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正体育:一元购国安股份的财税考量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中信1元售卖国安股份” ]
1
足协要求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改名的期限已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所有中超、中甲、中乙和中冠参赛俱乐部都必须使用中性名,否则不予注册。当下,大多数球队还是都已经进行了改名,比如,原先的上海上港改成了上海海港队、广州恒大淘宝改成了广州队、广州富力改成了广州城队。

足协要求俱乐部改名这事,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毕竟,让一支球队与所在城市具有更深的联系,改名确实是一种实现的路径。足协之所以在改名这事受人诟病,在于一刀切。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俱乐部的队名在球迷心目中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强硬的要求改名,反而让球迷多年来和球队之间的情感联系出现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典型的例子便是北京国安。

作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创始成员之一,北京国安这个队名,从1992年开始就出现在国内足坛。多年来,北京国安不仅仅成为了北京足球的象征符号,而且更是随着北京国安队在北京足坛的深耕,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极具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
那么,这种情况下轻易改名,即便是非国安球迷,仅仅只是旁观者,恐怕都很难说足协的决策是对的。但在一刀切的政策下,北京国安改名也只能跟着时势走。
如何才能保住“北京国安”这个队名?根据足协的政策,球队的队名,不能跟球队投资方在字号上一样或者具有关联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不允许北京国安的投资方,也使用“国安”这个字号。
正因为如此,作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投资方之一,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安”)必须转让他们手中的股权,才能保住这家球队目前的队名:北京国安。
2
作为出资方,中信国安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出让自己持有的股权,以换取“国安”字号能够继续在这支球队的队名里出现。毫无疑问,中信国安的这一壮举值得肯定。并且,在公开的交易平台上,中信国安持有的这34%的北京国安股份,售价仅1元。

那么,为什么偌大的北京国安,中信国安仅仅1块钱就肯卖呢?
作为国有资本,中信国安的实力毋庸置疑,这也是这些年来国安的经营状况一直很稳定的根基。但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北京国安和其他中超俱乐部一样,也是年年巨亏。
公开资料显示,单单去年一年,国安的亏损超过10亿人民币。这是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吗?也不全是,因为2019年这一财年,国安的亏损同样超过10亿人民币。

年年巨亏的现实下,北京国安必然是举债经营的,这种债务的形成,可能是来自于俱乐部以公司的名义向外界(包括投资方的其他控股公司)借钱。根据专业资产评估方提供的财务报表显示,北京国安目前的资产总额是6.48亿,而负债高达17.6亿,是严重的资不抵债。
基于此,资产评估方对中信国安持有的这34%的北京国安股权,给予了1块钱的价值评估,是科学的。
3
所以说,想要拿下这价值一块钱的北京国安股权,是需要勇气的。对于新投资方来说,这桩交易最难的,还不是要一次性掏出一千多万的保证金,而是股权变更之后,如何面对北京国安目前的负债问题:根据持股比例,新投资方等于要负担6亿的负债。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投资方难道只能是为爱发电,才会买下这售价1块钱的北京国安股份吗?
也不是。
首先,如果股东没发起,资不抵债的公司也不一定会进行破产清算。只要不进行破产清算,北京国安投资方承担的负债,按照与债权方约定的期限按期偿还即可,短期内并不见得一定会面临债务偿还危机。
其次,原先北京国安年年亏损的事实,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资方,其实是可以做一番财税筹划的。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对于公司的年度亏损,可以在五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弥补。
举个例子,假设北京国安在2021年实现了11个亿的利润,那么,北京国安在计算缴纳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前,可以先弥补2020年的亏损,弥补完还剩下的1亿元利润(11-10),还可以继续弥补2019的亏损,弥补完利润为0,也就是2021年没有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了。
换句话说,就是2021年虽然盈利了11个亿,但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了。
那么,新投资方如何从这个政策获益呢?这也是可以合法合规的进行操作。简单而言,可以让自己原先效益良好的业务,转移到北京国安,以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开展。但这里会涉及到新投资方与大股东中赫置业之间的利益分割,需要两家投资方事先有合法约定。
所以说,尽管北京国安年年亏损,并且也称得上负债累累,但这样的公司对于投资方而言,也并不是全然没有用处。况且,除了可以通过业务重组带来税收上的实惠外,足球本身还可以给投资方带来商誉的增加。
4
2019年, 因媒体朋友支持,我曾到工体现场观看了国安的赛季主场谢幕战。对于国安工体主场的火热气氛印象深刻,在看台上,有老人有小孩有美女更有汉子,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奇妙,并也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国安的工体主场会成为这座城市的体育文化地标。
真心希望这座城市的足球文化传承不会因这次改名而断裂。





附:北京国安股权和投资方在历史上的变动情况:
中超联赛里的北京国安队,是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所属的一支职业男足队,最早成立于1992年。
当时,北京市体委、先农坛运动技术学校和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共同成立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队名就叫北京国安足球队。其出资方主要是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所属方是三方共同所有,球员由原先专业体制下的北京足球队队员组成。其中,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当年是中国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直属一级子公司。
1997年,北京市体委和先农坛运动技术学校先后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退出,于是,俱乐部由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直属管理。而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在1999年又更名为中信国安集团公司,随后在2011年再次更名为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安”)。
2002年,中国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施经营体制的重大改革,集团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信”),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第一家国有金融业控股公司。而中信国安,也就成为了中国中信的直属一级子公司,这样的话,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中国中信的“孙公司”。
但要注意,此时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还不能算是一家公司,只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到了2003年,俱乐部的经济性质才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方是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安建设有限公司。这里面,北京国安建设有限公司,也是由中信国安控股的,所以此时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实际控制方,就是中国中信。

到了2017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才有了新的控制方。通过增资的方式,中赫置地有限公司持有俱乐部64%的股权,成为了实际控制方,而原先的中信国安依然持有36%的股权。此时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实际投资方,变成了中赫集团和中国中信。

这次股权变动,是中国中信自1997年以来首次出让对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控制权。当时两个投资方的协议约定,无论是俱乐部还是球队队名,都还要继续保有“国安”的字号,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国安”对北京足球的传承。
于是,这次股权变更后,北京国安的队名全称变更为北京中赫国安队。这和北京国安在历史上几次变更队名的思路是一致的:队名变更的前提,都是保留“国安”字号。比如,北京国安历史上曾得到现代汽车、乐视体育的赞助,队名曾短暂进行相应变更,但“国安”字号始终是队名的组成部分。
2021-01-31 13:57:07
2021-01-31 17:35:01
以为贾跃亭又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