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番位”这股风气,真的能刮到足球圈里吗?

上大夫散宜生 上大夫散宜生

“撕番位”是如今饭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最近两年,粉丝们为了自家爱豆在海报、红毯、片头等等占个好位置,没少闹出大动静。至于万众瞩目的“C位”,更是如同倚天剑、屠龙刀一般,让各家粉丝你争我夺,好不热闹。

随着各种“团”的兴起,“撕番文化”也应运而生

饭圈之外的人,大都对所谓“饭圈文化”嗤之以鼻。对于“撕番位”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搞这种事情实在太无聊,对于粉丝为自家爱豆争抢位置更是难以理解。因此,每次遇到这样的新闻,圈外人总要打上“脑残”、“无脑”之类的标签。

(一)

不过,娱乐圈如此看重番位,其实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在番位这件事情上,咱们当年也是吃过一些亏的。

“C位”成了各路明星的必争之地

早年间,大陆影视圈对于番位并不重视,比如片头、片尾中的演员出场顺序,大都按照角色的戏份来排列,海报等宣传材料,也大抵如此;也有些电视剧的演员表,是以角色在本集的出场顺序来排列。

但无论怎么排,都是以角色戏份为排序条件,跟演员本人没有什么关系。老版《三国演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剧中角色众多,所以《三国演义》的片尾演员表按照出场顺序排列,在片头则列出了六位主要人物的扮演者。

在当时的六位演员中,“奶油小生”唐国强以及饰演过宋江的鲍国安知名度较高,但片方依然把男一号刘备的扮演者孙彦军放到首位。

其实,直到现在,这种排序方式仍然为大多数观众所认可,在当时更是如此。不过,也正是因为内地影视圈当时对于番位的不太重视,让前来内地开拓市场的港台影视业得到了揩油的机会。

比如琼瑶剧《还珠格格》,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部双女主电视剧,但“小燕子”这个角色更加深入人心,毕竟连片名都是她的称号,赵薇也凭此角色红遍大江南北。

而台湾方面在宣传时,却总是费尽心机地把“紫薇”放到“小燕子”之前,以此向台湾观众暗示,即便是大陆最红的明星,在台湾艺人面前也只有做陪衬的份儿。

类似的便宜,港台娱乐圈没少沾。但大陆市场尽管起步晚,却并非“人傻钱多”,吃上几次亏,便不会继续为他人作嫁衣裳。

据说,香港娱乐圈曾想借助大陆市场捧红一些年轻演员,却遭到了大陆投资方的严词拒绝,所以直到现在,来大陆发展的香港艺人,大都是70、80后所熟知的明星。

(二)

而这种“自卫”行为,也逐渐发展成了番位文化,艺人们对自己的位置越来越看重。比如《画皮2》上映前,赵薇与周迅关于自己在演员表上的位置展开了一番争夺,最终片方做出了“一个左下,一个右上”的安排,才算息事宁人。

饭圈文化兴起之后,围绕番位的争夺更加白热化。之前对番位的争抢,主要限于同性演员之间,而如今男一与女一也开始相互看不顺眼,光是杨紫今年就先后与吴亦凡、井柏然撕得不可开交。

甚至,现如今还出现了强行抢番位的事情。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的吴磊,他所参演的《张公案》、《穿越火线》,都是双男主戏,而且论资历、流量,都难以超过合作的井柏然、鹿晗。

可吴磊的粉丝却强行争夺一番位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撕番并非粉丝的自发行为,而是吴磊团队所煽动,因此投资方腾讯十分恼怒,并放话永久不与吴磊合作。无论当初撕番迪丽热巴,还是今年连续撕井柏然、鹿晗,吴磊都是一败涂地。

(三)

在足球界,也曾出现过类似“撕番位”的事情。

2017年4月,巴塞罗那在诺坎普以6-1击败大巴黎,完成惊天逆转。该场比赛的最大功臣,莫过于独造四球的内马尔。

然而比赛结束之后,站在球场广告牌上接受众人膜拜的却是梅西,媒体争相报道夸赞的是梅西,就连俱乐部在官推上给出的头部照片,还是接受膜拜的梅西。

同年夏天,内马尔加盟了大巴黎。很多人相信,正是这次逆转之后的“番位事件”,促成了内马尔的出走。

的确,作为逆转的最大功臣,最后得到这个待遇,换谁也受不了。

不过,内马尔没有组织粉丝去找俱乐部要说法,也没有因为番位而一哭二闹三上吊,毕竟,诺坎普数万名球迷齐声高喊“梅西”的场面说明,这个番位不是说抢就能抢到的。

当时的内马尔已经是足坛“第三人”,可这“第三”与“前二”之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梅西的羽翼之下,就更难跨出这一步——哪怕帮助球队完成惊天大逆转,人们心里的英雄仍然是梅西。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马尔的出走可以理解,但从那之后,巴西人却对“番位”产生了很大的执念。

比如加盟球队没多久,内马尔就因为主罚点球的问题与卡瓦尼闹出矛盾,显然,在巴西人心里,自己加盟球队虽晚,确实来当“第一人”的。

在球迷和媒体看来,这完全就是一副来搞“技术扶贫”的劲头,甚至很多人心里都没将内马尔视为球队一员,每年夏天都能传出内马尔将回归巴萨的新闻。

姆巴佩的加盟,又对内马尔的地位形成极大冲击。在人们眼里,这位19岁便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法国小伙,才是大巴黎的真正领袖。

上赛季,大巴黎发布主场球衣视频时,内马尔虽然是率先出境,但镜头效果却摇摇晃晃,本尊的面庞甚至都不如球衣上印制的姓名让人印象深刻;而姆巴佩的3秒钟镜头,则是稳稳当当,正面亮相。而在本赛季的宣传片里,人们甚至都找不到内马尔的影子。

(四)

内马尔和“番位”的故事,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足球圈也有“番位”的概念,但是“撕番”的空间很小,不是发动粉丝或者自己要求就能到手的;第二,球员若对“番位”过于看重,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为何“撕番”在足球圈里没有空间,原因有很多。比如足球圈的经营模式,就不具备“撕番”的土壤。

以2015年阿迪达斯为皇马新球衣拍摄的宣传片为例,该片共有C罗、贝尔、本泽马等7名球员参与拍摄。在片中,每名球员的亮相时间基本相同,C罗只是在侧颜照中站在了“C位”,而在最后的定格画面中,C罗甚至站在了角落里。

作为球队“一哥”,为何站在角落?答案很简单,C罗个人签的是耐克的代言合同,阿迪达斯怎么可能让他站在C位呢?

在职业体育里,运动员与运动队不是一个赞助商的情况比比皆是,除非像中国足协这样“大包大揽,一切都管”,否则以西方的经济体制,根本无法避免这种冲突。

而球迷也习惯了这种冲突的存在。比如皇马的球衣宣传片,若以饭圈的标准,最后的定格站位是无法忍受的,可皇马球迷对此却基本无感,还“没心没肺”地夸奖新球衣样式,以及宣传片的拍摄水平。

而且,足球圈里虽然也有番位概念,但决定番位高低主次的因素与饭圈完全不同。

球星的亮相平台主要集中于球场,各类商业活动、综艺节目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球员的受欢迎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只要表现好,人气自然也高;反之,则不会有太高的人气。

以冯潇霆为例,参加完《吐槽大会》之后,人们见识到了他“段子手”的一面,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然而在亚洲杯上出现巨大巨大的失误之后,人们并未因此而口下留情,冯潇霆的口碑也随之一落千丈。

而流量明星则要辛苦一些,影视剧、音乐作品、综艺节目、各种走红毯、商业活动、演唱会等等,都是他们的主战场,所以对于演员表排位、合影位置、出场顺序等等,向来是寸土必争。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必然会出现撕番位的现象。

另外,两个行业的资本运作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撕番位不会成为足球圈的主流文化。

如今,娱乐圈产生一个或者一批明星,已经不需要“科班出身”。据权威人士统计,一个流量明星从练习生到正式出道,只需要2年时间,而且随着市场的火爆,这个周期一度缩短到半年。

当然,培育时间如此之短,就别指望有什么高深的演艺才能了。不过,流量明星们不管演技有多烂,才艺多么尴尬,只要背后的资方舍得投钱,总能找到让商家侧目的流量。

显然,这在足球圈里行不通。尽管如今商业化程度日益加深,但商业收入的高低,仍然要靠成绩说话。

比如皇家马德里从阿迪达斯那里获得的10年15亿欧元商业合同(最高18亿),就是球队实现欧冠三连之后,弗洛伦蒂诺逼迫对手签订的城下之盟;年纪轻轻的姆巴佩能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与法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想要在足球圈里混个更加靠前的番位,最主要的还是得靠球场上的表现说话。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只靠买粉丝、炒热度、刷榜那一套,在足球圈里是根本行不通的,“撕番”的风潮,自然也刮不到足球圈里。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