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刀切中性名暴露深层问题!

连足还在 连足还在

北京时间1月8日,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名称专家审核小组向各俱乐部发出了书面回复,根据具体理由向各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指出了明确原因,同时要求尽快修改后上报,并给定期限是1月31日。

|两家俱乐部申请延期

其中第一家就是今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建业。12月31日,河南建业发布公告称,俱乐部将改名为“洛阳龙门足球俱乐部”,此举一出引发轩然大波。这个名字并不在建业之前向球迷征集意见的名单中,而且不仅去掉了“建业”这个球迷都想保留的老字号,还把省份“河南”一并拿掉了。这一看似赌气的行为引发了建业球迷的大规模抗议,最终河南建业申请了延期审批。

另一家就是北京国安。在得知“国安”这一名称被足协坚决否定之后,中赫集团和中信国安就开始了最坏的打算,两者需要通过股权变更来保留住“国安”的字号。

|急迫改名暴露深层问题

其余俱乐部中,有四家俱乐部属于相关企业股权问题未能通过审核

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长春吉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00%股份)。查询可知,吉盛投资拥有吉林市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份,拥有吉林亚泰江南茶城有限公司95%股份,拥有吉林亚泰名车超级市场有限责任公司85%股份,拥有海南亚泰温泉酒店有限公司47.08%股份,所以,不符合要求。

如果俱乐部希望沿用“亚泰”比较麻烦,毕竟吉盛投资拥有多家商号带有“亚泰”的企业,不管是股权转让,还是企业更名,手续都将非常繁琐。

青岛黄海俱乐部上报名称时表示,青岛地处黄海之滨,黄海体现了俱乐部的地域特色,其实是一个标准的中性名。不过,黄海俱乐部股东之一是青岛黄海健康产业集团,占股比例为27%,而青岛黄海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持股公司中,也拥有多家名字带“黄海”的企业。

这种情况下,股权变更和更改相关公司名称的办法几乎不可行,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报新名字,目前,俱乐部正在积极操作此事,已有多个备选,其中呼声较高的是“青岛人”。

武汉卓尔申请的新名字是“武汉众邦”。但由于卓尔是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的大股东(占股30%)。同时卓尔董事长阎志,还是众邦银行的党委书记,所以,“众邦”一名未能通过,至于解决办法,卓尔可能会拟定新名上报。

同样未能通过审核的,还有鲁能的新名字“山东泰山”。

提起泰山,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一座名山,泰山是山东名胜。1994年职业化第一年,山东队就以山东泰山的名字征战甲A联赛,此后,虽然俱乐部数次更名,但“泰山”都在名称中。此次更名,山东拿掉了“鲁能”的字样,仅以“山东泰山”申报,却依旧没有通过审核。主要原因是,俱乐部的新股东济南文旅发展集团,持有“山东泰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份。

对此,俱乐部官方表示将对相关企业进行更名。济南文旅方面曾明确表示,会尊重俱乐部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他们很早就确定以“山东泰山”作为俱乐部的名字,但他们不是控股股东,想要改名,必须征求大股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子公司山东泰山在线科技(占股51%)的意见,需要多方协调,所以,可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

|股份改革成现实问题

上面的四家俱乐部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点,就是股份的问题。

2015年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三项第(十一)条这样写道: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由此可见,中性名的前提是俱乐部的股权结构实现优化。正因为足协一声令下的中性名政策,导致很多球队措手不及,没有时间进行股权改革。河南建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建业集团投资了俱乐部26年,如今让俱乐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俱乐部股份改革并且敲定一个合理的中性名称名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在2018年前后,中国足协明确提出未来将进行中性名称改革的情况下,中超俱乐部只有一队进行了响应。2019年5月25日,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发布官方公告,宣布更名为大连人足球俱乐部,成为中超第一家更改为中性名的俱乐部。2020年1月21日,大连人俱乐部宣布正式启用新俱乐部名称和LOGO。

大连队职业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股份目前由一方集团和一方地产共同持有,而一方集团和万达集团有着密切的合作,此次启用的新队徽也宣告着万达正式回归。

上海绿地申花也将成为本次中性名更改的一个例外,他们仅仅需要将“绿地”这个字号拿掉。这得益于之前的股份改革和球迷的努力。2014年1月30日,上海绿地集团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从原投资人朱骏的手中收购了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随后将俱乐部更名为“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球队名称更改为上海绿地申花队,简称上海绿地队。

“更名事件”引发了原申花球迷普遍不满,球队在比赛中遭到了大量球迷的现场集体倒戈。为缓解压力,绿地集团承诺将在次年加回“申花”这一字号。2015年1月4日,绿地集团完成了对俱乐部的收购,并将俱乐部名称更名为“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并在赛季开始前获得日本三菱重工集团的赞助,引进多名内外援。如今中国足协推行中性化队名,绿地集团仅仅需要把“绿地”字样拿掉。因为俱乐部名称的事情投资方和球迷早已达成妥协,所以,申花的名字能够保留住是值得庆幸当时选择是正确的。

|一昧中性名不如先股改

这次上报后,俱乐部因为相关企业的股份问题没能通过审查成为了主要问题,包括申请延期的国安和建业。中国足协此次要求迅速更改中性名的政策打了大多数球队一个措手不及,想保留原名称的俱乐部大多数只能选择转移股份或者公司改名,但是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全部完成的。

中国足协此次中性名政策的初衷是希望俱乐部寻找不用队名做广告,还愿意支持球队的投资方,以免投资方撤资导致球队名称多次变化造成俱乐部球迷文化的中断。但是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一些老牌俱乐部的意见。

泰达的名称来源于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名称“Tianjin-Economic-Technoligical Development Area”的缩写TEDA的音译。有着明显的地域属性特点,但由于和很多泰达控股的公司重名并不符合要求,只能被迫改名。这反倒和足协希望的结合地方特色观点背道而驰。

北京国安的两大股东也在积极磋商。为了保住“国安”的名称,双方决定由中赫集团收购中信国安的俱乐部股份,使得国安成为中性名。这样一来,国安是找到了真心实意投资足球的合作伙伴,球迷对中赫集团的认同度将更高。

建业方面此前曾提出更改为“洛阳龙门足球俱乐部”,但是据媒体报道,建业的新投资方将是洛阳文旅集团,其大股东恰恰是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且为100%控股。这样一来,“洛阳龙门”也并不属于中性名称。

再回到《方案》所提到的,俱乐部要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目前看来,许多俱乐部并不具备条件实行非企业化名称的更改,足协的一刀切政策是典型的急于求成,不如设置一年的过渡期,方便各俱乐部进行股权结构改革或者相关企业更名。否则将极大地打击企业投资俱乐部的热情。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