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华夏判罚分析:判罚存争议,但无需过分解读

裁判圈 裁判圈

在昨晚进行的中超第一阶段第11轮北京中赫国安与河北华夏幸福的比赛的下半场阶段,场上出现了两次争议较大的判罚,尤其是最后时刻的点球,引起了部分球迷的强烈不满。本篇编者就从一名持证业余裁判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两次判罚的全过程。

注:本人的看法纯粹是从裁判的角度出发,根据IFAB《2020/2021足球竞赛规则》进行解析,与本人支持的球队以及本场比赛双方球队无关。

下半场经VAR提醒改判越位,转播信号无越位线展示

首先是越位判罚。第67分52秒,国安前锋王子铭前插助攻巴坎布进球得分,随后根据VAR的提示,当值主裁金京元改判越位,进球无效。从转播方给出的不带越位线的定格画面来看,王子铭确实不太像是处在越位位置,而转播方直到比赛结束也没有放出带越位线的回放画面。很多球迷质疑的点也是如此,你既然有画线技术,为什么不放出来看?你在小黑屋里究竟有没有画线?

其实从直播时视频回放间的镜头可以看到,视频助理裁判确实是画了越位线的,而且整个画线的过程都在直播中体现了出来,但问题就是这是从小屏幕上看出的,很难看清越位线的位置,甚至连球员都看不清楚。看过五大联赛的球迷可能都有印象,尤其是英超,会将整个画线过程都呈现在直播信号上,尽量让球迷看清楚越位线,虽说很多体毛越位争议也很大,但至少越位线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我们中超倒好,技术用了,线也画了,就是信号制作方导播不给看,这真的令人费解。

肯定会有球迷有这样的疑问,会不会是VAR画线画错了呢?会不会是VAR有意为之呢?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首先这个技术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可靠的,三维画线很多联赛也都在用,解说董路在直播中也说了,“这个可以放心,VAR看越位不可能看错,线一画体毛越位都能看出来”,而在视频回放间内除了VAR以外,还有AVAR、视频回放操作员和视频助理裁判监督,而且整个过程都有镜头的,真的不可能有暗箱操作。

而在直播中,董路和李欣也提到,越位线画出来不仅是给裁判看,同时也要给球迷看,不然怎么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是越位?不然给球迷看什么?事业线?生命线?在这个问题上希望今后能够得以改善。导播画面切得正确与否也与球迷能否及时有效地理解判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读秒阶段点球判罚引争议 

其次来看读秒阶段的点球判罚。当比赛进行到第 94分整时,张呈栋在左路起球传中,罚球区内国安门将郭全博与华夏幸福外援马尔康在争抢球时发生了冲撞,马尔康倒地。当值主裁金京元第一时间没有做出判罚,也就是认为此次冲撞不构成犯规。

 进入死球阶段后,当值VAR石祯禄介入提醒金京元有疑似的点球漏判,建议金京元亲自到场边回看。金京元在亲自回看视频回放后改判点球。

其实个人认为就这次改判而言,VAR的介入显得有些多余。根据足球竞赛规则中的VAR准则,涉及进球、点球、直红和处罚错误对象时VAR必须回看,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只有在后台回看后发现清晰且明显的错判/漏判,才应介入提醒裁判员,如果是越位之类的判罚VAR只需直接给出意见即可,而对于类似于是否直红或是否判点这种主观判罚,官方还是建议主裁亲自观看回放后再做出决定。

 那么对于这次冲撞,金京元最初的判罚是清晰且明显的误判吗?个人认为完全不是。主裁完全可以认为这次冲撞的动作还够不上点球。不过这也与裁判员本人的执法尺度密切相关,可能换个裁判来第一时间直接就判点了,当然也有可能直接吹冲撞门将,总之这个动作无论怎么判都能说得过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VAR还有必要介入吗?个人认为真的没必要。

 而金京元在看过回放后改判点球也不无道理,我们通过回放可以看到,是马尔康先将球顶出,而后郭全博才将其击倒,郭全博这次的出击过程中没有蹭到一丁点儿皮球,根本谈不上对球的控制权。很多球迷说小禁区内保护门将,但关键是这球第一不在小禁区内,第二门将对球没有控制权,第三门将直接击倒了对方前锋这也是事实,为什么不能判点球?难道就因为2:3这样的比分?就因为在比赛读秒阶段?

可能还有球迷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为什么主裁第一时间没判,看了视频以后就改判了?很简单,视频回放可以给出主裁在场上根本不可能拥有的角度,有些时候换个角度看,裁判的判罚很可能就会不同。

最后时刻这个点球判罚确实有争议,但要明确的是争议判罚不等于误判,更不等于黑哨。编者也问了很多裁判朋友的意见,基本上是五五开,至少还是有一半的裁判认为这球判点没问题,其实这也验证了上文中小编的解释,每个裁判都有自己的尺度。

如果规则中明确指出这种情况不能判点,那喷裁判还有情可原,比如规则明确手臂紧贴身体不能判罚手球犯规但是你判了,或规定不自然地扩大身体面积然后手球要判犯规但是没判(例如上港与卓尔双方各一次手球没判),但昨天这个冲撞是否判罚犯规、判罚谁犯规完全是看裁判的尺度,足球竞赛规则中没有任意一条规定门将在小禁区或罚球区内可以为所欲为,也没有任意一条规定这种冲撞不能判罚点球。

那么对于这样一次无论判与不判都说得过去的判罚,如此轻易就被打成“误判”,金京元就被扣上“黑哨”的帽子,然后开始阴谋论,甚至能编到某个与本场无关的球队身上,真的合理吗?不可否认金京元在几轮前执法国安与永昌时,比赛最后确实有误判,执法尺度未能保持一致,那场比赛以后他也停了一轮。这次连误判都算不上,怎么就又要求停哨了?判罚对你不利就要停哨吗?做出一次争议判罚就要终身禁哨?

小编注意到,在赛后除了“黑哨”的骂声四起以外,一些“名宿”居然出来说这样判罚会挨打,建议给金京元发证的相关人员反思,个人认为这种言论真的是令人喷饭。原来在中超,只要对己方不利的判罚,稍微有些争议就都能被打成黑哨,这样的评判标准如果放到五大联赛那某些球迷和名宿怕不是会被气死,恐怕五大联赛的裁判都难逃黑哨的帽子。如果你认为这是误判,那么请你根据足球竞赛规则进行分析,如果你连规则都懒得看,上来就一通乱喷,那只能说你的键盘敲得真好。

而今天上午,《足球周刊》总编辑安然(五人制国际级足球裁判)在个人微博上也谈到了本场比赛,他表示单看这个判罚,认为并不是错判,而阴谋论导向也绝无必要。

最后再重申一遍,本文是站在裁判员的角度根据IFAB《2020/2021足球竞赛规则》来解读这两次争议判罚的,与任何球队无关,作者也没有收钱为裁判“洗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但是疯狂搜刮之前国安得利的判例从而得出“这次吃亏也该”的结论的,真的可以歇歇了,总拿过去的判罚来平衡现在的着实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多学习一下规则。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