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张玉宁接受采访说出国踢球不再是他的首选?

王大定 王大定

日前,张玉宁在采访中说出国不再是他的首选,一时间引起了许多热议。

在2000年左右,基本上能入选国家队的球员在接受采访时都会在采访中表露出对留洋的渴望,在那个年代以范志毅、孙继海为代表的中国球员确实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足坛留下了中国印记,而到了2021年的今天,很少有中国球员再会把留洋挂在嘴边,甚至职业生涯起步就在欧洲的张玉宁在采访中都在反思留洋,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球员失去了留洋的渴望呢?

首先薪水是球员留洋绕不开的问题。

1998年范志毅留洋英甲水晶宫工资是周薪1.2万英镑,这个薪水是水晶宫顶薪!放在当时的英超也是中游水平。

其他诸如孙继海、郑智、邵佳一等球员的薪水并不透明。

能够查到一些比较靠谱的是,算上出场费和进球奖,孙继海一年的薪水在850万人民币左右,郑智550万人民币,董方卓500万,邵佳一450万左右、19岁的于海180万人民币。

作为对比的是,郑智在2006年鲁能时薪水是300万。甲A时代作为第一金主的大连实德,球队顶薪一批的李明年薪也才300万。超白金那代国奥有个球员叫阎嵩,19岁的时候年薪100万,被称为阎百万!

也就是说同时期,留洋薪水要比国内薪水高2-3倍。

现在事情反了过来,虽然国内足球市场泡沫很大,但是拿到手里的薪水可是实打实的高,郑智作为跨时代的球员,30岁之后的薪水竟然开始了逆增长,比他巅峰期拿到的薪水都要高的多。

人生在世,无非名和利!名可以是自己的名声、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利更好理解了。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出国的薪水是你国内的2、3倍,而且还有一个追逐梦想的美名,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反之,你的选择呢?

钱多事少离家近,出了国,球没踢好、钱没赚到、国内其他隐形机会丢失,作为吃青春饭的足球运动员来说这是关系其一生的问题,慎之又慎!

我们常常羡慕日韩留洋球员众多,其中一个离不开的因素也和薪水有关。

韩国受限于其足球经济球员薪水很低,球员平均年薪不到50万,J联赛市场要成熟的多,年薪也在100万人民币左右,而这些球员出国留洋的薪水至少要达到其国内薪水的2、3倍,对于日韩球员,留洋看起来是一个实际利益和精神收益两全其美的事儿。

再说到张玉宁提到的平台这个事儿。怕伟光正球迷不理解,我先举例吧

鲁能年前归化了一个球员叫德尔加多,同位置一个中国球员叫段刘愚,赛季初期两人竞争主力,球队的首选是德尔加多,踢了几场后,德尔加多表现一般,但是这个一般是拿着外援的评价标准看的,如果是华裔球员,这个表现也是不错的。随后球队也给了段刘愚机会,小段表现也不错,在国内球员的角度看,两个人水平差不多,德尔加多甚至要高一些,培养谁踢主力都没问题,但是段刘愚是实打实的中国人,在德尔加多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于小段能力的情况下,鲁能为什么要培养一个白皮肤呢?在这个角度,鲁能这个平台就是段刘愚的!

张玉宁作为年轻球员在荷甲踢了3年,说实话,作为年轻球员表现的不错,但是没有惊艳到足以让球队围绕着他转的地步,那么这个位置就要让给人家本土球员,这就是平台对一个外人的态度!

薪水和平台倾向是中国球员留洋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评论一个球员的时候出现了太多球员没有上进心的谩骂。人往高处走,是人性使然,高处可能是钱、也可能是名、也可能是梦想!尊重球员的选择也是足球的一部分!

中国拥有世界最有潜力的足球消费市场,中国足球的出路在于把中国的足球联赛打造成世界一等一的联赛,通过足球把体育产业做成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我们搞足球最终的目的,而世界杯出线、国家队夺冠只是我们成为世界顶尖联赛的副产品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顶层设计上最先要做到的是尊重人性!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