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布劳内为引子聊聊传球的艺术

目前曼城体系演变的十字路口——德布劳内
德布劳内因伤缺阵时期,京多安强势崛起,在big6内战中连克劲敌。而零比二败给曼联赛后,不少球迷开始讨论起京多安和德布劳内能否共存的问题。想弄清这点,就得先知道德布劳内是怎样一名球员
公众号:穴居人专栏
01/德布劳内其人
曼城体系演变的十字路口——德布劳内
德布劳内因伤缺阵时期,京多安强势崛起,在big6内战中连克劲敌。而零比二败给曼联赛后,不少球迷开始讨论起京多安和德布劳内能否共存的问题。想弄清这点,就得先知道德布劳内是怎样一名球员
对于德布劳内,“传球手”一词或许就能定义,但不够”细“。德布劳内最突出的能力,在于不用过多调整就能起相当精准的长距离的直塞,也就是极高的”最后一传“完成度。
如果把完整的进攻比作一杯奶茶,那德布劳内的最后一传就是其中的爆浆珍珠,给你一口就爆汁的“快感”。但奶精带来的绵柔奶香同样是不能少的,也就是最后一传出现前的多次以铺垫为目的的传导。
而德布劳内的短板就在于此——身体稍显僵硬,连续做动作速率较慢。所以原地摆脱以及和队友配合连续传接控场是弱项。
德布劳内区别于其他大湿的关键,在于其具备极佳的纵向冲击力。去到边路,不仅身体僵的问题会有所掩盖,同时也有利于获得更大的传球角度。
而防守端,作为曾经的欧洲抢断王,经历了膝盖重伤后,虽有极强的防守意愿,但下脚和贴防的能力已有明显的下滑。
所以,德布劳内的用法也就出来了——往前场放,用冲击力去施压对面防线(冲击力是曼城亟需的元素);往边路放,“他好,我也好”。
02/德布劳内怎么放置
那这就对队友的配置提出要求——丁丁去直塞,就要有人来协助控场。以往这个角色,是d席——用控球支配一侧,为丁丁创造在异侧起球的空间。现在,则是福登和b席,靠矮个子带来的转身和步频的优势堆砌出技术高地完成控场。
那京多安能在这个体系中出任什么角色?京多安的定位,应该是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前插型中场——有脚法,但技术水准达不到控场要求,而防守又是一个坑的存在。所以,京多安也得往前放让他去扬长避短。
京丁同时首发,结果可以理解为被动地在前场提速。若被拖入阵地战降速,问题就会出现。美丽足球和低效传控,实际就只有一线之隔:面对成体系的防守阵线,没有用连续的传导撕扯对方阵线,最终就可能只得强行起45°传中。
那如果安排了小个技术流嵌入其中:看起来,让京多安前插,多一个点去前方接丁丁的传球,似乎逻辑自洽。但你把中后场的人往前场调,在卫线前面和后腰旁边摆了小个子技术流,同时两个边卫也不以防守能力为长。这就相当于将两名中卫和后腰暴露在敌方快反的枪口。
赛季初零比二输给热刺,阵容和这场曼市德比相同,也许就是问题最好的反映。京丁共存?或许可以,把这场的马赫雷斯换成b席,情况就会好一些。只是,理顺进攻思路的同时,也对防守端提出更大的考验。
03/当我们讨论传球的时候,实际是在讨论什么?
既然聊到德布劳内,不如就把思路发散出去:当我们在讨论传球,实际是在讨论什么?或者换个问法,“传球”二字包含了什么?关联了什么?
相同轨迹的传球,也会因为传球环节完成的快慢,而有高低之分。更快地完成,意味着能更快地去夺取空间:皮球在敌方防线完成整体落位之前到位,接球者好接,接后也就有更多处理球的可能。
那什么东西影响了你完成传球的快慢?那就是传球前技术动作的衔接。
足球不是橄榄球,传球手的职责类似四分卫,但没有进攻组的队友能顶在前面为你扎紧口袋。所以,起脚空间的创造、传球角度的发掘,这些事情都要靠你自己用技术动作去完成。(空有脚法的传球手就是最局限的体系球员)
举两个例子:
克罗斯,巅峰时期场场百脚传球却能同时保持98%左右的传球成功率。他的双脚无差别传球就是秘诀之一,接近180°的传球角度供自己选择。
J罗,速度不快,但有扎实的基本功保证了原地摆脱的水准。完成摆脱后,空间和角度也就有了。
停控带传的衔接,这七个字我打出来不到一秒,但想领悟再到完成实操,光有时间不够更要有天赋。而传球手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也就在这几个字之中。
后场传导体系可以像曼城这样双边卫内收来创造线路,但来到前场光有线路必然不够,有强人持球一段时间稳住节奏才能保证整体传接的稳定。
伊涅斯塔,d席,里贝里,魔笛这几个人为什么强?不仅在于能用传球引导球队进攻,更在于强大的有球技术支撑下能在持球吸引局部防守后再给出,故能“逢山开路,逢水造桥”。这就是真正有球核心的以点带面能力——不仅自己能保证传球的质量,更能靠自己的持球去优化队友的接球环境保证“接”这一环节的稳定。
技术动作层面的讲完了,该说说传球的选择了
还是前文说到过的道理:有脚法,不代表能控场。
一个传球手,直塞占所有传球的比例太高,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对巨星而言,完成一次极具穿透性、提前量刚刚好的直塞,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尽管你能用量去堆出质,但直塞满天飞的后果,就是把比赛拉入互冲的局面。比赛节奏过快,自己传球环节的稳定性难保持是一回事,更严重的在于直接拔高了队友接球的难度。观众也许看嗨了,队友的命也是跑没了~
控场所关联的,就是节奏二字:控制比赛节奏是目的,而自身用球的节奏决定了控场水准的高低。展开来说,就是长短传结合稳住局面、作为攻防转换枢纽时用带球结合传球推进,以及借助球对敌方防守重心的牵引来达到利用旧空间创造新空间的目的(不局限于控制有球侧,更要将影响辐射到无球侧)。
传控传控,必定是“控”走在前头——先有安全球保证全局的“控”,再用直塞达到局部的“破”。所以,布教授早在几年前运动能力就有明显下滑,但巴萨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接班。布斯克茨在局部“倒脚”控场后突然甩出精度十足的直塞,就是对“传控”精髓的极佳诠释。
写在最后
文章主题的变更算是写德布劳内的过程中的临时起意,而思路的源头则是对“错把直塞当组织”乱象的思考。
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以后有新的想法了再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