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激起足篮群体“骂战”,体育破圈很难?
01
《吐槽大会》、范志毅、郭艾伦&周琦、足篮“菜鸡互啄”,这些词最近频繁上热搜。
如果不是因为节目后足篮间网络“互怼”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绝对是次出色的体育破圈的尝试。
该节目已进行到第五季,在每期评分都在下滑的情况下,《吐槽大会》硬是凭借这期体育专场范志毅的“高能输出”引起了全网大讨论,从而迎来热度回升。
在315当日,该期获得日综艺播放量日冠军;豆瓣评分也从6.1提升至6.3,达到了五期的巅峰。
即使有足球篮球的“流量加持”,节目取得如此效果,与主创们的话题设计密不可分。
《吐槽大会》前两季极的节目效果很好,可以说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明星能在节目上“任由”他人吐槽自己的缺点和趣闻,并还能妙语连珠的进行解释、回应,这样的节目新鲜感十足、娱乐性十足。
但是第三、四季《吐槽大会》没能摆脱综艺节目兴衰的周期律,槽点太多的明星请不来,犀利的吐槽有向“小骂大帮忙”转变的趋势,甚至越来越像洗白大会,自然节目受欢迎程度会下降。
节目的主创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对第五季《吐槽大会》进行了大胆创新,引入了竞争机制,嘉宾需要竞争主咖啡位,观众投票决定是否留下,同时将节目从之前的“单场赛”变成“系列赛”。
而“万年舆论弱势群体”中国足球、目前成绩欠佳被“加大吐槽力度”的中国篮球,成为交战双方后,一下子引发了大众情绪的溃堤式集体表达。
成也萧何败萧何。
目前,《吐槽大会》新一期体育专场遭遇停播,并非因为足球、篮球不能被吐槽,由于国家队成绩不理想,这些职业运动员其实承受的批评很多。但是,节目将上帝视角带给观众,让足篮捉对比烂,那么足篮球迷、从业者的共同体意识就会被唤起,进而彼此的“激烈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最后被牺牲的只能是该节目本身。
本来是一次体育产业破圈的尝试,却激起了“足篮互怼”,竟然还跟饭圈文化很类似。
02
很多球迷看不起饭圈文化,认为娱乐圈的盲目追星是无脑。
有人感慨道:“一入饭圈深似海,从此三观是路人。”确实,有一些粉丝因为喜好不同,立场不同,就有吵不完的架,攀比不完的排场,烧不完的钱。为了捍卫偶像的荣光,粉丝们无所不用其极。
斥巨资支持偶像、对不同意见开展言语攻击、干涉明星的情感纠纷强行护短、从线上互骂演变成线下群殴、自发组织“锁场保排片”运动……
饭圈对待自己的偶像被吐槽,反应是相当激烈的,但是饭圈往往维护的只是一位明星或一个团队。不可能像足篮球迷、从业职这样“上纲上线”,出现结成共同体一致对外的情况。
无独有偶,去年美团王兴吐槽国足,结果引发了中国足球届与学术界的一些不愉快,足球圈的反击力度、论证逻辑、责任担当都令人印象深刻。
球迷圈外的朋友想知道,为何足篮球迷和相关人员容易形成一个“认知共同体”,其凝聚力甚至比饭圈文化还强?
其实,体育凝聚人心的属性比娱乐强很多,体育界的“饭圈”行为要比追娱乐明星更早、更疯狂,只是球迷群体度过了“饭圈”文化的“原始积累”阶段,表现出了相对理智、相对平和的心态,但如果被触及根本利益,必然会爆发出极强的反抗。
因为,足球、篮球这些集体竞技项目满足了人类原始的狩猎属性和部落归属。
这些刻在基因里的属性,娱乐触及不到。
体育产业向娱乐行业破圈,从这个角度上看一定可以双赢。
(图)超级碗中场表演是文体结合的成功案例
03
这些言论只是笔者的推导,而非原创。
英国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著作《为什么是足球》是笔者想法的来源。
这本书中,莫里斯如此阐述:经过上百万年的部落生活,部落属性已经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现代社会中唤醒它,需要足球这把钥匙。
(图)英国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
这是因为足球是最接近狩猎的运动,足球中的对抗、团队协作、射门这个关键仪式性动作(以及射门时最大力量的释放)都能释放我们心中的狩猎本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基因里的部落性。而部落性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忠诚、求胜、图腾崇拜,也是足球能够带给我们的。
篮球虽然在激发部落属性上稍逊色,但是也能基本满足这些需求。所以当外界开始对足篮球开始整体“吐槽”,非常容易引发相关人员一致对外的部落属性。
足球场上,与死敌球迷的不相往来、一生随一队的绝对忠诚、对超级球星的无脑崇拜,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至于一些极端球迷搞出来的球场恶行,也是由爱而生、部落属性的一种疯狂体现。
(图)2016年德国杯决赛,拜仁对多特,狂热球迷看台燃放烟火,黑云压城宛若战歌
《吐槽大会》恰恰将足球、篮球两拨儿部落属性最强的群体放到了对立面。足球、篮球都有大量支持群体,本来两项运动就因为成绩不理想,处于社会舆论的不利地位,然而在范志毅的犀利吐槽之下,自然会引起篮球界强烈的不满,篮球反击之后双方的“互怼”必然升级。
可是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部落时代,不可能靠着激情去生活,任何事都不能过了头。
现在有一些人居然把这样一种情感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政治高度,认为男足、男篮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不能随便拿来调侃。这就大可不必了,这样不仅不能挽回尊严,还会呈现出一幅输不起的样子。
运动员本来可以借助综艺节目拉一波好感,顺便探索一下体育产业破圈发展如何深入,这下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04
在现代社会,体育也是娱乐的一种。
学者施展老师说得好:“这个从上小学时我们就知道了。班干部里有个职位叫做“文体委员”,所谓文体不分家。凭什么长大了之后,文娱不一定代表国家尊严,体育就一定得代表呢?”
在咱们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体育确实承载着很多为国争光的任务,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尤其是市场化相对深入的竞技体育(足球、篮球),承载的娱乐属性在上升。
(图)老女排承载了很多为国争光的使命
足球踢不好、篮球打不好,咱们大家看着闹心,属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就得靠着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果体育产业能够自我造血,最近这段时间中国足球投资降温也不会伤害这么大。
要充分挖掘体育行业的消费潜力,就需要将体育的影响力扩散到更多元的人群中,扩大体育人口,而“体育+娱乐”的破圈模式就是一个最好的尝试。
(图)超新星运动会
这两年,《夏日冲浪店》、《运动吧少年》、《这!就是灌篮》、《超新星运动会》、《超级企鹅联盟》等以体育为内容的综艺其实反响都不错。在疫情导致体育产业遭遇危机的情况下,破圈对于体育产业的意义尤为明显,这也是体育+娱乐抱团取暖的一个选项。
从大趋势来看,体育破圈是必然选择,今年有欧洲杯、奥运会,明年有世界杯大赛接踵而至,《吐槽大会》这次营造的“足篮互怼”是一种尝试,也积累了经验教训,体育破圈娱乐势必将是赛事主办方、内容平台方将先后重点打造的方向,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