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骂饭圈,人人却又都是饭圈

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曾在懂球帝看到过一篇文章,大体主旨是球迷文化和饭圈文化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主要在于饭圈经济的那一套在足球圈行不通,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因为足球比赛经济收入的核心来源和饭圈经济比起来确实是两回事。
可是我们日常很多人抨击饭圈文化,并非大多都是抨击的这种饭圈经济,而是不理解饭圈文化那种近乎魔怔的狂热。
近期足球圈发生的一些故事,似乎又在说明,这种狂热放在饭圈文化和球迷文化中真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
近几天国内球迷讨论最多的流量明星是谁?可能不是梅西,也可能不是C罗,而或许是马宁。
马宁是何许人也?人送外号卡牌大师,当你主队的比赛由他执法时,你可能就得做好服用速效救心丸的准备了。
有些人说马宁胡吹,经常带着任务吹比赛,导致很多时候比赛争议频发,另一方面也有人说马宁敢吹,很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判罚,这些从国际比赛经常选派邀请马宁执法,也可见一斑。
在鲁能与国安的比赛中,段刘愚的进球被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慢镜头显示格德斯在助攻前与李可的拼抢中存在犯规嫌疑,这一争议判罚也引发了鲁能球员、教练组和球迷的强烈不满。
由于马宁是本场比赛的VAR裁判,在具体判罚中也是他提示当值韩国主裁金希坤此球有犯规嫌疑,赛中到赛后不少球迷依然将矛头指向了马宁,他们认为正是马宁的存在让此球有了如此大的争议。
随后韩媒osen也发文称,当值韩国主裁金希坤是被迫同意马宁判罚的,VAR裁判应该只是辅助的观点,更是推波助澜了这波节奏。
由于此前吹罚鲁能比赛中引起争议判罚的主裁判沈寅豪,被鲁能球迷举报论文存在抄袭现象,甚至引起了同济大学的高度关注。此番马宁的判罚再度引发争议,他的论文“不可避免”的再次成为了球迷愤怒情绪的突破口。
有博主称,马宁十多年前的文章存在一稿多发的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的现象。在裁判问题愈发敏感的当下,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过随后的上海德比中,马宁依然出现在了主裁判的位置上,并且出色的完成了执法任务。关于他论文被举报一事,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有人认为查得好,是该管管。也有人认为部分球迷的此举完全变了性质,甚至与饭圈的部分行为无异。
事实,真是这样吗?
二
很多球迷秉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足球衍生的球迷文化,一定就比饭圈文化高贵,因为饭圈文化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很娘炮的文化,不像足球这么阳刚积极向上。
这些小鲜肉、流量明星和足球巨星们没有任何可比性,甚至拿来比较都是显得很掉价。这样的观点,在各大社区和论坛都屡见不鲜。
那么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得了解清楚什么是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的诞生事实上和偶像经济有关,也就是说以前追影星、歌星这种,多数属于自发行为,没有集体组织、捆绑决策的概念。
随着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饭圈的功能不断扩大,饭圈粉丝不仅能为偶像购买周边产品,拉动销量,也可以做数据,打投各种榜单,吸引金主投资,更能战斗维权,维护偶像切身利益。
如今一个偶像成熟的饭圈体系下,包含有如下几个元素。
①后援会(负总责,引导粉丝做事情、对接线上线下、大型活动、集资等各项粉丝事务)
②大粉、脂粉(粉丝中比较有名气的粉丝,进而在粉丝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影响粉丝意见。脂粉指的是有偶像所在公司背景或者直接就是公司工作人员,伪装成粉丝的形式,引导粉丝进行相关活动)
③宣传组(包含数据组、文案组、美图视频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数据组的业务主要是打投各种榜单,提升偶像包括微博互动在内的多项数据)
④反黑组(举报或删除对明星有负面影响的评论或者留言,控评把社交媒体里的留言进行优先级的分化,挤掉其他无聊的评论等相关的反黑工作。严格遵守反黑组的反黑条例,为自己粉的明星留下好的社会形象。)
⑤财务(监督账目、对集资款项进行管理)
在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大火后,饭圈体系还多了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送自己喜爱的偶像出道。
当然真要追溯起来早年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同样有着饭圈体系的痕迹,张杰粉丝当年集资自掏腰包给张杰“赎身”,可以算得上是国内粉丝选秀集资行为的鼻祖。
在粉丝们眼中,偶像的成长之路同时也是粉丝的自我实现过程,他们是粉丝主体性的代言人,满足观看者的自我想象。
从这点上说,饭圈文化与球迷文化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那就是球迷的行为本身很少会对球员、俱乐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比如说最简单粗暴的打钱,足球世界中我们听到过一些濒临破产的俱乐部,通过球迷筹款缓解危机这样的故事,但涉及到豪门球会,即便是你愿意去给俱乐部打钱,俱乐部还可能不愿意收下这笔钱。
竞技体育的本质还是竞技本身,因此你花钱与否事实上不太会对球员本身的表现产生什么显著的影响。不可能说曼联球迷花钱花的多,林德洛夫就一定能够防守不漏人了。
但在饭圈文化的语境下,打钱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你打钱打得多,你在通往大粉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在后援会那你也能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涉及到选秀层面,粉丝氪金的战斗力越强,偶像成功出道的几率毫无疑问是越高的。甚至出道后,打钱依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偶像的发展。周边销售,代言产品,数据榜单,这些都需要打钱。
打钱能力越强,各项数据越好看,金主代言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偶像的星途之路也会愈发顺畅。
三
那么既然经济决定的方式有着显著差别,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此次事件球迷文化和饭圈文化没有本质区别呢?
答案还要出在热爱上。
对于球迷来说,足球就是他们最喜爱的一切,为了自己的主队和球星他们愿意去做很多事情。而同等的条件下,你把词汇换成粉丝、偶像,其实你也能得到一句意思完全一样的表述。
此前肖战粉丝引发众怒的“227事件”,因为一篇同人文的缘故,部分肖战粉丝选择将同人文网站举报,引发粉丝圈众怒。肖战粉丝和肖战本人一时间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本质上来看,肖战粉丝举报的行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换言之也是维护自己的热爱。这些创作对我的偶像不利,那我就去举报你。
但这样的创作并不会对偶像本身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同人圈再怎么创作也只是一个圈地自萌的行为,也没有攻击肖战本人的演技如何、唱功如何。
肖战粉丝认为这样的创造伤害到了他们,并且觉得这样的创作会对偶像的形象不利,选择了举报。这其中本身的举报逻辑就存在问题,这也导致了后面其他粉丝的集体声讨。
同样,因为裁判的吹罚有争议,球迷认为球队受了委屈,我就去举报裁判的论文。这种行为本质上和肖战粉丝的举动没有区别。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比赛的判罚有争议,应当是由俱乐部提出申诉,足协介入调查,裁委会给出决议,对比赛的判罚进行解释和认定,这样一套流程下来。
球迷检举揭发论文,本身就和本场比赛的判罚完全偏离了方向。①当值裁判的论文是否抄袭,是否有学术不端的行为,和他考取裁判证,裁判业务水平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吗?
②其次,如果裁判吹罚你主队是获利的一方,你还会嚷嚷着查论文么?
更不用说质疑马宁论文本身还有一个站不住脚的地方,博主声称马宁的论文涉嫌一稿多投,存在学术不端之举。
但事实上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定,是在2019年才提出来的,而马宁发表文章的时间是在十多年前,法不及既往是一个非常清楚的逻辑。你不能拿如今生育二胎的国家政策,去为曾经张艺谋妻子超生的行为喊冤,只能看当时条件当事人的举动是否合规,才是正确的质疑逻辑。
四
也有人会说,马宁如果行得正坐得直,他就不应该怕被查。
但这种观点的逻辑还是建立在,我认为你的判罚有问题,所以我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把你这个人搞黑搞臭,如果当事人本身有黑料,确实容易引发更大舆论争议,但这样的举动并非争议判罚发生之后,有效正当的申诉程序。
如果球迷群体真的认为自己的球迷文化比饭圈文化高贵,那么尊重程序正义和讲事实逻辑应该是自己与饭圈文化拉开距离的方式。
饭圈文化之所以在近些年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不就是控评、屠版、互踩、挂黑、集体人肉、网络恐吓……饭圈互撕等行为引发不少人不满吗?
这些举动在官方看来不仅吞噬了青少年群体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最主要的是,饭圈在撕逼挂黑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狂热,为了自己心爱的偶像,不惜用各种污言秽语、挂黑人肉等手段,抹黑其他人。也正是这种狂热,让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更强的粉丝战斗力。
而当我们回顾足球圈的种种现象,球星人迷撕逼,队迷撕逼、爆吧、线下斗殴、包括此次球迷群体大规模查论文事件,本质上都是对足球的狂热一步一步引发球迷做出了如下行为。
如果球迷群体自己都无法做到尊重程序正义,讲事实逻辑。那么,这和此前自己口中最为唾弃的饭圈粉丝有什么区别?
甚至可能在路人眼中,那些在莫雷事件后,依然去现场看NBA季前赛的球迷,还不见得比饭圈粉丝更有骨气和原则。
五
此前有人在总结著名主播孙笑川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粉丝”时,曾说“人人都骂孙笑川,人人人又都是孙笑川。”
意思说就像喜剧背后是悲剧一样,大多数人在匿名、虚拟的网络上破口大骂,嘻嘻哈哈,相互嘲笑,无非是为了发泄各种消极的情绪,他们聚集在一起,孙笑川不是他们的领袖,而是他们的敌人,也是他们自己,于是他们要打败他,他们骂他,也像是在埋怨自己。
这样的总结放到看似“势不两立”的球迷文化和饭圈文化来说,同样适用。
我们总是看到我们所热爱的所坚持的,为了显示自己信仰的高尚,往往会对其他圈子嗤之以鼻,但当危机来临时,我们也都会愤懑不平,希望用极端的,极具攻击性的方式来维护信仰,在其他人看来,我们也不过是找不到方向、被大浪冲走的一颗水珠。
这一刻,我们也变成了当初自己嗤之以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