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vs莱比锡:两种策略激活进攻,一位奇兵完善防守

刘强专栏 刘强专栏

迪马利亚两传一射,马尔基尼奥斯和贝尔纳特建功,巴黎圣日耳曼完胜RB莱比锡,队史首次跻身欧冠决赛。吸取了1/4决赛阶段布阵失误的教训,图赫尔此役大幅度调整了中前场的人员配置,由内马尔突前的433阵型收获奇效,原本令人有些担心的防线也在压力下经受住了考验。

【调整与坚持,压力和机遇】

图赫尔在对阵亚特兰大的比赛中使用三工兵中场,此举虽然加强了防守,但也造成了进攻断点,内马尔在回撤组织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大的精力。此役,迪马利亚和姆巴佩复出,帕雷德斯也出现在首发阵容中,巴黎的进攻不再依赖于单核,莱比锡防线压力陡增。

(图)双方的首发阵容。

图赫尔对阵容的调整幅度较大,纳格尔斯曼基本沿用了淘汰马竞时的首发,唯一的变化是穆杰莱替换了哈尔斯滕贝格。擅长压迫和对抗,使用三中卫/五后卫体系,围绕身体强壮的中锋展开进攻,整体移动和对抗能力较强,RB莱比锡与亚特兰大的打法相似度很高,这对已经在1/4决赛阶段完成"热身"的巴黎来说是有利的。

【进攻推进遇阻,防线漏洞暴露】

开场后,慑于巴黎前场三叉戟的冲击力,RB莱比锡没有全力向巴黎后场施压,而是立足于中场绞杀。RB莱比锡的阵型介于451和3331之间,无球状态下落位于中场,依靠五人中场切断巴黎的运输线,断球后围绕波尔森进行大范围穿插跑动,迅速完成从四后卫向三中卫的切换。

(图)莱比锡试图利用五人中场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将巴黎的阵型拦腰斩断。

(图)莱比锡在推进阶段依靠波尔森做轴,完成四后卫向三中卫的切换。

戈森斯和哈特鲍尔擅长直上直下,安赫利尼奥和莱默尔的球路没有这么激进,两名球员更多地向中路靠拢,参与中场的配合。得益于“中场型”翼卫的加持,莱比锡在防守中的层次感很好,进攻中的连接也较为紧密。

(图)莱比锡在进攻中由边路向中路渗透,巴黎的中场与卫线之间存在空当。

巴黎的阵型比较靠前,三名前锋将主要精力用以前场压迫,很难再完成退防任务。莱比锡在进攻中会快速通过中场向边路施压,利用巴黎三中场覆盖面积有限,以及中卫前顶扫荡不力的问题,从对手后场两条线的缝隙中寻找机会。

【控球与压迫并举,内马尔身先士卒】

维尔纳离队之后,RB莱比锡在快攻中的机会把握能力有所下降。波尔森能够起到前场支点的作用,但他的身后并没有可靠的得分点来收割中锋战术的红利,恩昆库和萨比策的射门没有对里科构成太大的威胁。顶住了莱比锡的一波攻势后,巴黎依靠耐心的地面传递和强势的前场压迫反制对手,逐渐取得了比赛的主导权。

(图)在帕雷德斯传球失误之后,内马尔连续回到中场拿球,多次制造对手的犯规,逐渐将战火烧向了莱比锡的后场。

尽管也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传球失误,但帕雷德斯的出场加强了巴黎中场与锋线之间的连接,加之迪马利亚和姆巴佩在侧翼的牵制,内马尔就能在更加靠前的位置发动进攻。莱比锡中场缺少正印的防守型后腰,需要于帕梅卡诺的前顶来排除中场防线身后的风险。

(图)内马尔的位置比姆巴佩更靠近中路,作用类似于伪九号。内马尔在前场中路既能驱动压迫,也能合理分配球权,牵制莱比锡防线的重心。

得益于姆巴佩的突前牵制,内马尔可以轻松地在前腰位置拿球,或直接带球正面冲击禁区,或选择分边联系迪玛利亚和贝尔纳特。帮助队友完成推进任务后,内马尔还能迂回到肋部制造威胁。莱比锡从五后卫变回四后卫,中卫与边卫之间的空隙较大,退守后场时依然不放弃造越位,巴黎的速度型球员有很多打配合的机会。

(图)莱比锡的四后卫防线空隙较大,姆巴佩与内马尔完成连线。

马尔基尼奥斯首开纪录后,巴黎没有选择退守打反击,而是乘势加大高位逼抢的力度,试图趁对手丢球后立足未稳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巴黎的前场三叉戟在压迫时表现地非常积极,内马尔对莱比锡出球中卫于帕梅卡诺的限制,以及埃雷拉的前顶衔接都是其中的亮点。

(图)姆巴佩和迪马利亚回归,巴黎前场的压迫能力极强,莱比锡的地面向前通道阻塞。

进入上半场中段后,波尔森的体力下降比较明显,莱比锡更多地尝试地面推进。巴黎的前场逼抢力度却没有减弱,古拉西奇的失误送礼便由此而来。

(图)持续施压终有收获,古拉西奇失误送礼。

【以防守带动反击,以控球卸去压力】

纳格尔斯曼在下半场开始时换上了希克和福斯贝里,前者能够配合波尔森压制后卫,后者游弋于巴黎中场与卫线之间,这是上半场进攻战术的延续。完成10次解围和3次拦截,空中对抗不落下风,金彭贝堪称巴黎防线的中流砥柱。除了完成防守任务,金彭贝还以98.9%的传球成功率刷出了91次传球,用强大的传送输出能力化解了莱比锡的高位逼抢。

(图)在蒂亚戈-席尔瓦的身边,金彭贝表现出色。面对莱比锡的高位压迫,巴黎用出色的控球和传递卸去压力。

除了金彭贝,巴黎防线上的另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埃雷拉。莱比锡的攻势集中在安赫利尼奥一侧,埃雷拉对防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埃雷拉在效力曼联时期完成了幅度极大的转型,图赫尔基本沿用了穆里尼奥对巴斯克中场的使用方式。既能适时后撤构建临时五后卫防线,也能在肋部封锁低平球传中,盯防对手的进攻发起点,参与到反击传递中,埃雷拉堪称不可多得的后场机动性棋子。

(图)埃雷拉对安赫利尼奥和福斯贝里的限制非常关键。

面对莱比锡的前场逼抢,巴黎球员在传导球方面表现地很自信,这种历练对他们应付决赛对手是大有裨益的。除了依靠姆巴佩和内马尔的个人能力推动反击,巴黎始终没有降低高位逼抢的强度,这让他们最终收获了第三粒进球,提前杀死了比赛的悬念。

(图)除了依靠内马尔和姆巴佩的速度打反击,巴黎也没有放松前场逼抢,贝尔纳特的进球提前杀死了比赛。

【总结】

新时期的德甲赛场涌现出了一批持有先锋理念、业务能力扎实的新锐教头,图赫尔和纳格尔斯曼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两位主帅都很注重控球和压迫,乐于根据需要改变阵型。纳格尔斯曼比较看重体能和对抗,围绕中锋和中卫建队的思路比较清晰,这是RB莱比锡能够接连淘汰热刺和马竞的关键。

(图)内马尔在无球阶段不惜体力,在攻防两端带动球队,巴黎凝聚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整体。

巴黎圣日耳曼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球员,整体战术可塑性很强。中卫组合技术扎实,防线新老搭配合理,前场三将能力全面,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只要巴黎上下能够摆正位置、倾力付出,上限必然要超过RB莱比锡此前遇到的对手。

(图)大胜RB莱比锡,巴黎的首发阵容还有调整的空间。考虑到迪马利亚和内马尔都能襄助中场,图赫尔可以从格耶、帕雷德斯和维拉蒂之间进行三选一,以适配不同的战术目标。

经历了对阵亚特兰大的逆转之战,巴黎球员的信心得到了提升,主帅图赫尔也从惊险晋级的过程中获益良多。连续两场使用433阵型,巴黎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比赛内容。堆积进攻型球员却不影响攻守平衡,巨星带动队友演绎出更具天赋和张力的整体足球,这是大巴黎能够淘汰RB莱比锡的要诀,也是接下来应付决赛对手的关键。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