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链式防守?扒一扒链式防守的前世今生

弗德堡体育 弗德堡体育

我们常说的意大利“链式防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防守模式?

为什么意大利足坛盛产“伟大的左后卫”却没有“伟大的右后卫”?

为什么意大利足坛没有诞生过耳熟能详的边锋球员?

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意大利足球的传统——“链式防守”

-------------------------------------------------------------------

说到链式防守,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16年欧洲杯上这张经典的动图:

但很遗憾,图中的防守模式并不是意大利足球传统的链式防守(“catenaccio”),而是标准的现代区域防守。

个人观点,我国早期从业者把“catenaccio”翻译成链式防守是我国足球界一个美丽的错误。

现代区域防守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萨基的米兰王朝,球队整体移动环环相扣,防守队形就像两条链,第一条链锁在球前,第二条链在其身后保护。

这样的防守体系绝对配得上“链式防守”的称谓。

又因为意大利足球是依靠“catenaccio”这种偏向防守的战术起家,于是当时的从业者将这二者顺势对应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但当你真的了解“catenaccio”战术及萨基的区域防守后,你会发现这种对应并不合适,后者的流行直接让前者退出了历史舞台。


考虑到国内的阅读习惯,这里就不新造词了,姑且在后文中将“catenaccio”称为“古典链式防守”,将区域防守称为“现代链式防守”。

由于篇幅关系,这篇只讲古典链式防守,萨基与区域防守我们留在后面的文章中。

古典链式防守“catenaccio”一词很长一段时间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战术:

采用自由人、右边锋回撤防守、左后卫参与进攻是这种战术最大三个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典链式防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


WM阵型

先简单提一下WM阵型

古典链式防守出现之前世界足坛的绝对主流阵型。按现在的眼光来看,WM阵型可以解读为5锋5卫,防守中严格遵循人盯人战术,我方的“M”正好可以对位盯防对手的“W”


意大利人从骨子里就是重视防守的,这或许跟他们的传统文化有关

早期2-3-5流行的年代,意大利教头波佐就提出了盯人的重要性,他的足球理念便是不能光想着怎么踢,更要让对手踢得不舒服;

50年代前后,各队纷纷研究怎么在进攻端有突破时,意大利人一直在研究怎么防守:


首先是引入自由人

自由人最早源于瑞士教头拉潘的“门闩”(verrou)体系,这里不展开说了。

着重说一下,自由人是相对“不自由人”而言的一个概念

其他人都有盯人任务,有具体的盯人目标,是不自由的;

而自由人没有盯人任务,他会在整条后防线的最后,根据场上的形式自行判断行动,可以清理打穿后卫线的威胁球,也可以参与对前锋的包夹,活动区域横跨整条防线,有效提升防守强度。

50年代,WM阵型的神话被打破,各国足球纷纷开始寻求变化,意大利一些球队开始尝试引入自由人,来增强球队的防守。

上图的盯人+自由人体系是古典链式防守的基本盘,这种体系下,每个盯人后卫都有自己严格盯防的目标,盯人后卫会随着对手前锋的交叉换位忽左忽右,因此当时的比赛看起来要比现在的“乱”的多


PS:中文中“自由人”译自意大利语“Libero”,“清道夫”译自英语“sweeper”,其实是同义词,中文语境下绝大多数情况可以混用。自由人是一个位置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球员角色的概念,像贝皇那样频繁推进助攻的是自由人,皮济那样老老实实在后面蹲坑防守的也是自由人


回击手出现

后场引入自由人后,WM体系下后场严丝合缝的对位盯人被破坏了,由于自由人不盯人,那前场就得有一名进攻球员防守时回撤盯人。

于是,回击手(tornante)出现了,意大利球队的解决方案是让右边锋回撤,成为回击手(tornante),防守中盯防对手左边锋。

至于为什么是右边锋回撤?应为当时意大利足球主流认为边路进攻效率低,顺足边锋即便完成突破还得传中,而左侧的逆足边锋反击中可以用右脚直接威胁球门。

后来留在前场的左边锋更加靠近中路,经过演化,诞生了博涅克、巴乔、皮耶罗、卡萨诺等球星


伟大的左后卫

在引入回击手和自由人后,古典链式防守的雏形已经有了,最终,60年代初的国米教头埃雷拉将这套体系升华、发扬光大并正式冠以“catenaccio”之名:

古典链式防守最精髓的地方就是左后卫持球推进参与进攻,60年代初,回击手在意大利足坛已经很普遍了,在防守的第一时间,左后卫往往没有可以盯防的目标。

那为什么不让我的左后卫参与进攻呢?

于是传奇教头大笔一挥,前锋出身的法切蒂被改造成左后卫,伟大左后卫一代目就这样诞生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典链式防守“catenaccio”这个词就是指这套阵型及战术体系,防守依靠“自由人+盯人体系”,进攻中强调迅速由守转攻,追求纵向打击,不超过3脚传到禁区。

国际米兰也以这套阵容和战术为班底,开创了大国际时代,2夺欧冠冠军、4夺联赛冠军。

之后,意大利足坛其他球队纷纷效仿,左后卫进攻成了意大利足坛标配,右侧回击手的盯防目标也变成了对手左后卫。

于是,这套不对称的古典链式防守也成为了意大利足球的标准战术,统治意大利足坛20余年,直到萨基平行理论的流行。

82年意大利世界杯夺冠,就是依靠这套古典链式防守

伟大左后卫二代目卡布里尼就在阵中

看到这里,相信文章开头的前三个问题,大家已经心里有数了


总结

古典链式防守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最先进的战术体系之一,

核心思想是防守反击,利用自由人体系提升防守强度,同时依赖球员强大的个人能力创造局部人数优势:

进攻时算上左后卫有6人

防守时算上回击手有7人

与之前流行的WM阵型相比,对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员左后卫和右边回击手(就当时而言,后来这两个位置发展成了边翼卫)

97年的尤文图斯可以说是古典链式防守最后的荣光了,“7个人台钢琴、3个人弹钢琴”的传说从此不复存在。


PS:上图阵型虽然也是3-5-2,但与之后孔蒂在尤文和切尔西打造的现代三中卫体系有着天壤之别,有时间在给大家介绍吧


随着链式防守的成功,自由人战术也流行起来,自由人们拖在球队的最后,需要不断判断场上局势,为球队查漏补缺,这就需要大局观意识十分出众的球员。

但这样的球员专职防守未免有些浪费,渐渐地也会偶尔参与到进攻组织中去,这种新式自由人的踢法在意大利出现,最后在德国发扬光大。

当然,这就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最后,下一篇大家是想看贝肯鲍尔还是看萨基啊,评论区表示一下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