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体育股改大势已定,山东职业足球路在何方?

昨天下午,沸沸扬扬了一段时间的鲁能体育股改事宜终于官方发布了一段通稿,济南市政府正式入鲁能局;按照国资委要求,国网剥离副业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鲁能体育将进入三家共同持股运营的过渡期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至于长久的发展未知因素依然很多。
鲁能22年来对山东足球和体育的持续投入给山东人民带来了很多快乐,面对如此变局,山东球迷的讨论和各种声音也很多;静观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发展史,俱乐部由于各种原因易主、更名、易地甚至消失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如何在当今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客观理性的分析此次股改事宜,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山东足球和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94-1997年,前鲁能时代
山东足球在专业化时代唯一一次拿到全国冠军是1979年的全运会,在全国属于中上游水平,1989和1990年一度两连降入乙级,1994年赶在职业联赛开始前升回了甲A。1993年12月2日,山东足球历史上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成立;1994年1月29日,济南市市政府出资赞助,并参与俱乐部的管理,俱乐部更名为山东济南泰山足球俱乐部。作为省队,球队集中了所有山东省内的足球资源,足球城青岛当打之年的球员当时都在山东队,青岛队在职业联赛开始后只能从头组建球队集中了一批山东队不要的老将从甲B打起;而山东队在职业联赛初期虽然以济南为主要主场,也会去全省其他城市踢联赛和足协杯的比赛,像我就在家乡淄博看过1994年的联赛和1999年的足协杯。而球队也一直注册在山东省足协(济南市足协不是中国足协的会员单位也无法注册),所以这支球队从历史和根基上就是山东省的球队,是山东全省球迷共同的第一主队(部分青岛球迷除外)。
1995年4月3日,俱乐部更名为济南泰山足球俱乐部;1996年3月2日,济南泰山足球俱乐部与山东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济南泰山将军足球俱乐部成立。在职业联赛最初的四年里,球队的经济实力一般,没有外援也基本没有内援,在殷铁生指导的带领下一帮本土子弟兵联赛两次第五两次第六,1995年足协杯决赛在南京爆冷击败申花获得冠军,1996年足协杯再次闯入决赛不敌北京获得亚军。那个时候大家对球队成绩的期待也不那么高,那段时期主宰国内足坛的是连沪京三强,95年足协杯夺冠就好像过年吃了顿饺子,省体却经常爆满。
第二阶段:1998-2003年,鲁能初入主
1997年12月,山东省体委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协商,将原济南泰山将军足球俱乐部移交省电力集团公司管理,并改组为股份制有限公司。1998年1月5日,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鲁能足球队正式挂牌成立,山东足球正式进入鲁能时代。鲁能入主,山东队明显变得有钱了,1998年请来了韩国名帅金正男,引进了内援邓乐军和宋黎辉,还第一次引进了外援巴西人巴力斯塔,球队的成绩反而不如前几年,不得不在后几轮请回了殷铁生才将将保级成功。
1999年南斯拉夫名帅桑特拉奇带领鲁能神奇的实现了双冠王,从此鲁能一举进入中国足坛强队的行列,但随后的几年大连实德依然牢牢把持着国内霸主的地位,鲁能在之后的几个赛季都没能进入联赛前三,不过足校8587一代已开始暂露头角。
第三阶段:2004-2010年,图拔和鲁能王朝
2004年图拔执教鲁能,第一个赛季就拿下了双杯王;在05年大连王朝最后的辉煌之后,鲁能开始统治中国足坛,五年内拿下三个联赛冠军并在06赛季创造了诸多联赛记录和又一次双冠王。那个时候的鲁能是全国投入最大最稳定的俱乐部,要不是当时中国足协规定每年只能引进一名国脚,鲁能很可能像之后的恒大一样垄断国脚资源。引进的国脚内援+足校青训人才+高水平外援使得鲁能王朝的诞生水到渠成,但遗憾的是在那段时期内鲁能没有完成过联赛卫冕,足协杯在2007到2010年的停办也让鲁能错失了增加杯赛冠军数量的机会。
第四阶段:2011至今,后王朝时代的迷惘和探索
2010赛季,鲁能在伊万科维奇的带领下最后一次夺得联赛冠军。2011年恒大升入中超开启了恒大王朝,鲁能在不断的换帅和摸索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国脚级内援的首选已不再是鲁能,最后一次有大牌内援加盟还要追溯到2014赛季的王大雷和戴琳;足校8587黄金一代之后9395一代的水平明显下降;外援的档次倒是越来越高,从安塔尔这样的德甲主力到塔尔德利蒙蒂略这样的巴甲核心再到佩莱费莱尼这样的欧洲大牌,但和其他中超土豪的烧钱相比,鲁能的投入已不足以争冠只能在中上游徘徊,近九个赛季只有一次亚军两次第三,足协杯一冠三亚,最后一次夺冠还是2014年的足协杯和2015年的超级杯,亚冠也仅在2016年打入八强和2005年的最好成绩持平。
职业体育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钱字,以山东足球的底蕴和经济实力来看,鲁能作为大金主这20多年来持续的高投入使得山东足球能长期保持在强队行列已实属不易。而随着中国足球投入力度的水涨船高和原来力主国网在山东发展足球的高层的离开,即使没有剥离政策,鲁能和山东足球再想回到十几年前的王朝时代也已几无可能。随着中国足球去泡沫的大趋势和鲁能的淡出,山东足球的发展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山东和济南无法与北上广竞争自然也很难建立与之匹敌的职业球队;地域经济发展好的江苏目前已拥有一支中超四支中甲,而山东足球的两支中超和几支中乙球队目前来看都前景未卜。那么进行了股改的鲁能如何更好的活下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可能是比股改本身更让球迷关心的话题。
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维持俱乐部的生存最重要的是能做到自负盈亏,自我造血,在目前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在摸索这条道路,否则一旦投资人或者政府主体发生变故,俱乐部就只能自生自灭。作为有着极好品牌优势的鲁能体育,在省内有着广泛的球迷基础和足校青训优势的鲁能足球,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补齐自己的短板,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个人有几点建议如下:
1.俱乐部更名的问题要慎重,山东和济南,鲁能和泰山,如何保留和取舍需要广泛听取球迷的意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球迷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和表达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合适的方式传递给俱乐部;希望在名称、俱乐部标识等方面能做到历史和现在的良好结合和传承
2.球队建设方面先不谈牵涉到资金的内外援引进问题,一线队成绩也先不做要求,足校和青训这块金子招牌能不能先立住?能不能给一线队持续稳定的贡献高水平的球员并创造营收?能不能在周海滨之后再培养出稳定的国脚级球员?在中国职业足球生存和营收贫瘠的土壤之下,青训是最容易创造经济价值、竞技价值和政治价值的地方了
3.离开了鲁能的大腿,赞助这方面不能再依靠电力系统内的企业了,除了指望济南市的资源之外,俱乐部自己在品牌推广、招商引资、商业赞助等方面能不能有所突破,自己给自己造点血比总去要饭强吧
4.和球迷的互动和联系更紧密一点,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冷漠的态度;俱乐部的官方媒体能不能做到每天至少更新一条?官网和APP的界面和功能能不能建设的更完善和时尚一点?俱乐部官方商城的产品种类、营销方式和客服能不能更正规化一点?俱乐部的球迷开放日和官方新闻发布能不能坚持下去更接地气一些?要改变现在奥体平均每个主场人均票价不到一百还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上座率和俱乐部正版球衣每赛季销售不到三千件的现状需要的不仅仅是球迷消费意识的提高,也需要俱乐部悉心打造球迷文化建设和球迷走得更近一些
5.最后一条建议送给我们的球迷,支持球队最好的方式还是尽量走进球场和购买俱乐部的正版商品,多看看比赛,多给球队理性的建议和鼓励;中国足球这么多年缺的不是口号和计划,而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对于俱乐部和球迷都是如此;自己家乡的球队不易,且看且珍惜,所谓百年俱乐部的成就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大家都有份
希望山东足球和中国足球的明天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