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奥利麾下的AC米兰是如何防守的?
在主帅皮奥利的带领下,AC米兰在本赛季异军突起,在意甲17轮战罢后高居联赛榜首。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39岁老将伊布的表现,但除此之外,皮奥利的排兵布阵及战术体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球队的防守组织。
米兰的双后腰组合通常为本纳赛尔和凯西,两名球员通常会以人盯人的战术来防守对方后腰,为对方球员接应、组织进攻增加难度。而攻击型中场(通常为恰尔汗奥卢)和中锋伊布则会留在对方半场,阻挡对手的中卫接球。由于前场球员纷纷向中路进行防守压迫,因此这样的战术布置旨在封堵对方中卫间的传球路线,从而将对方的进攻组织引导至边路。
米兰的边锋这时则会稍稍后撤,主动给对方边后卫接球的空间。不过一旦对方边卫开始控球,对应一侧的边锋就会以更高的强度上前压迫。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切断控球球员的传球选择,前锋负责切断回传路线,中场球员负责人盯人防守从而尽量让对方更致命的向前传递以失败告终,而边锋则向前推进以封堵边路向前的传球路线。
米兰的高压逼抢主要在中路予以了人盯人的防守策略,令对方的中路球员很难得球,从而给对方的中路组织进攻带来困难,并迫使对手不得不尽快地在边路或者通过长传的方式进行传递。
当然,米兰的这套前场逼抢布置看上去也很好破解,让一名攻击型中场或者前锋后撤至米兰的双后腰身旁留下的空间就可以了。不过皮奥利自然也会见招拆招。克亚尔和罗马尼奥利会向前覆盖中路的关键区域,而他们两人也必须要在对抗中展现出足够的侵略性。由于有球侧的球员会向前压迫防守,因此无球一侧的边后卫此时会后撤帮助后防中路帮助协防。
总的来看,米兰的防守倾向于迫使皮球在对方门将和两名中卫控制下的时候无法发展至危险区域,尤其是球队整体前压,对方回撤的情况下。前锋在防守时扮演的角色则主要与对手组织进攻的体系结构有关;不过他们的防守压迫很少会直接施加给对方中卫。
面对双后腰配置时,他们通常在压迫的同时通过站位调整来切断对方的传球路线。而在面对单后腰的球队时,米兰则通常会有一名前场球员对对方控球中卫施加轻微的压迫,另一名则会覆盖对方回撤的后腰;这样的布置令远端处于无球状态的对方的另一名中卫拥有获得球权的空间,从而引导对方进行中卫间的传球。
当对方在中路进行控球、尝试组织进攻时,米兰在场上会排出一个更窄的442架构,由于前锋本身就倾向于回撤来帮助球队进行防守压迫,因此米兰可以在中场获得人数上的优势。
当然,这种防守体系自然也有弱点,比如说中卫主动向前压上进行防守的时候,前锋必须要大幅度回撤来帮助球队整体收窄阵型。而一旦两条线的位置不够紧凑,对方的球员有了足够的拿球空间,那么随即米兰就会遭遇麻烦。一旦中卫为了制造中场人数优势进入到了其他负责人盯人防守的中场球员所在的区域,那么这就会对整个防守体系造成混乱。
在对阵那不勒斯时,米兰就十分热衷使用类似人盯人的战术来将收紧对方的进攻空间,限制对手的传球选择。相似地,在这几张截图中所展示的对阵萨索洛的例子中米兰也是如此。红黑军团通过压迫给了对方一名中卫接球的空间和时间。两名后腰的高位压上最终令萨索洛中卫马龙有了自如的发挥余地。
因此米兰的防守架构就像人盯人防守一样,很容易受到位置变化的影响,因为对手可以在根据米兰球员的站位,在其身后进行调整。这意味着米兰在中路压迫防守的紧凑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
而这种防守体系的另一个弱点则体现在了米兰的对手萨索洛身上,在这场比赛中它们也采取了类似的防守思路。
卡拉布里亚回撤,为队友卡卢卢提供了出球点,这样的调整令久里契奇需要立刻向前跑动,封堵这条传球路线。但这就意味着在萨索洛的整体阵型中,边锋与边卫的紧凑程度会有所降低,因此米兰在对手两条线之间也就有了更多可利用的空间。
卡卢卢随后送出了一记直塞球,从而制造了萨勒马克尔斯与萨索洛的费拉里的一对一局面,由于萨索洛阵型的紧凑程度不够,边后卫回撤较深,因此前者并没有受到来自对方边锋的压迫。
迪亚斯和莱奥的换位也迷惑了萨索洛的防线。两名球员的插上令萨索洛的防线开始回撤,这令萨勒马克尔斯有了更大的传球空间。由于防守球员进一步回撤以盯防前插的莱奥,萨索洛双后腰的回防进一步压缩了两条线之间的空间,因此球队在中路防守的纵向紧凑程度随之不复存在了。这使得恰尔汗奥卢有了在罚球区边缘终结的时机。
需要说的是,如果情况允许,这种防守布置很容易反被米兰应用。萨索洛在防守方面更擅长防守球员的一对一以及边后卫在边路的空间压缩和防守覆盖。同时,拥有莱奥这种善于在危险地带一对一的球员也令米兰更大限度并更有效率地利用对手的人盯人防守策略。
尽管如此,当对方的中场大幅度回撤时,米兰仍然会受到直塞球的威胁,因为纵向阵型紧凑程度不够,对手可以继续巩固攻势,向前推进进攻,占据关键区域并促使米兰回收防线,也可以用传球来撕破防线,令米兰的防守布置无序化。
皮奥利肯定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对手通过短传进行进攻,他会接受球队承担这样的防守风险,毕竟足球是一项关乎于均衡而非能够追求绝对完美的运动。可以看到他对于麾下的后卫有着很大的信任,从例子的结果来看,这种战术上的弱点对于米兰来说是有利的。
在面对三后卫体系的球队时,米兰的防守架构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因为这种情况下边锋不能在紧贴对方边翼卫的同时限制好对方的短传进攻组织。此外,三后卫体系的球队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好地为队友提供出球选择,因此对方的三中卫也就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那么米兰在前场压迫时就很难限制对方的后场传导,另外对方的边中卫也可以在更理想的位置与后腰和边翼卫实现三角传递。
在这些因素的加持下,对于米兰的前场压迫逼抢体系来说,边中卫的威胁程度要比四后卫阵型下的中卫更高。这就意味着米兰必须要对应增加前场逼抢的人数,以对应对方的在后场的人数,而这同时会导致对方的传导过渡一旦成功,米兰的防守体系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球队在高压逼抢后暴露的空间也更大了。
不过同样地,对方在后场人数的增加也意味着他们在前场利用空间的球员更少了。不过空当的增加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因为米兰的防守阵型不但在纵向上被拉伸了,同时人数也更少了。
因此,米兰的边锋在前场逼抢时会选择内收,并负责盯防对应的位置的中卫,攻击型中场则会回收,覆盖对方回撤的中场。那么也就是说米兰在面对三中卫体系的球队时,他们的防守阵型会从442切换至4213。在这种情况下,边后卫压迫的重要程度有所提升,两名边卫如今需要负责防守对应的对方边翼卫,他们在球队开始启动前场压迫逼抢时的站位也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对方能够成功撕破米兰的高压逼抢防线,那么他们常常会有一对一的的机会,米兰的后场防守球员也就要面对一位高速跑位或是盘带突破的球员,而往往这种情况下的一对一防守难度更大。这在对阵拉齐奥的532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使用高位压迫的防守策略的米兰在人数上并非是完全对等的,因为对方的门将也是一个可以在传导、组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这就意味着米兰在开始压迫逼抢时是一个破坏了人盯人体系的4对5局面。
当对方门将参与其中的时候,对方总会有一个自由人,这破坏了整个防守体系的稳定性,因为控球的球员很容易找到接应点,而高位压迫下后续的防守补位则会令整个前场逼抢体系变得更加混乱。其实这种情况在区域防守体系里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其只要限制对方可利用的有效空间就可以令让负责高位压迫的前场球员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里获得人数优势或均势。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人盯人补位的防守体系里,一旦本方的中后卫压上盯防对方球员,那么边后卫很难覆盖好留下的空缺,因为边后卫还有自己的盯人任务。
那么自然而然地,对方的一名前锋回撤得更多,那么米兰在后场暴露的空间也就更多了,米兰无法让有球侧的边卫回撤组成临时的三后卫阵型,上抢的中卫和有球侧的边后卫都需要保持在高位进行防守,最终米兰的最后一道防线将由无球侧一端的两名后卫组成。
对于米兰来说,那些自信通过后场组织发起进攻的三中卫体系的球队可以弱化他们的防守稳定性,对手可以轻松地利用米兰边后卫的分身乏术,完成传接过渡,推进进攻。
一旦对手的进攻推进至米兰的半场,那么只有在有球侧的米兰后腰会继续保持人盯人的防守方式,其他球员则会向中路回撤。这是因为由于对手的推进,米兰的防线暴露的漏洞将会更大,对手可以更加轻松地通过纵向传递将球发展至危险区域。
那么就这需要更紧凑的阵型来阻挡对手在中路的传球路线,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对方的进攻应该都集中在两个边路。当然,有球侧的防守仍然要回撤到更深的位置来组织防线。
这可以看作是区域防守和人盯人的灵活混合应用,在实战中,米兰不会教条地秉承其中一种防守方式,而是根据对方进攻发展的区域进行防守。这种混合的防守策略意味着米兰在有球一侧可以更好地对几位直接参与有球进攻的球员进行人盯人防守,同事在对手进行快速转移的时候对远端的空间进行更好的保护。
当米兰的防线不断回撤、深入后,他们会将防守体系恢复至区域防守,这是比较可取的,因为这可以增加对于不同区域的控制,令对手失去球权。与在前场布置的防守体系相比,这种在本方半场防守三区的控制显然至关重要,因为在更靠后的区域,防守所面对的风险远远要更高,每一次对位的失败和对手换位的成功都将造成更深远的影响。而由于与对手的球门越来越远,米兰在造成对手失误后会有更多的对方球员在中路封堵传球路线,因此他们防守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小。
如果说算上对阵拉齐奥的比赛中对方主罚角球最终导致的点球失球,米兰有约25%的失球来自于角球。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从数据统计的角度讲没有足够的显著性给出一个大的结论。但观察他们防守角球的情况可以说明,这可能是一个将会长期存在的问题。
首先,米兰会布置一名球员在近门柱位置,但通常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意味着米兰移除了一位可以在罚球区内活跃的防守球员,从而降低了他们赢得第一点争夺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讲,布置一名球员在门柱位置防守,你也就增加了需要布置一名球员在门柱位置的需求可能性。
另外,由于米兰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盯人防守,他们的防守体系都建立在球员个人赢得一对一争抢的基础上,因此个人失误、一对一失利等问题会对球队的防守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米兰的角球防守布置很大程度上讲都是被动的,这令他们鲜有对于罚球区的主动控制权,也意味着听他们对于第二点的准备相对不够充分。这两个方面是有待改进的,尤其布置球员在门柱位置防守的问题。
总的来说,米兰的表现证明了他们在防守端的布置有合理之处,但同时也有值得注意的弱点。从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的切换、协调及混合来看,皮奥利麾下的这支米兰训练有素,他们的防守也是球队能够延续联赛强势的关键因素。
原文作者:mezzala8
翻译:Equalizer
文章来源:Breaking the 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