?

传控

三角传递,一脚出球,穿插换位,短传渗透,创造空间,利用空间……

控球是瓜迪奥拉足球哲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坚持让球走地面,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递,不断撕扯对手的防线,庖丁解牛般拆解其中场架构,迫使防守球员顾此失彼直到心态渐渐失衡,注意力不再集中,防线漏洞越来越大,最后在战线之间创造出无人盯防的球员,抓住一瞬缝隙发起致命一击。

要保证每一个控球球员身边至少有两到三个传球选择,就需场上球员不断跑出三角或菱形,这也是巴萨从青年队到一线队都数十年如一日坚守4-3-3阵型的原因。

“如果球始终在你脚下,对手就无法发起进攻。”控球有时也是一种防守战术,进球后先传五十脚球,降低对手的比赛参与度和反扑气焰,这些都是巴萨掌控场上主导权的方式。

事实上,瓜迪奥拉不止一次表达过对“Tiki-Taka”一词的厌恶。在他看来,控球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更不是为了控球而控球。很多人抨击巴萨的控球过于催眠,却选择性忽略了对手的大巴才是导致比赛场面寡淡的最直接原因。

压迫

“在前场30米区域抢回球权,我们就不用再向前推进50米才能威胁到对手球门。”令人窒息的高位压迫是巴萨的另一标签。

对手在后场控球时,离球最近的球员迅速上抢形成压迫小组,封锁传球空间路线,紧盯接球球员,直到成功夺回球权。如果没能在5秒内成功断球,那么就停止压迫转入阵地防守。

相比传统的回撤落位式防守,压迫式防守的主动性和攻击性更强。防守不再是被动等待对手失误而是主动出击,把战火燃烧在远离本方球门的对方半场,在对手进攻的初始阶段就将其破坏。

对手好不容易抢回皮球,巴萨球员一围上来转眼就又丢了,然后看着哈白布们开始下一轮无休无止的传倒,如此反复直到心理崩溃。

另一方面,如果在前场夺回球权,往往只需要一到两次传递就能攻入对方防线腹地,大大提升进攻效率。巴萨的压迫之所以令诸强震怖,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每一名球员都拥有直接渗透防线的能力,即使没能在第一时间制造威胁,也能从容将球过渡回中后场重新组织。

梅西

即便所有进攻方式都失效,巴萨还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梅西。

2009年国家德比,当梅西第一次来到中路出任伪九,皇马的两名中卫完全不知道到该如何盯防梅西:如果上前跟防,他们的身后将任由为亨利、埃托奥策马奔腾;如果不跟,梅西就能够获得直面中卫攻击球门的空间。如果后腰回撤协助,那么哈维、伊涅斯塔将在中场予取予求。

名为中锋却不占据中锋位置,每个人都可以杀入禁区完成终结,进可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冲击防线,退可和哈白布形成绝对的中场控球优势,这才有了后来那个金球四连庄、自然年91球的外星怪物。直到后来因为年龄和伤病原因身体能力下滑,梅西在禁区弧顶历史级别的威慑力才有所削弱。

【谁能战胜巴萨?】

如何击败巴萨?这是那几年全世界都在研究的超级难题。

首先你需要祈祷幸运女神的眷顾,其次你必须寄希望巴萨不在最佳状态,哈白梅至少有一人伤停;第三,你的球队必须精于防守和反击,并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最后,你的球员必须完美执行了战术,把握住了全场为数不多的破门良机。

除了众所周知的摆大巴打反击,各路名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法:

希丁克:4后卫守在低位,3中场堵塞禁区前沿一带,左右边前卫内收中路包夹哈维小白,切断梅西与队友的联系,迫使巴萨外围远射,依靠整体力量车轮战盯防梅西。

穆里尼奥:主动加快比赛速度,打乱巴萨运转节奏不让其慢下来,争取在体能上拖跨巴萨,4后卫3后腰中场肉搏。封死哈维向前传球路线,逼梅西回撤拿球,2-3人绞杀梅西,干扰其向前的突破。

迪马特奥:猛攻阿尔维斯一侧,摁死巴萨最有威胁的右路进攻,层层设防对梅西只贴不抢。德罗巴顶在最前线,威慑巴萨防线不敢过分压上,断球后第一时间找德罗巴这个高点,抓定位球。

阿莱格里:收缩阵型宽度,中路堆积七人防守体系,放弃边路防守,任由巴萨传中。断球后快速通过中场,依靠帕托的速度和个人能力冲击巴萨防线。

2011年的巴萨,是瓜迪奥拉心目中最接近自己设想的球队。尽管主力阵容天下无敌,但他们的板凳席却相当单薄——他们没有了亨利、埃托奥的冲击力,没有了伊布的支点高度,没有了图雷的大范围扫荡推进,有的只是一批特点相对单一、大赛经验匮乏的青训小将。

待到欧冠或国家德比这样容错率极低的关键战役,当巴萨开始疲惫、遭遇伤停、状态起伏、精准度下降,当他们的每一个对手都扎紧篱笆祭出铁桶阵,瓜迪奥拉手中却并没有Plan B——

他们的中场缺乏后排插上远射的能力,他们的前场没有一柄能够背身做球争顶摆渡的撞城锤,他们几乎没有定位球威胁(那时梅西还没开发出任意球属性),他们再没有第二个1v1破局爆点,梅西可以过掉一个人两个人却很难再突破第三第四道防守线。控球是巴萨的信仰,却也成为了巴萨的阿喀琉斯之踵。

关于巴萨的跌落神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运气(10年火山灰,12年四个门柱点球不进),伤病潮(小白的出勤率,最后一年中卫团灭),阵容老化,战术被摸透,外援难以融入(体系太过复杂)等等,但最终击败一个王朝的,只有时间。

【一个时代的终章】

杀死冠军的,是冠军本身。

如果你一直在赢球,你对胜利的渴望也会衰退。奖杯会让球员们认为自己赢得不必每场比赛都全力以赴的特权,萌生了偶尔偷工减料也能拿下冠军的错觉。当身体、动力、专注度都无法保持在巅峰,王朝也就走到了崩塌的边缘。

巴萨就像一台精密、高速运转的机器,只要有一个零件出现松动,所有环节都会出现问题。2011-12赛季,前半程高歌猛进的巴萨在短短一周内双线溃败——联赛屈于皇马之下位居次席,欧冠占尽优势却被蓝军淘汰出局,穆里尼奥与切尔西,恰恰是巴萨那些年最忌惮的两个苦主。

内外交困、身心俱疲的瓜迪奥拉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再推动球队前进时,告别已成定局。

2012年5月25日,国王杯决赛,巴萨3-0完胜毕尔巴鄂,瓜迪奥拉用一座冠军为这个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画上了句点。虽然哈白梅仍在巅峰,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属于巴萨、属于梦三、属于宇宙队的时代,就此结束了。

这一天,距离温布利那场著名的欧冠决战,也不过一年光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