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回来了,日韩联赛回来了,CBA都回来了,中超呢

不懂球专栏 不懂球专栏

都在说,「行车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但是,车迟迟不上路,连牌照都不给你拍,还谈什么安全?

2个多月前,当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开始全面复工时,我们都有一个关于「世界第一联赛」的梦想。

2个多月后,德甲已经复赛三周有余,40多场比赛在不少疫情防控的措施下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五大联赛除去率先「投降」的法甲,西甲本周末就回归,英超与意甲则是下周将拉开大幕;K联赛已经空场重启,而J联赛也将在7月初复赛,并且将适量允许观众入场;CBA从3月起就不断传出复赛方案,并确定将于6月20日重启。

而中超「世界第一联赛」的调侃与梦想最后还是(意料之中地)成为了巨大的笑话:当国内的疫情在众多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专家们的努力下渐趋稳定,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复工复产时,中超却依旧遥遥无期。中超复赛难,成为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问题。

| 五大联赛+日韩纷纷复赛,这次我们也不「抄作业」了?

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国外疫情渐趋严峻时,我们曾质疑,为何国内如此好的疫情防控工作模式,国外却鲜有借鉴?最后的事实证明,无视优秀的经验往往只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如今,在五大联赛与日韩都提供了更有借鉴意义的复赛工作方法时,为何国内的管理部门却视而不见?

当然,国情的不同是一大问题:当欧洲球队大部分国内联赛都可以乘坐大巴抵达客场时,中超的客场距离堪比欧冠。不过,J联赛也给出了相似问题的复赛方案:按地理位置划分赛区,分区域进行比赛。有效减少旅途中的风险,让主客场制成为可能。日本的相关部门甚至已经批准,在7月之后考虑开放部分看台允许观众观赛。

纵观如今复赛或即将复赛的联赛,在疫情控制上似乎都没有我们做得好,但却无一选择赛会制的方式复赛。

德甲复赛后,即开始了高密度的赛程,将于6月27日结束本赛季的所有比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疫情防控方面的纰漏。除了已经腰斩的法甲,英超、西甲和意甲也都将在7月末8月初结束本赛季的比赛。

唯一将会以赛会制方式进行的是欧冠,但按目前的消息,仅剩下4场1/8决赛的次回合比赛,以及4场1/4决赛、2场半决赛和1场决赛需要进行。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支参赛队而言,都不需要在炎热的天气里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并在那里训练、比赛数周。

遗憾的是,中超球队很可能需要。

FIFA针对各国联赛的复赛给出了指导意见,包括5个换人名额与允许不使用VAR等。英超甚至针对球迷在关键赛事场外聚集给出了解决方案:所有关键场次,包括德比、可能的夺冠或降级、洲际赛事名额的竞争等,都需要放到中立场地进行。

不过,现在来看,上面所有的这些「作业答案」中超都是不会参考的了。坚定地无视足球的社区属性准备赛会制,坚定地要求半数球队在夏季酷热的广州和上海半封闭式的训练与比赛,这就是如今职业联赛在中国的现状。

| 一个问题:俱乐部与足协到底有多少复赛的意愿?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很多职业俱乐部似乎也没有多少急于复赛的意愿。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对于一些俱乐部而言,投资方因疫情而遭受损失,中超的开赛只会带来更多的亏损:疫情防控方面的额外支出、赛场的租赁费用、无法继续维持疫情期间的减薪……在中国,足球市场的发达程度与足球产业的地位,远没有重要到让俱乐部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复赛。

而赛会制之所以没有引起大部分俱乐部的反对,也体现出了对于很多球队来说,本地球迷市场和球队的社区属性不值一提。

欧洲联赛急于复赛,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足球与体育对于欧洲社会与文化来说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实在难觅。

以一例便知:在很多当代西方史家眼里,战后西德的经济复苏起点,是伯尔尼奇迹。一场足球赛的胜利,被看做是“联邦德国的真正诞生时刻”。这在国内,自然是难以想象的。

足球对于如今的中国社会而言,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娱乐调剂。因此,足球产业复苏一拖再拖,也在意料之中。

足协又有多少复赛的意愿呢?这恐怕更加令人怀疑。

对于足协而言,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队,而中国男足冲击2022年世界杯是写进了体育总局的工作规划中的。中超对于足协而言,只是一个培养国脚的联赛。

李铁之前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了8-10月再进行一次集训并进行热身赛的计划。联赛为国家队让路,让到了这个份上,也是世所罕见。不过,长期没有高强度对抗比赛的国脚,仅仅通过集训和一些对手完全没有发力的教学赛能有多少收获?这恐怕很难说了。

至少,上海集训期间,上港与申花显然都在比赛中没有使多大力,而国足这边,从流露出的零星画面来看,倒还算是拼劲十足——那次亮鞋钉的离地飞铲,恐怕也是李铁执教理念的一次展现。

说到底,对于俱乐部(及其背后的金主)和足协而言,中超的复赛与否,也许一点都不重要。

| 零病例方针下的一刀切懒政:没有活动就没有风险

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中超方面原本复赛计划就准备的较晚。

从3月中旬开始,CBA已经陆续传出不少不断改进的复赛方案版本,但足协这边却始终没有多少动静。陈戌源接受白岩松采访时,透露了分组复赛的可能,成为了关于中超复赛的第一缕光。不过,相比篮协早早请钟南山背书,足协这边请到张文宏依旧姗姗来迟。更不提,足协连一个职业联赛的准入资格,都拖了数月之久。

足协与相关部门在复赛方面的行动,简直就是一个懒政的标准范例。在「零病例」的疫情防控方针下,足协秉承的理念,恐怕是只要没有活动,就没有风险。这一情况,在现在的国内格外的显眼而讽刺。

这与民航局的「五个一」政策,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机场防疫人员比旅客还多,隔离点空置率极高,但只要海外国人不回国,就永远没有境外输入的风险。

完全在室内封闭空间的CBA重启了,几乎各行各业都已经复工了,再过一个月高考就要开始了,地铁上也已经开始前胸贴后背了。

单以赛区之一的上海来说,5月的购物节使百万人上街在商场聚集购物,最近甚至宣布夏季传统的上海书展也会如期进行。这两项活动对于上海的人群聚集而言,无一不比申花和上港的主场比赛更加热烈。

然而,中超不行。其他的活动风险早就远高于中超闭门空场开赛,但中超还是迟迟不归。如今,从5月拖到了7月,或许还需要等上一两个月。当一样的赛事在其他地区早已恢复,一样的地区其他赛事也已经开始,「中国」与「足球」碰到了一起,就成为了最特殊的存在。

当然,2020年剩下的比赛日正在越来越少,中超赛程的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但明明有更好的经验与方案,却选择其中最简单粗暴的一个;明明已经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案,却迟迟不能实施,这无疑是让一场疫情将中国足球文化与产业的底裤扒了下来,将中国足球管理部门的水平摊出来给所有人看。

要我们说,在中国如今的疫情情况下,赛会制的比赛不仅是对足球社区文化的无视,更是对千万防疫人员工作成果的无视。中国足协从陈戌源到刘奕,也终于算是找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充分地展现了他们的管理水平。

要知道,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6月24日世卫组织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7月2日甲A复赛。

__________

「不懂球专栏」,从文化、历史到产业、技战术。各平台同名账号,让我们一起严肃活泼地聊聊球。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