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哥看球-德比恩怨录,巴萨与皇马,一场有硝烟的战争(上)
西班牙国家德比被称为世界足坛里的顶级足球盛宴,每当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这两支球队碰面的时候,剑拔弩张的紧张感丝毫不亚于一场战争。这九十分钟的比赛融入了太多足球以外的元素,政治、文化、权利、地位、荣誉、尊严……与其说是一场强强对话,不如说是伊比利亚纷争的延续,让我们顺着时间轴的方向回望过去,在分秒的流逝中感受这段百年历史的沧桑岁月。
加泰罗尼亚地区自大航海时代起,就凭借其卓越的地理优势成为西班牙国内的重要经济支柱,海上贸易、工业、农业等多个方面的迅猛发展极大提升着这个国家的GDP,但是在政府的眼中,他们却被视作另类,被视作“眼中钉”,频繁受到“特殊照顾”自然让加泰罗尼亚人心生不满,“加泰独立”已经成为困扰西班牙政府的最大问题。十八世纪开始,加泰罗尼亚地区遇到了“灭顶之灾”,西班牙国王宣布废除掉这片地区的自治权,就连当地流通的语言都未能幸免于难,由此掀开了加泰罗尼亚人长达百年的抗争历史。
1899年,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加泰罗尼亚首府诞生,在西甲联赛尚未成立之时,这支球队堪称西班牙足坛的绝对王者,多次斩获国王杯冠军,一时间名气大噪。然而这种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地区的不满,其中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具代表性,1920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正式走进历史的舞台,皇家二字恰恰代表着正统,与巴塞罗那反抗者的形象截然不同,毫不夸张的说,自从两支球队诞生以来,对峙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独裁者弗朗哥上台之后再度宣布废除掉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自治权,并且大量追捕加泰罗尼亚人,其中就包括时任巴塞罗那俱乐部主席约瑟普·索诺尔,这一事件的发生,大大加深了两支俱乐部之间的对立情绪,但是迫于反叛军的枪炮,巴萨只能委曲求全。1943年国王杯半决赛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国家德比,巴塞罗那俱乐部球员在赛前遭受到了裁判和警察的死亡威胁,无心恋战的他们最终送给了对手一场震惊世界的1:11,这也是至今为止,国家德比中出现的最大分差,政治主导比赛,是那个年代西班牙国家德比的最大标签。
1953年,一个球员的转会再次让两支球队反目成仇,他是有着金箭头之称的迪斯蒂法诺。巴塞罗那俱乐部是第一个同河床队达成转会协议的,甚至阿根廷前锋已经在巴萨的主场完成自己的首次亮相,正当球迷们开始期待迪斯蒂法诺和库巴拉这对“双子星”能够带来怎样神奇的表演之时,皇家马德里的出现直接打破了所有的美好幻想。白衣军团找到了租借迪斯蒂法诺的百万富翁俱乐部,并与后者签订了一份加盟协议,就这样,三方陷入到了尴尬的局面。
这一次又是西班牙当局的介入,让巴塞罗那吃了个“暗亏”,加泰球队拒绝了迪斯蒂法诺轮流为两支球队效力的荒唐建议,因此皇马顺利将这名顶级球员收入囊中,并且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队史第一次的全盛时期,连续五年夺取欧冠的壮举史无前例,错失了迪斯蒂法诺的巴塞罗那只能目送着死敌一次又一次的登顶欧洲,自己却无可奈何。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多年,直到蒙塔尔从巴萨主席大选中脱颖而出,用打破世界足坛转会费记录的价格为球队带来了荷兰球星克鲁伊夫,这才得以打破马德里人对冠军的垄断。克鲁伊夫来到球队的首个赛季,巴萨就在国家德比中全身而退,在伯纳乌的那场5:0,更是让马德里人倍感耻辱,如愿在赛季末重夺联赛冠军,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低谷。
国家德比的火药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了顶峰,骚乱暴动、游行示威,极端球迷的一系列疯狂举动挑战着政府的耐心与极限。好在巴萨和皇马两支球队及时统一了战线,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呼吁倡导球迷回归球场、理性观战,这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的升级,然而冲突与对峙仍旧是这段历史亘古不变的主题,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形态、甚至是不同的信仰,他们仇视彼此,在不断的冲突与竞争中寻求尊重。
“皇马五鹰”和“梦一王朝”的分庭抗礼是国家德比那个阶段的标志,在布特拉格诺、米歇尔、桑切斯、巴斯克斯和帕德萨五个球星的共同努力下,皇家马德里不可思议的包揽了1986年到1990年连续五个赛季的西甲冠军,队史上第二次完成这样的壮举,但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虽然连续两年斩获欧洲联盟杯的冠军,但是欧战的乏力成为球队挥之不去的梦魇。然而他们的对手巴塞罗那却在克鲁伊夫以主帅身份回归球队之后,第一次品尝到了欧冠冠军的滋味,1992年凭借现任球队主帅唐纳德·科曼的进球,巴萨在欧冠决赛中小胜桑普多利亚捧杯,赢得球队历史上的第一座欧冠奖杯,克鲁伊夫治下的球队也获得了“梦之队”的美誉。