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克家族与阿森纳(三):一场借疫情开启的全面重组

编者按: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行业,足球自然也不例外。对于阿森纳这样一家相对更依赖比赛日门票收入的俱乐部来说,关门比赛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也更多。此外,随着克伦克家族全面收购阿森纳,他们作为俱乐部老板也对球队的管理模式有着进一步的规划。两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兵工厂在管理体系层面的重组也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在这篇The Athletic讲述克伦克家族与阿森纳故事的最后一篇中,我们将会回顾阿森纳在去年进行的全面重组工作。
【疫情下的顺水推舟】
对于所有俱乐部来说,2020年给他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阿森纳也不例外。小克伦克也曾表示俱乐部是在欧联杯的预算下承担着欧冠级别的薪资支出,因此疫情对于阿森纳的影响要比大多数俱乐部更严重。兵工厂对于比赛日门票收入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因此球迷无法入场观赛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去年4月,在英超因疫情被迫中止的阶段,阿森纳成为了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降薪的英超俱乐部。不过这并不是俱乐部老板的要求,而是来自于高管们的建议。在科尔尼训练基地的更衣室,高管们向阿森纳球员们做了一次演讲。他们投影了一张睡着的熊的照片——动物在冬天没有狩猎机会、食物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进入洞穴冬眠;它们寄希望于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食物重新变得丰富起来的时候,能够靠储存的能量发挥巨大的作用。高管们用这样的例子向球员们解释了为什么球队需要缩减开支。
然而事后来看,减薪也成为了阿森纳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大多数球员最终都同意这一决定,但就在一段时间后,俱乐部宣布裁员55名工作人员,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的失望,也让一部分球员感到愤怒甚至是认为被出卖了。
自疫情爆发以来,“效率”一词就一直是阿森纳的关键词——随即引发的经济危机迫使阿森纳进行了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早就该做的全面重组工作。一部分俱乐部高层认为,近年来阿森纳的人员规模过大,他们迟早都要完成一定程度上的精简。
当科斯维克爵士在去年春天决定辞去俱乐部董事会主席一职后,阿森纳董事会决定不再任命新的主席。这是因为俱乐部董事会的规模很小,设立主席并非必要。不过俱乐部老板还是决定让蒂姆-刘易斯进入到俱乐部的董事会。
刘易斯是高伟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他也在克伦克决定收购阿森纳的初期便开始为其提供建议。由于克伦克父子往往无法立刻横跨大西洋来到英国处理事务,因此刘易斯便成为了他们在伦敦的话事人。作为一名阿森纳球迷,刘易斯过去曾跟随俱乐部董事会成员一同随球队出征客场比赛,而他也是艰难时期里帮助俱乐部渡过难关的关键一员。
刘易斯的法律背景为俱乐部带来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令阿森纳在处理监管问题上更具信心。我们甚至在最近的照片中可以发现他与技术总监埃杜一起观看球队训练的情况。与对待科林斯一样,克伦克家族很清楚,让值得信赖的人来密切观察相关的事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克伦克家族一直都在紧密地观察。
俱乐部老板很清楚的一点是,他们本人到场参观俱乐部时,那么工作人员自然会非常谨慎。他们也都希望看到每个人都能有最好的工作状态。有人认为像刘易斯这样的人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可能会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由于距离因素以及克伦克家族还需关心其他业务的限制,也许理应更早就完成这样的安排。
刘易斯每天仍然还会在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在阿森纳的事务问题上,他会根据老克伦克的安排,定期与小克伦克保持联系。只要可行,克伦克家族总是喜欢执行既定的工作流程安排。刘易斯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俱乐部为剩余的球场建设债务完成再融资——这是克伦克家族的长期目标之一,亦是他们这种全资所有者才会考虑的事情。阿森纳球迷信托估算,KSE方面需要筹集的资金大概为1.84亿英镑。
阿森纳还成立了一个董事会运行委员会以监督俱乐部的全面重组及工作效率。该委员会包括桑列伊、文卡特山、刘易斯、董事会成员哈里斯男爵以及俱乐部首席财务官斯图尔特-怀斯利。正是这次重组导致了俱乐部的裁员行动,甚至连桑列伊也因此而离开。
在桑列伊的问题上,俱乐部认为有必要进行重组并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结论来看,阿森纳不需要两个领导者并行。
而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俱乐部老板也对阿森纳内部的转会、与各方关系及内部氛围有一定程度的忧虑。管理团队在与俱乐部老板进行沟通时并非总能遵循适当的流程及级别制度。正因为如此,小克伦克与管理团队的交流次数有所减少。
阿森纳高层对大卫-路易斯的续约问题也有所担忧。据悉,路易斯起初只是为了得到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而离开切尔西。而当时,外界普遍认为阿森纳不会为他提供这样的报价,阿森纳后来为他提供的也是一份设有1年附加条款的1+1合同。去年夏天,管理团队与俱乐部老板围绕是否触发合同附加条款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带着些许针锋相对意味的沟通,这也最终导致了路易斯在7月17日球队客场负于曼城的比赛后接受采访时的那一番话。在接受天空体育采访时,巴西人表示:“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本应该做另一种决定,然而我却并没有这么做。全都是关于我的合同问题,关于我是否留下来。我还有14天的时间,就是这样。我本应该早点就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抉择,但我并没这么做。”
在以永久转会的方式签下巴勃罗-马里和塞德里克-苏亚雷斯的问题上,阿森纳内部也存在着分歧。这两名球员都在去年1月得到了将会从租借合同转为永久转会的承诺,但是在这一承诺的问题上,俱乐部老板对此的了解是有一定分歧的。两名球员最终都完成了永久转会,俱乐部老板也都支持了管理团队的操作,不过这还是引发了一些疑虑。而经纪人霍拉布钦在媒体公开评论阿森纳内部运转的行为也令老板感到不满,但这并非在管理团队的直接控制之下。
(图)此前阿森纳在转会市场上的一大重点工作便是奥巴梅扬的续约问题
桑列伊是转会窗口开放期间离开阿森纳的。他此前曾负责领导奥巴梅扬的续约问题,并主导帕尔特伊和加布里埃尔的转会。通知这位西班牙人离队的则是刘易斯。从时间角度讲,俱乐部的足球事务主管在这样的时间点被解雇无疑是非常尴尬的,但鉴于得到的建议,俱乐部老板还是认为立刻解雇是必要的。到目前为止,老克伦克尚未与桑列伊有过交流,不过考虑到其涉及的业务之广,这种情况也并不算特殊。法赫米亦想要离开阿森纳,而俱乐部高层也认为这正是一个大清洗的好机会。
尽管有很大的干扰因素,但阿森纳内部仍然认为他们在夏季转会窗口完成了不错的工作。在窗口关闭前的最后几周时间里,俱乐部涉及到了至少一位中场球员的转会谈判。俱乐部当时乐观地认为,只要找到适合的支付方式,他们可以从帕尔特伊、奥亚尔和若日尼奥这3位球员中签下2人。但最终兵工厂只是迎来了帕尔特伊,不过若日尼奥并非只是一个后备计划,包括阿尔特塔在内的阿森纳教练团队都非常欣赏这位巴西中场。
与所有足球事务相关的决策一样,俱乐部老板也会参与到内部讨论中。据称老克伦克对足球运动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他如今甚至会用“6号位、8号位和10号位”来讨论阿森纳的引援目标。
【克伦克家族是否是合格的老板,或许只有未来才能给出答案……】
一位前阿森纳工作人员表示,克伦克家族是优秀的老板——只要他们找到合适的人来经营俱乐部就好了。如果你的理念是给予管理团队绝对的信任,那么选择正确的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他们在温格离任后犯了一些错误。阿森纳采用过加齐迪斯和桑列伊所设想的管理架构,如今却又全面否定,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图)埃杜与阿尔特塔之间的关系有些像美式体育中的感觉
阿森纳相信他们全新的管理体系是精简且富有效率的。主帅阿尔特塔与技术总监埃杜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克伦克家族所习惯的在美国体坛的那种主帅与总经理架构。克伦克家族也对这个年轻化的团队充满欣喜。埃杜的谈判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无论是埃杜本人还是克伦克家族也都认为巴西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南美与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有着鲜明的对比性,因此埃杜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以长远的视角看问题是老克伦克多年来的习惯。如果你是一名地产开发商的话,可以说这全然就是你的经营模式。在阿森纳的问题上,老克伦克已经在董事会会议上提出了球场冠名权的合同问题,如今的合同要到2024年到期,但他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迄今为止,KSE旗下的运动队都以彼此独立的方式运作。不过有迹象表明,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KSE不久前与铝制包装巨头鲍尔包装公司达成了一项商业合作协议,这笔合同将会惠及KSE旗下的多个运动队。如果未来有更多这类的合作,那么作为KSE体育帝国的一分子定然也会受益。
克伦克家族注资签下帕尔特伊的行为可能并非特例。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未来的一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还有类似的转会机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疫情的背景下,转会市场上遵循着现金为王的规则。
从商业的角度看,老克伦克对于阿森纳的投资已然显得非常精明。KSE明确表示他们现在及未来都不会出售俱乐部;这家俱乐部仍然将会属于克伦克家族。如今来看,克伦克家族能否赢得球迷们的心就显得很有趣了。
这肯定不是什么易事。KSE并非总能在效率和满足英超球迷的渴望之间找好微妙的平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俱乐部的减薪及裁员给他们留下了一丝苦涩的感觉。由死忠球迷所拥有的顶级俱乐部已经越来越少了。一位前阿森纳雇员打趣道:“我认为阿森纳(球迷)是想有一位‘优秀的亿万富翁’。或许著名主持人奥普拉应该买下一家俱乐部?”
在2019年,阿森纳球迷们发问道:“我们在乎,你呢?”当时没有任何球迷在接受采访时会给出满意的态度,而老克伦克也不打算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一辈子的做事方式给出答案。不过,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似乎让球迷们诟病的“没有责任心”的问题有所改善。KSE方面似乎已经开始涉及俱乐部的多项事务,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支持。
一位前俱乐部高管表示:“我认为克伦克家族是热爱阿森纳的,他们只是没有告诉大家罢了。”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如果克伦克家族不可行的话,阿森纳球迷究竟想要何种类型的老板?
原文作者:James McNicholas, David Ornstein, Amy Lawrence
翻译:Equalizer
文章来源:The Athl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