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东吴副总:苏州体育设施非常完善,但喜欢踢球的人少
Chenlingzuo657
近日,足球报对前苏州东吴副董事长、总经理邱源进行了一次专访,在采访中,邱源谈到了关于自己对苏州足球和中乙联赛的看法。
图片来源:微博
谈起苏州的经济基础,邱源认为,苏州的GDP排在全国城市的第六位,就其经济实力来说,完全应当拥有一支中超球队。排在苏州之前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都已经有了中超球队,北上广甚至各有两支,而稍稍位列苏州之后的杭州和成都虽然目前已经没有中超球队,但都曾经有过。
至于苏州足球发展一般的原因,邱源认为,苏州作为江南水乡,这里的人们都温柔平和,对于剧烈而身体接触多的足球运动并不感冒。另外,苏州由于地理位置离上海较近,在文化上和心理上都对上海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很多来自苏州的球迷都是上海申花的球迷。
不过,据邱源介绍,现在随着苏州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的提高,苏州人逐渐有了“苏州意识”。苏州是国内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移民城市,尽管上世纪80年代涌入苏州的第一代移民可能还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逐渐更把自己视作是苏州人。而足球,正是增强苏州人的凝聚力的好方式。
说到苏州足球和江苏足球关系,邱源说,江苏的唯一一支中超球队江苏苏宁代表的更多是苏中和苏北地区,而在苏南地区,人们对于“江苏足球”并没有很高的认同感。目前苏州东吴、泰州远大、昆山FC都在征战职业足球联赛,而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完全可以有两支中超球队。(勘误:此段中原本将邱源写作球员,感谢@陈咡东 指出,现已更正,深表歉意。)
在采访中,邱源也分析了苏州足球无法变强的一大原因——苏州的六区四县发展十分均衡,各个区域都互相不服。因此,在城市内部很难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合力,这也阻碍了苏州足球的发展。
记者随后又问道,苏州的足球建设,政府是否可以统筹发展。邱源回应称,苏州人民生活富足,满意度高,因此政府对建设足球也没有迫切的需要和足够的动力。不过从长远看,发展足球有利于提高苏州的城市名声,也有利于市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尽管现在也许很难迈出这一步,但是在未来一定会在足球的建设上下功夫。
苏州东吴队目前正在中乙联赛中征战,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将重心转移到了中乙联赛上来,向邱源了解了联赛的基本情况。
邱源认为,中乙联赛在过去的三年内表现提高了很多,时常在足协杯的赛场上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现。对于常常有俱乐部因各种原因退出联赛,邱源称各个球队,,包括低级别联赛的球队,都有着很多热情的球迷和努力的球员,在准入条件的设置上要避免一刀切,为城市“保留足球的火种”。
在工资的问题上,球员介绍说2018年是中乙投入的最高峰,投入三四千万的球队很多,2020年,恐怕不少中乙球队可能会收缩到1000万以内,相应的,中甲的投入也会回落,实际上,中超已经明显回落了。“其实,给球员一个虚幻的、最终拿不到的高工资,反而不如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收入,不管是1万、2万还是3万,至少球员能拿到手,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2020赛季,月薪3万以上的球员应该是很少很少了。”
“直到今年,职业联盟才说带着中乙玩,其实,中甲中乙未必需要多少话语权,中超吃肉,中乙跟着喝汤,都可能改变中乙俱乐部的生存状况。之前我也跟足协说过很多次,我们中乙也不需要成立联盟什么的,我们就成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开发公司就可以了,我们中乙所有俱乐部联合起来开展商务合作,不用找顶尖品牌,找二流三流品牌就行,中乙覆盖的省份多啊,中乙的球迷基数大啊,哪怕费用不多,但只要每个俱乐部一年有个二三百万,都可能会改变这个俱乐部的命运。”
记者又问到了邱源对于中超U23梯队踢中乙的看法。邱源认为,梯队应该从中冠打起,让他们有升级的动力,对降级也要有危机感,否则会使得比赛不好看。
邱源接着还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足球的建设和对足球管理层的看法:“2018年底我写过一个《中国足球改革之我见》,中国足球的发展是体现在精神层面、经济层面、城市发展层面和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应该是一个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足球俱乐部到现在都没有建立稳定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再加上足球泡沫化,投资人的足球战略不断调整,投入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俱乐部的管理也只能跟着变,这非常不利于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只有一个稳健且长期的战略、稳定和现代的管理制度,才可以真正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也希望通过最近这两年的退出潮、泡沫化和去泡沫化等,让所有足球人,包括足球投资人认识到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厘清中国足球发展的问题。”
最后,邱源先生还说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足球的管理层成员,与足球的情缘:“可能还是因为我和足球的缘分,我是江苏盐城人,小时候是鲁能和江苏双料球迷,可能因为我们那边和山东文化更接近吧,后来大学毕业后还曾到济南工作一年,还到球迷组织帮忙。小时候我就踢球,我是在普通学校,但因为踢得好就跟着业余体校的球队一起打比赛,一度还准备好好踢去省队,结果老师和父母都说,你学习就可以考北大,踢什么球啊,然后就没踢球,不过在北大的时候也进过校队。毕业之后其实主要在汽车行业工作,后来来到了集团,集团2015年就收了俱乐部,老板知道我喜欢足球,就让我去管理俱乐部,所以说这是一份缘分,现在工作调整已经回到集团了,未来,也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为中国足球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