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退局,浙江足球进入国企时代(下)老宋搞足球...
贝克足球Beckee
宋卫平退局,浙江足球进入国企时代(下) 老宋搞足球陷入缺钱困境,是因为中国足球的大门进来了野蛮人、中超进入了狂飚突进的烧钱时代,同时也因为自身企业的经营陷入了窘境。现在中超的投入没有十五亿休想夺冠,没有三亿别指望保级。年投入只有两亿左右的绿城,想重返中超实际上已是奢望,即使杀回中超,一年后也会原路返回。 这四五年来,老宋不再现身黄龙主场,也不再光临绿城中泰训练基地。跟足球渐行渐远是年事渐高、对足球的激情不再,还是球队成绩不佳、心灰意冷?外界无从得知。 圈内人知道,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在他的小镇上,那是他一生的情怀和后半辈子的事业。去年7月11日的那个发布会,接近1个小时的个人告别演讲中,谈到他的小镇业务更是滔滔不绝。他自嘲道,“我人老话多,是该退休了。” 宋卫平当时透露,在连续减持绿城股票后,目前持股比例不足10%,其中还包括他捐赠予香港丹桂基金会4.61%股份,“这个股份我估计会带到棺材里面去了,棺材没有,会带到骨灰盒里面。这个股份99.9%的大概率会让我一直做股东,你叫我做一个局外人是不肯定的,这是一个历史存在,你怎么去也去不掉。” 持股降低至10%以下,这意味着宋卫平已经不受任何关联交易影响,能以独立身份与绿城重新合作,这即为蓝城与绿城战略合作的小镇业务,双方将整合绿城资金优势和蓝城资源优势,绿城将全面参与蓝城已确权的小镇项目。绿城房子的品质过去曾让销售额排名前几位的地产巨头望尘莫及,但地产行业不时兴讲情怀,资本运营和互联网思维一直不为绿城擅长。杭州四五前年投资了绿城桃李春风小镇的,现在资产可能涨了四、五倍,那真是梦想中的桃花源。但老宋除了口碑,并没有收到太丰厚的回报。对品质和品味近乎病态的苛求,注定这样的工程不可能像在三四线城市跑量的房产巨头那样积累起天量财富。老宋没钱不是秘密,近几年几乎每个浙江球迷都知道。但外界关注不多的是,绿城俱乐部这几年窘迫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最近四五年从绿城出走的精英能凑足一个中超首发阵容,从国字号守门员到国字号后卫、中场和正印前锋。绿城对中超各队的贡献,超过徐很宝的崇明基地,超过人才辈出的鲁能青训。这其实也是老宋的舆论壁垒。很多人以为绿城俱乐部卖人赚了大钱,其实俱乐部是一把辛苦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身处中甲的绿城薪资待遇的天花板谁都瞧得见,当打之年的球员很难抵挡豪门的银弹攻势。 趁着球员合同到期前一年放行,俱乐部多少还能赚点;但合同一到期队员迫不及待卷铺盖走人,绿城往往颗粒无收。去年的发布会上老宋不无无奈地说:“我做了20多年足球,成绩勉强及格,打过一次亚冠,花不起这个时间和精力,一般的企业,心不是特别大的人不要做足球,足球对人的情绪影响太大了。”“蓝城没有这个钱做足球的,绿城服务我是控股股东,我们这个钱是一分钱扫地扫出来的,拿这个钱去做足球,有点于心不忍的。足球基本上不管了,足球输赢跟我没有关系,跟亚东有关系,输赢都去找他,到年底的时候,有可能把股份全部卖给他。”“本来足球就是上市公司一个品牌宣传,足球不是一般的企业玩得起的,只有上千亿的销售额才能够有这个品牌价值在里面。” 对此,张亚东也表示:“宋总这个提议我们完全接受,宋总现在就是荣誉主席,和足球肯定是分割不开的。我们要将绿城足球所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我们的产业,正在建设足球小镇,以后这会变成一个挣钱的买卖,我还担心到了年底宋总会反悔,我们会给宋总留有一定的股份。” 8.曾经不止一次,老宋说过,某一天可能不再造房子,便有两件事会一直做下去,一是足球青训,一是文化教育。他是对职业足球意兴阑珊之后,对足球少年和足球娃娃情有独钟。浙江的全运会足球队一直都是绿城在张罗,几乎不用浙江省体育局和浙江省足协操心,老宋甚至会亲自过问球队的组建、参加球队的出征、观看每场比赛,为每场比赛的胜负悲和喜。老宋是个念旧的人,绿城自己培养的球员,出走多年愿意回归的,全数敞开大门;退役后想加入绿城房产和绿城足球的老臣子,只要开口老宋也很少拒绝。他太看重情怀和忠诚了,但是职业足球或许看重真金白银的实惠,没有钱寸步难行。不是他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中国足球水平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格局已经天翻地覆,一切物是人非,足球理想主义无处安身,功利主义却赢家通吃。 职业足球不算成功的绿城一直以青训为荣,但青训除了口碑并不能换来实惠。有几个在中超豪门大杀四方、身价以亿计的当红小生,从绿城出走时还未成年,绿城无法用合同约束,作为补偿的培训费还不够他们在绿城足校或梯队几年里的学杂费。二十二年的时间,足球上的五十多个亿真金白银的投入却没有拿过一次冠军、更是有两次降级,这与当初老宋自己规划的蓝图相比天差地别。除了缺钱,他也累了,也该歇歇了,把有限的精力投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若干年后,老宋回首自己当年投身足球时的情景,可能会有我们重读木心的《从前慢》的感受:中国足球早不是世纪之初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经营,哪个老板怀揣三、五十个亿想在职业足球上小试牛刀,跟三、五万资产的小散想去期货市场大显身手一样,实在太不自量力。新玩法面前,朱骏当年最佩服的两个人都近乎出土文物。现在玩足球光有钱已经不够,何况绿城没有钱。平心而论,每年一个多亿如果投到绿城的教育、绿城的医院,甚至投入越剧小镇,都会功德无量。如果能坚持二十二年,成千上万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走进985、211校门,成为行业精英、甚乎国家栋梁。老宋跟绿城道别的时候说,“搞足球,赢球会快乐一阵,输球会难过好几天。足球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而现在老宋终于可以放下,黄龙体育中心的主席台上这道二十多年的风景,今后也只存在于球迷们的传说里。 这个后半生将贡献给小镇、想成为所谓“还乡人”、想要为逃离城市喧嚣者规划品质生活的人,以后就是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一杯浊酒,足球多少事,或都付笑谈中。 9.而今,浙江能源的入股也自然意味着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的名字需要进行更改,最终更名为了浙江能源绿城足球俱乐部。这不是绿城足球第一次更名了,但此前更名只是在浙江绿城和杭州绿城之间交替,“绿城”这两个字始终是这支俱乐部唯一的魂。1998年绿城俱乐部成立,成为了浙江的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浙江绿城”这个名字伴随着球队经历了中乙时代、甲B时代、中甲时代,并见证了球队于2006年冲超成功,跻身中国的顶级联赛。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屹立于足球荒漠上的一支中超球队,“浙江绿城”也成功收获了无数来自全省的球迷拥趸。温州、舟山、金华等各个地市都建立起颇具规模的球迷会,比赛日都会为球队应援。“绿城”二字,可以说早已超脱了商业范畴,成为了浙江球迷心中抹不去的信仰。 不过从2009赛季开始,俱乐部由“浙江绿城”更名为“杭州绿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达八年之久。从“杭州”到“浙江”,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却让很多杭州以外的浙江球迷至今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名字变了,省内的归属感也就没有了。于是一直到2017赛季,俱乐部才将“杭州绿城”改回了“浙江绿城”,并以这个名字庆祝了自己的20岁生日。老宋的退出和浙江能源的入股,让绿城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股东如何在之后的俱乐部运营中发挥作用,尤其是财力方面,值得期待。 10.将目光聚焦到收购宋卫平手中50%俱乐部股权的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身上。浙能集团,浙江省内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80位,总资产高达2000亿元,在财力上完全具备“玩足球”的实力。浙能集团系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国资委受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职责。浙江省国资委直接持有浙能集团100%的股权。 同时,浙能集团系浙江新能的实际控制人。而就在浙能入主绿城足球的十天前,浙江新能在证监会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宣布A股IPO,保荐人为财通证券。 浙江新能的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实业投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开发、运营,工程项目管理,天然水收集和分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设备维修,检测技术服务,供水服务,供电服务。根据招股书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浙江新能实现营收分别为9.36亿元、12.51亿元、21.0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1.49亿元、4.06亿元。在9月11日上午绿城俱乐部召开的发布会上,浙江能源集团资产管理部主任陈明东代表集团发言,总结起来就是,“浙江能源将体现社会担当和责任,对俱乐部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绿城中国携手合作,全面推动俱乐部发展,打造浙江足球新高地。” 并无干货,但是以政府信用背书,依然有理由让浙江球迷去期待国企时代的绿城队,或许真的可以换个活法。 浙能绝对不差钱,在杭州举办2022亚运会的背景下,在浙江省政府指令调拨下而踏入足球领域的浙能,其数千亿的资产绝对烧得起、也“必须烧”。这不是经济账,更多是一种政治账。 同时,集团对投资体育项目倒也并不陌生,前几年赞助过浙江男排,近几年也是浙江羽毛球队的冠名商,去年还拿到了全国联赛的冠军。这些都是经营职业体育的经验优势。跋.对于“去宋卫平化”,老宋曾悠哉悠哉地说:“去什么化是矫情,总是有发扬光大和传承,而且我宋卫平在绿城有贡献。创始人做了些事,有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任人评说,我是无所谓去宋卫平化还是不去宋卫平化。”“我是58年出生的人,属狗,我认为人生最好的时候是50岁,你有能力50岁就退休,到60岁还在干活是无能的表现。这次可以如愿以偿,可以从职位上完全放手,几乎可以完全不管绿城的事,然后有一批基本靠谱的接班人,这是这几年中交派过来的工作人员基本的评价。这次能够很好地退下来,很庆幸很庆幸退下来这个公司不是千疮百孔。” 绿城存在了25年,从7个人做到10万人,从借款15万到留下三百亿的净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打一个高分。至于绿城足球,从中超、亚冠,再到中甲,有过青训喷涌的骄傲,有过冈田武史时代的思维跳跃,也有过黯然降级的力不从心——但至少,它也存在了22年,伴随着绿城地产,也伴随着宋卫平的雄心跌宕。如今,宋卫平无法再陪伴下去了,但是绿城足球依然在那里,绿城两个字,也依然在那里。 二十二年风云录,一叹诸侯,一展泪愁。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