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中超唯一能留洋的是杨立瑜,球员们要向武磊学习专注
omega17
前国脚、德甲联赛形象大使杨晨在中国德国商会主办的“走进德国”活动中接受了懂球帝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作为首位登陆德甲联赛的中国球员,他谈到了自己关于目前中国球员留洋现状的看法。
本赛季中超联赛目前还在进行中,就您的观察,有哪些国内球员现在具备在德甲或德乙效力的水平,可以尝试留洋呢?
就这个问题,我想先谈一下为什么武磊能够出国踢球。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球技出色,他还有出去比赛学习的欲望,这是特别关键的,因为他有想出国踢球的意愿。他来到西班牙后,不管是在哪一级别联赛,是有去拼搏努力的欲望的,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界定点所在。我们的球员出国留洋要有这种欲望才行。
武磊出国时差不多是26岁,我觉得略微晚了些,但是武磊非常努力,他已经在西班牙做得很好了,这个值得肯定。另外一点就你刚才所问,现在中超有没有具备这样能力的球员,目前据我观察中超唯一具备这一实力的可能是广州恒大的杨立瑜。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要看球员自己有没有这种意愿。我觉得到德国的话不光是踢球,也是学习和涨球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会更多建议年轻球员能够出去留洋,不管是去德甲还是德乙或者其他联赛,能够得到锻炼是最重要的。
您刚才也提到了武磊,他最近几轮比赛因为伤病都没有出场,可能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您对于他现在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武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运动员,从他的年龄、职业生涯经历,包括过去在上港的经历来看,他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伤病、教练的用人选择、队友对他的支援力度等问题,而这些也都是我之前在德甲效力时遇到过的问题。我在法兰克福的四个赛季里经历了九个主教练,并不是每个教练都非常喜欢你,所以对去海外踢球的球员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适应这个主教练、适应这个球队和球队的打法。这方面我觉得武磊做得也很好了。我也希望如果再有年轻球员留洋的话,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注意,是非常重要的。你在适应了生活、语言和那边所有的一切之后,最重要的是你要适应这个球队、这个主教练和这个球队的打法。
其实降级之后再想升级还是比较困难的吧,您当时也踢过德乙
我认为一支球队刚降级后想要第二年马上再升级回来是比较难的,就德国的情况而言,一般来说都会在德乙徘徊两到三年才有机会再升入德甲。降级后第一年就升级回来的,比较出名的就是凯泽斯劳滕,创造过升班马夺冠的神话,但其他情况下这种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就武磊的情况而言,我认为西乙和西甲最大的不同是技术含量会更低一些,但是身体对抗强度和比赛节奏是不会改变的,德甲和德乙的区别也是如此,德乙球队的脚下技术并不是非常细腻,但是比赛节奏非常快,而且队员们在场上也更拼了,这也是我们的球员需要适应的过程。当然我希望的是一个年轻球员能够从丙级到乙级再到甲级联赛,按照欧洲球员的培养过程,一级一个台阶往上走。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指武磊遭遇降级)也没关系,我相信武磊在他这个年龄完全能够适应这些。
您是第一批在德甲取得很大成功的中国球员,但是这几年除了武磊之外,没有其他中国球员能够在欧洲比较高水平的联赛中踢球。您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球员出去留洋?
刚才我说的是球员个人思想的问题,现在我想谈一谈技术特点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看我在德甲、谢晖在德乙、包括现在武磊在西班牙人的例子,我们三个人算是适应得比较快的,也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数据——谢晖当时在德乙差点就拿到了金靴。我们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我们都有速度,这是亚洲球员的一个优势,包括孙兴慜也是如此。当然朴智星是一个例外,他的特点是奔跑能力强;中田英寿则是踢球技术含量高,而且也很能跑,这是亚洲球员的特点,速度、变向能力和灵活性是咱们球员能够在欧洲立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优势,比如有些出国的中国球员,他是一个高中锋,或者技术型球员,除非你这一点特别突出,比如说你的技术特别好,一个中场球员技术含量特别高,可能比德国球员都强,你才能在那里立足。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自己的特长和我们能够在国外立足的根本所在。我个人认为速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至少作为前锋来说是这样。
为什么很多日本韩国球员能够在欧洲立足,这里还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他们的适应速度特别快,能够接受欧洲的战术要求、训练方式,还有那里的生活;当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日本球员的脚下技术。开始我也怀疑他们在欧洲踢得时间可能不会特别长,因为欧洲球员身体更强壮,力量更大,但是我看了法兰克福的队长长谷部诚的表现,他已经37岁了,依然能够占据主力位置,所以我不由得认为咱们也应该好好借鉴下日本韩国的球员培养机制,包括青训机制。
就中国球员而言,年轻球员跟日韩相比较水平没有差很多,是否还是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球员出国踢球?比如说把他们送到德甲,让他们提早去适应?
你刚才说的确实很对,咱们把好的青少年球员送到德国,当他们培养,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为什么我们的青训出不了人才,在小升初的时候,这是一个分水岭,很多在小学踢球的孩子,因为父母想让他们上一个好学校。就拿北京为例,我估计可能有60%-70%的孩子,从此就放弃了踢球,这等于他之前在小学训练的六年就荒废了。就因为一个升学,我们浪费了很多的财力和物力。小升初是一个分水岭,然后等到初三升高中又是一个分水岭,最后到上大学时又是一个小的分水岭,我们这套体系事实上会受到比较大的约束,因为孩子学习的压力很大,他们也都会想如果自己踢球不行,还要考虑上学的事,这样的情况必须从体系层面得到解决。要留住这些好的苗子,减轻家长的顾虑,这是很重要的。我非常赞成把好的青少年球员送到德甲或其他欧洲联赛,来对他们进行培养。你看前面孙兴慜的例子,5个球员里出了一个球星,为什么我们不能多送一些球员出去呢?但是我们把球员送出去一定要保证培养的质量,还有他们的学业,最终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您刚才提到球员在国外不光是技战术方面的适应,还有生活方面的适应。对于日常生活,您对于现在有可能出国踢球的球员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出国踢球应有的状态,用一个词最好来概括就是“专注”。我们那个年代互联网还不是非常发达,网络和数字化的传播还是比较不发达的,当时上网还都是插电话线。但是无形之中这也减少了对我的很多干扰,我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训练和比赛当中。但是现在科技水平越来越先进,孩子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这些东西对他们无形之中也是一种干扰,包括媒体的报道。因为网络传播这些信息很快,孩子们比如说参加各种比赛,他们承受的压力会比我们那时候更大,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韩国日本的球员好好学习,学习他们认真的精神。你看现在在德甲的几个韩日球员发展都比较好,就是源于这种持之以恒的专注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在那边站住脚,如果你没有这点,想要立足是很难的。我觉得现在的球员们也要好好地向武磊学习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