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们接过了青海足球的火种

11号门将小宇 11号门将小宇

在新赛季的中冠联赛青海赛区预赛中,有一支叫做青海欧璐国际的球队表现格外强势。阵容方面,他们签下了前国脚陈子介等职业球员。战绩方面,他们6场攻入72球,轻松晋级中冠正赛。

更引人关注的,还是这支球队的所在地区。在足协下发准入名单后,没有职业球队的青海连续第7年成为“足球荒漠”。而欧璐国际已然下定决心要终结这个局面,目前球队正在成都集训,而且是一天两练的高强度,其决心可见一斑

前华南虎球员张勇担任球队队长

乘着训练间歇,欧璐国际俱乐部董事长李震、领队毕立、副总经理兼翻译王晶、意大利主教练安杰洛、中方教练李勇、球员代表陈子介、谭立轩接受了我们的的采访。在接过了传承青海职业足球的火种之后,他们是否有信心点亮海拔2300米的多巴基地?

一.我们有更远大的目标

尽管在球场上的表现非常强势,但是俱乐部前期的建设历程是比较低调的,李震董事长介绍:“早在2019年上半年开始,各方面的事宜就开始筹备了,包括与教练团队、当地足协的沟通。”

安杰洛在指挥训练

受到球迷关注比较多的陈子介,也讲述了加盟的经历:“俱乐部去年年底就和我取得了联系。除了俱乐部的长期战略规划打动了我以外,更重要的是,2001年我和张勇在陕西国力第一次成为职业俱乐部梯队成员时,恩师就是现在欧璐国际的俱乐部总经理毕胜和领队毕立。”正是这份师生情,让他们下定决心选择了欧璐国际。

陈子介(12号)在训练中
球队正式组建完毕后,疫情不期而至,球队原本的训练计划都被打乱了。安杰洛介绍:“我们3月底才开始合练,球员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三代都有,25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多,他们和经验丰富的职业球员之间有一定差距。但是老队员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年轻人也很有拼劲。大家都能坚决的执行战术,这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俱乐部年初时曾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球员
正如教练所言,球队展现出了不错的状态,在中冠预赛中横扫了所有对手,然而李震不希望大家对此过多关注:“球队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我们的对手中,有不少年纪比较大的足坛前辈了,这些比分确实说明不了什么。同时,我们渴望更优秀的成绩,今年的目标就是必须冲乙,希望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更远大的目标之上。”近期,球队也有与职业队或其梯队进行热身赛的计划。

从这几番话语之中,不难看出俱乐部的冲乙决心之坚定。在最关键的运营资金方面,俱乐部背后的投资方西宁建设集团旗下的两家企业,为欧璐国际提供的注册资金高达80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中乙来说绰绰有余,但是除了资金方面,俱乐部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二.“足球荒漠”非荒漠

青海足球其实有过一段颇为辉煌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海队曾经征战全国甲级联赛,闯进过全运会决赛圈。然而在职业化以后,青海足球发展速度减缓,欧璐国际是第四支冲击职业联赛的青海球队。

结合当下的大环境,难免有人会怀疑足球在青海是否能够打开市场,“足球荒漠”的帽子,真的是青海足球发展的一道鸿沟吗?

在安杰洛看来,职业领域的空白,反而有利于青海足球的发展:“从业余到职业,甚至以中甲中超为目标,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上升发展空间。而且真正的所谓‘足球荒漠’是不存在的,之前青海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发展受到制约,问题关键在于‘缺乏专业人做专业事、严谨有序的体系。’”

李震对此表示赞同。他曾与青海足协对前三次职业队组建失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问题主要在于“青训脱节”和“经济制约”,而这也是中国职业足坛的普遍问题,没有所谓“荒漠”的影响。

“青海足球非荒漠”的说法自有其依据,虽然球队目前只在中冠地区赛上亮相,但是已经得到了当地球迷相当的关注,同时青海省省政府、省体育局和省足协的领导也在持续关注俱乐部,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中,在场边也能时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经历过亚冠和国家队比赛的陈子介认为:“这个情况很令人惊喜。但是当地长时间没有职业队,球迷对于顶级比赛的氛围会比较陌生,短时间发展可能不会太快。在三到五年内,希望在俱乐部的带动下,当地的足球氛围会更好。”

陈子介在国家队赛场
目前俱乐部已经向中国足协提交了承办中冠下一阶段比赛的申请,如果成行,想必会对当地足球市场起到良好刺激作用。

除了球迷文化,本土球员的水平也是衡量“荒漠沃土”的重要指标。在中国足坛存在感并不强的青海球员,是否可以在球队里得到更多的机会?

三.少数民族球员与青训

目前球队阵中,只有两人是青海本土球员,想要真正得到青海球迷的认可,本土化势在必行,对于一支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球队来说,他们选择范围似乎更宽泛。

有不少球迷认为,国足成绩差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没有重用身体条件出色的少数民族球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左右,少数民族的国脚比例其实比这还高一些,但基本是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国脚也是近年来才崭露头角,更不要说其它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踢出来的少数民族球员,几乎没有是民族聚居地接受青训培养的,大家都是很小就被其他省市的俱乐部和足协挖走了。

武磊张琳芃均是回族

少数民族球员难获机会,往往被解读为中国足球黑暗面中“没钱踢不了球”、“关系户才有机会”的典型案例。

其实与“足球荒漠”的说法一样,这种印象也是比较刻板的了。关于少数民族足球问题所在的认识如果无法与时俱进,就很难切实帮助其发展,对于整个中国足球来说,同样如此。

作为青海青训体系的亲历者,助教李勇和本土球员代表谭立轩表示:“其实当地的经济条件都是能满足小孩子学踢球的。但是相比于中国其他地区,青海球员在青训阶段更难遇到优秀的教练员,训练质量堪忧。”

李勇是第一位踢甲A的青海本土球员

青训教练的整体质量不达标,同样是中国足球的常见问题之一,而青海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吸引外来人才难度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走出去”的少数民族球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安杰洛在中国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对少数民族概念有一定了解的他认为:“其实关于少数民族身体素质的看法有些被夸大了,上升到职业级别以后,球员之间的身体素质理应是不该有太大差别的。”

自身和外部的条件都不占优势,少数民族球员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一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此,欧璐国际也在尝试做出改变,履行自己在青训界的责任。李震介绍:“俱乐部已经和省足协合作成立了青海省足球青训中心,这是省历史上第一次挂牌青海省足球训练中心。不光是少数民族,所有本土球员都是大力培养的对象。”除了高质量的训练和严谨的体系,青训中心还提供免费的吃住教育,力争做到体教结合。

尽管从情感上来说,所有俱乐部都必然会希望队中有更多本土球员;但职业足球毕竟是对成绩有要求的,能否立足还要看球员自己的努力。目前欧璐国际培养的U12-U15梯队共有80人左右,接近一半是少数民族(包括藏族、撒拉族、蒙族),明年的全运会是一个大考。理想的话,大家希望在三年内能有孩子被选入一队。

两年前,唯一踢过中超的青海籍球员宋灿曾经感叹过,青海足球还需要很多努力。

宋灿是仅有的踢过中超的青海籍球员

宋灿当时说,西部足球发展不易,总是要投入十二分的努力才能换来些许成效。但是“拥有一支职业球队,对一个地区的足球发展非常重要。也许未来青海足球可以重返职业舞台,但是这不是单靠体育部门、企业老板、一代足球人就能做到的,这里更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青海足球不只需要情怀,而是能力与坚持。”

如今,青海职业足球的火种终于后继有人,而且是在这个百余天内解散十余家俱乐部的足球寒冬。可以说,他们的努力,影响的不仅仅是青海足球,对于低潮期的中国足球来说也是一道亮光,不管是凭着对足球的热爱,或者是对家乡的责任感,中国足球正需要不畏困难的新的挑战者。
全运会年代的辉煌太过遥远,未来才值得全力以赴。我们期待着青海欧璐国际能为中国职业足坛增添一份来自西北的风景。

展开更多
打开懂球帝,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